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文学点亮生活

作者:刘迪生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9228      更新:2020-02-24

 

腹有诗书气自华 

 ----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刘迪生 

 

         ♡“人生如果没有一点文学修养的境界,是很痛苦的”

         ♡ 读书并不仅仅是“多多益善”

        2019年9月2日,刘迪生教授在华南农业大学19级中文系新生见面会上演讲。

 

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首先祝贺同学们一路披襟斩棘,挥别备战高考的压力,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广州以它秀丽的自然风景、深厚的人文底蕴欢迎你们的到来,欢迎你们来到岭南占地面积最广的学府、全国重点学府华南农业大学。

       今天的你们意气风发,令人骄傲。诸位接下来的四年乃至更多的时光将在这诗情画意的环境中进行系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在博大精深的语言与文学世界中遨游,实在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
       不论是何种目的、何种选择、何种机缘让我们今天相聚于此,相信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你们对汉语言文学世界的兴趣,我相信,这也将是你们携手共进的基础。
       文学修养是个人涵养的底蕴,特别是中国文学包罗万象,集音乐性、审美性、艺术性于一体。“人生如果没有一点文学修养的境界,是很痛苦的”,在文学这座宝库中,诸位可以获得的,绝不仅止于四年后亮眼的成绩或是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的才情,更是我们人生路途中的心安之处和精神家园。
      在座诸位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乡音、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追求和理想丰富了大学的校园,共同的气场和向往坚实了你们追寻的脚步。
       岭南这片土地,从断发纹身的远古图腾到近代商业文明的肇始之地,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山林孕育了客家人内敛深沉;阔海赋予潮汕人以开拓进取,濒临港澳的地理优势让十三行商人叱诧于近代史,得风气之先、开时代之蒙,它在“南蛮边地”高执文明开化的火把,为前行的中国照亮了道路。先哲圣贤沿着历史的卷轴向我们走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先哲的思想永远闪烁;韩愈、苏东坡等古贤更为这种光亮铺就了人文的底蕴。
       虎门销烟的轰鸣声震醒了东方睡梦中的雄狮,在世界民族之林发出了不屈的怒吼。岭南文化的先进性、责任感和包容性,造就了一批时代先锋。我们这个时代,面对生命,人类既在科学上又在精神上处于十字路口在这片非凡的热土,有许多非凡的故事,也等待你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去认识和发掘。
       而此刻,你们一张张年轻的、充满朝气的脸上写满了好奇与希望,让我更加坚信:后生可畏、未来可期,你们一定会在这片热土上写下属于自己的新的篇章。

 

 一.阅读,扩大阅读半径

 

         ♡“读书如润物细无声”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是点滴积累的过程。而广泛的阅读、独立深刻的思考是我们在这一积累过程中所要建立起来的最根本的能力。

       读书是一件润物细无声的惬意之事,读书又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它弥补了现实生活对于人们内心的消蚀,使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内心的自由。它使我们保持一个阔达的视野,不至于在蝇营狗苟的琐碎生活中遗忘了生活的本质,让我们在内心之中永远为“诗和远方”空出一片田地,那是我们精神的抚慰、心灵的港湾。因为阅读,我们拥有了一双更加真挚真诚的眼睛去观察世界。 
       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常常提到一个词——“灵感”。什么是灵感呢?灵感“妙手偶得之”,然而这种偶然,离不开长期、广泛的阅读与独立的思考。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之上,你们的未来充满了可能与未知,广泛的阅读能帮助我们找到兴趣所在与方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独立的思考则是将我们由读书而得来的知识、未来的方向与可能转化为应对社会的能力,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重要标识。
       相信在座诸位的脑海中,都会有一本书印象深刻、对自己影响深刻,这背后,也定会有一个属于每个人的阅读故事。读过古今经典,就是站在了古贤今哲的肩上,肯定高人一头。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即使是同一本书、同一个人阅读,也会因境遇、心态、时间等诸多因素而有不同的况味。我更不能将个人的阅读体验普适化,只是借今天这样一个机会、借这样一个阅读心得,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有一位老师特别推崇《聊斋》。我很小的时读到了蒲松林先生的《聊斋》。书里的鬼怪狐妖的故事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性对世界的理解,《聊斋》对我一生的影响:它让我体认到了人生的底色,良知、美好与温暖。

       我也非常感恩我一位很敬重的老师在我进入文学之前对我的鼓励:要升华自己的艺术造诣,通读、精读《聊斋》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并且先后给我分享了《聊斋》的两个版本。

       一入《聊斋》那狐妖鬼魅、花木精怪的世界,我就被其可爱与至情至性所吸引:红玉、小翠、小谢、莲香、婴宁、宦娘、神女、青凤、娇娜、连琐、黄英、巧娘……书痴、陆判、乐仲、叶生、贾奉雉、白于玉……人物之美,人情之暖,人性之美,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美到极致!

