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汉武大帝的冷血与痴情

作者:孙晓荔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6303      更新:2025-06-17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帝王,莫过于西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于16岁登基之后,文化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战略方面,他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在他之前,是中华文明在历史源头中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汉王朝平定“诸吕之乱”后,拥立刘恒为汉文帝,文帝娶了民女窦漪房为皇后,对窦皇后忠心耿耿、呵护有加,窦皇后厉行节约,储存在国库里拴铜钱的线都糟断了,也舍不得花。直至景帝,优良传统得以延续。刘彻是汉景帝刘启和嫔妃王娡的长子,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文景之治”之后的汉王朝,国库富足,民生安定,成为后来汉武帝扩张国土的资本。在此,笔者最为关注的是汉武帝的婚姻生活和他的诗歌作品。作为硬币的两面,有一面是众所周知的英雄帝王形象;另一面,是这位热血男儿的柔软之心,他的冷血和痴情,还有他那才华横溢、柔情蜜意的诗歌佳句……

       在他之前,很少有帝王写出《悼李夫人赋》《秋风词》这样多情的佳词丽句,就是汉高祖刘邦,也只能写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么粗犷的《大风歌》传诸后世。

       而很多成语、典故都是因他而产生的,比如“金屋藏娇”“倾国倾城”“姗姗来迟”“色衰爱弛”等成语,还有“千金纵买相如赋”的典故;对这些成语典故,虽然大多数人皆耳熟能详,但未必都知道其来龙去脉。白居易曾在其诗歌《李夫人》中叹道:“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其英武善战、智勇双全,其文采飞扬、笔墨生香,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从他的生命中走过的四位国色天香的女子: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钩弋夫人,在历史上记载颇多。他经历的每一位,几乎都可以单独写一篇悲情故事。笔者常常为这位传奇的帝王心生感慨,他爱过、恨过,冷血过,也痴情过。爱情,在这位帝王身上,魔法般地变幻莫测,莫衷一是。

       刘彻4岁时为胶东王,他的姑母馆陶公主问他将来愿意娶谁,不懂事的孩子开口便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阿娇”便是刘彻的表姐陈阿娇,是姑母馆陶公主的女儿。

       他的回答,让姑母馆陶公主心生欢喜,随即送给刘彻的见面礼就是太子之位。

 

千金纵买相如赋

 

       刘彻16岁登基后,陈阿娇当上了皇后。但是,由于不能生育,更因刘彻的帝位似乎是岳母的“恩典”,年轻的帝王得凡事向祖母窦太后和姑母馆陶公主禀报,不能实施自己的主见;同时,陈阿娇在刘彻面前优越感太强,常常骄横无礼。刘彻长期在压抑之下,直至一天在霸上参加除灾祈福礼后,顺路来到平阳公主家,与清丽温婉的平阳府歌女卫子夫一见钟情。《史记·外戚世家》载:“(陈阿娇)闻卫子夫大幸,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陈阿娇听说武帝变心,卫子夫得宠,几次寻死。后因她用巫术诅咒,被武帝发现,陈阿娇被打入长门宫,从此武帝与之决绝,关系崩塌。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宋·辛弃疾)”写到这里,笔者心里为之一颤,问世间,情为何物?或许,武帝对阿娇从来没有爱过?只因岳母馆陶公主许给太子之位而被迫娶阿娇?这份婚姻是被绑架的吗?但阿娇的伤心和痴情何处安放?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魂逾跌而不反兮,形枯稿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伊予志之漫愚兮,怀真悫之欢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召,增凄怆而不能已。”(司马相如《长门赋》片段)

       ——读《长门赋》,让我们触摸到了汉武帝刘彻冷血的灵魂。相比他的祖父汉文帝刘恒的重情重义,刘彻的冷血让人不寒而栗,可怜阿娇最终在长门宫郁郁而终。

        卫子夫上位后,他的弟弟卫青英勇善战,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笔者作为云南人,不得不关注一下当时汉武大帝拓展疆域至西南地区的历史,夜郎国存在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约公元前300年-前27年),其疆域覆盖今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公元前122年,汉使唐蒙出使南越时发现夜郎国,《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夜郎国国君发出“汉孰与我大”的疑问。

       如果没有卫青和唐蒙二位名将的传奇,卫子夫的存在似乎是一个虚无,那些故事,十分渺远。翻开历史的又一面,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恨情仇的涕泪伤心,开疆拓土的嘚嘚马蹄,正穿越历史的迷雾,一路风尘,一路悲喜,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地向我们驰来……

       然而尽管弟弟卫青为大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卫子夫依然没能逃脱被抛弃的命运。

       关于卫子夫及儿女和家族后来的人生际遇,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再赘述。总之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小的阵痛。

 

   佳人难再得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是当时帅气风流的宫廷乐师李延年在一次宴会上献上的歌舞。武帝好奇地问:“有这样的佳人吗?”李延年说,如此佳人正是自己的妹妹李氏。于是,李氏被召见于汉宫。其美艳,其婀娜,以及音乐歌舞方面的造诣,都令汉武帝立刻堕入了云里雾里,不能自拔,后成为武帝的专宠。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过一首宫怨诗《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其中“玉搔头”典故就是来自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据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探望李夫人时,随手取下她的玉簪搔头,此后宫中嫔妃纷纷效仿,导致长安玉价暴涨,玉簪因此得名“玉搔头”。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与汉武帝恩爱几年后,却得了不治之症,躺在床上憔悴不堪。武帝探访,她胆敢违命拒见,并说:“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令武帝失落不已。

        拒见武帝不久,李夫人香消玉殒。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这是武帝在极度的悲伤之后,为李夫人写下的《秋风辞》;更有《悼李夫人赋》感人至深。沈德潜《古诗源》卷二誉武帝诗作为“《离骚》遗响”;鲁迅称其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罗袂兮无声,玉墀兮生尘。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这是武帝于深秋去昆明池,泛舟湖上,夕阳西下,秋风吹来,看到岸上落叶满地,心生感慨而写下的《落叶哀蝉曲》。回到延凉室休息,梦中,他依稀看见了李夫人手握香花翩翩而来,待梦醒来,室内仍有花朵的芬芳。于是把延凉室改称为“遗芳梦室”。

       武帝又请来方士,让方士在宫中为李夫人招魂,忽见一位婷婷玉立的女子,姗姗而来,又翩然离去。悲伤之余,他慨叹:“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能得君之如此痴情厚爱,想必李夫人在泉下应该知足矣!

       想起薄命可怜的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应该是一位值得羡慕的女人。

       相比杨玉环的“一枝秾艳露凝香”的俗美,李夫人的“遗世而独立”的美,更清雅脱俗、超然动人。让笔者想起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佳人,在水一方。”也许,雾里看花,似花还似非花,佳人难再得,这样的爱情,比起“一哭二闹三上吊”,更来得有魅力。

       汉武帝最后一位皇后钩弋夫人,是他到深山出猎时,遇到的一位二八芳华的女子。当时小姑娘赵氏双手握拳,一直打不开,直到他用大手硬掰开她的手掌,里面藏有一个玉钩——这个细节,令笔者猜想: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红楼梦》宝玉含玉出生的情节设计,作者的灵感来源于此?

       这个小姑娘就是钩弋夫人,被纳入宫中,备受武帝宠爱。然而悲剧的是,待汉武帝至古稀之年时,却把年轻的钩弋夫人杀了……

       据说,因为他们的皇子尚小,汉武帝这是为了防备他驾崩后,钩弋夫人重蹈吕皇后执政的覆辙,为了保护大汉江山。

       汉武帝,他的背影已然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他的雄才大略、英武善战,他的冷血与痴情,以及他那缠绵悱恻的诗词歌赋,却深深雕琢在时光的背脊上,令人抚之三叹!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