       文学首先是为人的艺术。一部文学作品的艺术标高,不过是它的美学(情怀)追求罢了,无论其主题的宏大与细微,抑或后现代碎片化的书写,人文关怀始终是文学得以历久弥新、保持鲜活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文字的想象成分与其合理性及其带给读者的阅读与审美体验,是衡量一部作品的重要因素。它或是韩愈虽处贬地不改初心的坚守,或是东坡居士一路走低的人生境遇中的慰藉,是李白文人与侠士精神的统一,是杜甫家愁国恨的挥写,是鲁迅身处“黑暗之屋”中的焦虑,是失意士子的情感表达。而《聊斋》,是蒲松龄先生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鼓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借孤鬼故事,高扬起爱的大纛,为我们描绘了一大批烂漫可爱、至情至性的女性,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个斗士,挥舞着大刀,在封建社会对女性压抑的战场上杀伐决断,给阴霾千年的东方一抹璀璨的朝霞,美轮美奂,惊心动魄。
       我想,文学对人性的表达是无边界的,西方文艺复兴,不就是对人性、生活与爱情的赞歌吗?
       生于明末,长于清初,偃塞于禁锢与压抑的蒙昧之中,先生却秉笔而书,《鬼隶》《韩方》《林氏》《鬼哭》《野狗》《张氏妇》……以退为进,借狐妖仙怪精灵鬼魂,为自己打开了一个自由且广阔的书写空间,给后人留下的民族之痛和精神慧光,若今天的我们不能从这些幻化出的虚幻真假的“浮世绘”中体悟先生之良苦用心,实在是东方士林文化的陆沉与悲哀。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书”“话”同体的意义与作用堪比秦皇“三同”(书同文、车同轨、衡同一)之功。如果从这个意义层面来谈文字、文学的话,以我的古典文学阅读经历,窃以为蒲翁以灵巧生花之笔,将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与写意的的魅力,巨擘抟沙般地演绎得酣畅淋漓。描鬼画妖,不离人性,可比书法艺术之“篆籀之笔”;情节跌宕与细腻表达,不失趣味之况味;文白相宜,生动维肖,凝练雅洁之中深藏平易清新之美。而叙事白描文字的简洁与典雅,准确与凝练,厚重与张力……古典小说的文学语言,在先生这里可谓字字珠玑,读来满齿芳华。
       读书并不仅仅是“多多益善”,还在于如何将作家的表达通过独立思考吸收、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之中,从而形成自我看待事物的逻辑与体系。“学而不思则罔”,而且如果不加选择地“泛”读,甚至会有不好的影响。“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一部《水浒》,全篇血腥淋漓,视生命如芥草;翻开《三国》,满牍勾心斗角,以仁义为蠢猪。我并非不让大家去读《三国》《水浒》,它们作为优秀小说的历史贡献不能置疑,但你们是已经满腹经纶的大学生,不能没有自己的思考。 
       从王国维先生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到胡适先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我们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也要抱着这样一种文学史观,这并非是说我们要否认历史,而是以一种发展、动态的视野来理解文学的发展。要有区分文学的时代性与普适性的自觉。
       一个国家、民族的强大,有赖于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实力,一个国家、民族的伟大,则在于其文化。从长远意义来看,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它会过来影响并决定前者,更能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具体到个人,它又体现了所属国家的温度与魅力,是民族自尊、自信心的重要来源。
       知识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对此我的理解是,书本本身并不具有这样的力量,否则我们的教育停留在“灌输式”就可以了,但当它们被我们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之后,它便具有了这样的价值。
       知识在可以提高一个人在品德、眼界、认知、修养、审美等等方面的水平。我建议大家多读纸质的书。电子书方便、涵盖面广,但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看完之后,能够记住的并不多。电子书则更适合碎片化、即时性的阅读。
       多读中外名著。并非由于我对名著的偏爱,而是大家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与筛选,更具我前面所说的普适价值。正如理想,它往往是稍高于我们当下能力的,这样才有探索的空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们见证时代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当然,网络阅读并非一无事处,它有其资料、范围、容量的优势,但并不能解决人类本质上的空虚和焦虑,而阅读是一生的,“吾生有涯而学无涯”,在阅读中与智者相遇、对话,是人类得以不断向前的永恒动力。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起点,但因为学习,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人生所能达致的高度。后天的努力靠的是个人的勤勉和专注,靠我们认真学习,专心读书。
 

二、创作,作家靠文本说话

 
       创作的基础是生活与经验的积累,正如没有4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精神物质文明,更加不会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一样,创作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有传承才有创新,有积累才有创作。
       每一位作家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壤,正如湘西之于沈从文、高密之于莫言;每一位作家所描写的,也无外乎生活,生活的博大不断更新着作家的创作素材,给作品以生命。感悟生活、表现生活、描绘生活中的人的情感世界,是文学创作的本初躁动。对于我这个寄迹南国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有幸站在这片开风气之先的土地上,更有着真切的体悟。就像我前些年写下的生命三部曲《点亮生命》《钢铁生命》和《南国高原》,如果说还有一点点文学价值,那不过是南风吹响的箫管,珠江涌动的和弦,如果能在这片四季花团锦绣土地上增添一抹亮色,亦属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激与回馈。
       《点亮生命》的主人公赵广军,从一个游走于社会边缘的 “古惑仔”,到不甘庸常、破茧为一位服务社会的志愿者,十多年来,他花尽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去帮助边缘人群、孤寡老人、有心理困扰人群等等,点滴成就温暖,善意凝聚大爱,是他让1200多名“边缘”青少年理性回归,让我有了将之创作出来以飨读者的冲动;
       《钢铁生命》的主人公张祖坤的人生起伏跌宕于轮椅之上,却站立成了一座坚硬的脊梁。他是东方的保尔·柯察金,是当代的吴运铎;  
        《南国高原》的主人公徐克成和他的医学世界,在我的眼里,经历了新中国全部历史的徐克就是突起在东方文化板块上的精神高地……
       前面我们聊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高下以及美学(情怀)追求。接下来我以我的创作经验谈一下纪实文学与报告文学。长篇报告文学的文学涵量并不像纯文学那么优雅精致,有如版画一般,或许粗糙,但质地厚重沉实。赵广军、张祖坤、徐克成身上所彰显的意识形态上的社会意义,在我看来,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希望遍存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是繁星万点的社会苍穹最不可或缺的生活亮点。我们站立的这片岭南大地,以其宽容、温暖让赵广军、张祖坤、徐克成等成为平凡中的英雄,他们的境界让我心动神往。我像我的主人公一样感谢命运,感谢岭南这片非凡的土地和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有幸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开放的南方和南方的开放,为每一个立意生活的作家,打开了十方世界。

       在我迄今为止创作的八部作品中,最与岭南这片土地的历史和人文息息相关的作品就是冼星海的传记《大河之魂》。

       冼星海,广东榄核人,近代伟大的作曲家、教育家,出身于贫苦船工家庭。生逢战乱年代的洗星海虽命途跌舛,却以坚韧的生命力与伟大的爱国情怀创作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除历史性、时代性特质之外,还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和审美性,其思想性融合了人类与音乐的关系,也体现者冼星海的音乐理想;其审美性则包含了艺术与人类的关系,并且集中表达为一种诗性正义,具体地勾勒了冼星海如何将自己的音乐艺术愈来愈紧密地与情感结合在一起,突出表现为将音乐理想与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具体行动相结合,他将创作与生活、时代切合地融为一体。

       文学不仅让我们理解历史、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是认识世界、理解他人的一种方式。我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以冼星海的命运为中心辐射历史生活,以音乐为中心连结洗星海不同的人生阶段与人生境遇,在他不同的作品中寻找着他对生命的体味和思考,在跌宕起伏的时代背景上探索音乐家的理想主义情怀以及个人生存观念。冼星海个人命运的文化情缘与音乐情怀,以及他对历史变迁、民族尊严、音乐灵性与个人命运的不断追问,让我体味到一种独存于冼星海与他音乐间的骨血联系,和他那有深刻思考意味、时代精神主题、艺术理想渲染的生命表达。在整部作品的创作中,我的呼息、心跳、情感都随着他的命运而起伏,仿佛我就在他的身旁,和他一起见证着波涛骇浪的革命斗争,耳边时常响起那辽阔激荡的旋律,又仿佛身处于那个充满爱国激情的血与火的时代。著名文艺评论家徐肖楠说,一曲《黄河颂》,颂出了民族之魂;一部《大河之魂》,写出了生命之魂。
       冼星海生存的年代与我们完全不同,所以,那种激情与艺术创作的张力也很难为当下年轻人体味甚至想象。然而,创作的冲动,不管是在哪一个年代,都有着其共同的轨迹。作品与作家之间的联系,作品反映作家的思想,这点亦是每一个时代的创作的共通之处。信仰和理想的结合如画如歌,冼星海的民族与历史情怀、对音乐与艺术理想的坚持与追求、对故乡祖国的热爱眷恋,是他独特的生命体验,亦是所有创作者共通的创作基础。
       文学的信仰就是对善良的信仰。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颗星辰,凝聚在一起记载着人类的灵魂光亮。南国本无高原,但南国的沃土滋养了作家创作的高地,形成了一座座精神的高原、生命的高原,而岭南文化,正是因为这一座座让人昂然骄傲的高原,处处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和人文信仰,使这片土地虽处国境之南陲,在文化上却与中心紧密相连。 
       生活在当代的作家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或许不必面临外部世界的干扰与侵损,从而可以向内找寻;生活在当代的作家也是焦虑的,因为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外部世界,如何保存内心与创作的独立更为艰难。焦虑是整个人类的,创作更要求作家们的独立思考而非文词的堆砌,唯有此,才能体现一个创作者的社会责任与信仰。这也是我近年的写作为什么多以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的体裁的原因所在,是我创作《冼星海》《点亮生命》、《钢铁生命》等作品的初始冲动。

 

三、文学创造新的世界

 

       从希腊神话到如今各种各样的现代艺术,从《山海经》到莫言等作家的现代写作,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物,都是一种极具个人化的自由创作活动,为人类提供一种真与善、丑与恶的评判、认知坐标。如果没有文学,人类将无法意识到《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丑陋外表现的大美,亦无法从道貌岸然的克罗德神父身上审视自我。如果没有文学,我们的生活将无法通过福尔摩斯这一虚构的侦探人物感受裹藏在表相下的真实世界的复杂……

       文学创造新的世界,还在于它推动着人类在不断地精神内审、内省中,提高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以一个个文明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时,文学又以它极具个性化的创作使一个个国家、民族独立于他者,从而构成了多彩缤纷的世界,为后来的人们提供更大、更宽阔的探索与思考空间。

       在我的创作实践中,我始终将对真、善、美的追求当作我的艺术追求:歌颂人类和平,反对恐怖战争;歌颂热爱生命,反对践踏生命……这是我之所以偏爱《聊斋》的原因所在,在我“生命三部曲”中,亦都充满着我对生命之真、善、美的颂歌。就像我最早关注赵广军,并以书名“点亮生命”一样,文学是人学,生命之学。不管是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狐鬼,还是莎士比亚剧中的爱情故事,都是生命的颂歌与绝唱;一切藐视生命、歌颂死亡的文字,不管其多么催人泪下,窃以为都是宗教教化,与文学毫无关系。
       未来的创作者,面对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与纷繁异变的“时代主题”,在这种社会语境下的创作,对创作者选择何种姿态进行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什么,怎么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文艺创作虽无框架束缚,但作为人的创作者却一定要有表达的底线,如果丧失了这一点,网络暴力、语言暴力将会使文字的创作成为一把利剑刺向人类自身。正如法国化学家马斯德所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他们自己的国家”,艺术家的创作与选择,也要靠他们的这种人文关怀与家国担当 。
       先贤的文学创作已经为我们点亮了未来的路,我们当努力前行;上帝以慈爱创造了人类世界,艺术家当以创作承担起文明的创造,对真、善、美的追求。
       我的生命与文学创作,因岭南这片热土的给养而充满了惊喜,让我一次次与真、善、美在文学的世界中相逢,也给了我继续创作的动力与信心。而今天的你们所面临的,是它对你们的无限期待、为你们提供的无限可能。愿这四年的青春时光,能够成为你们未来路途上疲倦时的港湾、焦虑时的慰藉、动摇时的支持,望你们相互帮扶,不负韶华。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容量,与岁月的长短无关。时间的锦囊里,充满着驹光过隙的地久天长的悖论,如何使其丰满、立体,希望你们在大学之中能够找到答案。
       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与见证。人无法独立于社会、国家之外而生存,无论何时,希望你们谨记:
       一是不能忘记母亲和故乡,因为,母亲和故乡赐予我们生命;
       二是不能忘记母校和老师,因为,母校和老师滋养我们的心灵;

       三是不能忘记祖国和民族,因为,祖国和民族带给我们尊严。

 

     注:  2019年9月2日,刘迪生教授在华南农业大学19级中文系新生见面会上演讲。

 

刘迪生,生于70年代。鲁迅文学院第22届学员。高级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第九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华夏》杂志总编辑。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十月》《诗刊》《黄河文学》《作品》《芳草》《广州文艺》《意林》等刊物。著有长篇小说《红月亮》,诗集《南方四重奏》,长篇散文《广裕祠》《温泉出谷》,长篇纪实文学《点亮生命:赵广军和他的志愿事业》《钢铁生命:国家一级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南国高原:徐克成和他的医学世界》《超越新闻》《浇铸彩虹:陈建华与从化村道》《横琴天籁:澳门大学新校区建设纪实》《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岁月》,电影、电视连续剧剧本《流浪的青春》《宜瓦战役》《汉宫野后》等。获全国“百种优秀青春读物”奖、“全国书刊优秀畅销品种”奖、中国传记文学奖、《人民文学》全国征文一等奖、广东省文艺精品奖、广东鲁迅文学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报告文学奖、广东省青年文学奖,广州文艺奖。《点亮生命》列为中宣部等推荐的100本好书之一,并列为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