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杂文时空

首页 > 评谈 > 杂文时空

幸福设计师

作者:赵云喜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408      更新:2015-03-12

 
       看着媒体上的节目《向着幸福出发》,感到好笑:幸福可以追得上吗?
       走在街上,你看到无数人走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苦苦追索,却求之不得,真正实现幸福目标的人却寥寥无几。有一天突然发现,绝大多数人走在幸福的歧途上,因为方向性的错误,而与幸福背道而驰。那么,通向幸福的路标在哪里?

       1.幸福是当下之境

       世上总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约定俗成: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别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目标,习惯于按照别人的标准,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试想,若以马云为成功的标准,中国的失败者至少有13亿;若以李嘉诚为财富的标准,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穷人。我做了20年的企业管理顾问,了解了一大批顶级企业家,但我非常清楚,这些企业家所展现给公众的根本不是真实的版本,公众根本不了解财富的实相!说穿了,这些企业家在赚足了金钱之后,再顺便捎带一些掌声而已。
       另一种荒诞的生活逻辑,就是将幸福锁定在遥不可及的彼岸,幸福一定要靠“追求”才能得到。 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为幸福设置高不可攀的门槛?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将幸福推向遥不可及的未来呢?
       你也许终生都在追求,蓦然回首,你会突然发现幸福原本就在此岸,而非彼岸,就在当下,而非未来。此时,你会发现幸福原本是每一个人既有的资产,凭借觉悟之心就可以轻松地发掘这片宝贵的心灵资源。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改变一下生活的态度:向内求,而不能向外求。
       于是,我们只需要改一下路线图,将“向幸福出发”改为“从幸福出发”,将幸福设置为起点,而不是终点。

       2.幸福是自我之境

       你有了1.6排量的汽车,为什么一定要换成2.4排量的汽车?真的是出于性能的需要吗?未必。依我看来,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所付出的大多数的努力、所花掉的大多数的钱都是不必要的。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人们在多数情况下是活给别人看的,而非自己的现实需求,面子文化是人们生活成本加大的主要根由。
       幸福难道是别人的事情吗?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生活在无休止的攀比和竞争中,信奉着一种极为变态的生活逻辑:只有比别人更富有、更成功才能获得自我的优越感和幸福感。按照这样的逻辑推想,既然如此,你超越了别人对方会有幸福感吗?为什么一个人的幸福感要建立在超越别人之上呢?这样的社会会出现终极和谐吗?
       你看,主流媒体的栏目总是这样的概念:《赢在中国》、《爱拼才能赢》等等,这样的节目定位宣导的是什么?是相互之间的拼搏与竞争,是将自己的所谓成功建立在压倒和战胜别人的基础之上,在这样的争斗环境会有幸福可言吗?
       幸福本来是一种自我感知、自我认同和自我体验,与他人无关。但是,人们为什么不能以自己的心灵为标杆,反而需要以他人为标杆呢? 其实,这种所谓的争胜心、征服欲和英雄心,是一种变态负能量。要实现真正自由的幸福,就必须改变心智模式,建立自我感知、自我认同的强大心理能力,使自己成为幸福的主宰。

        3.幸福是虚无之境

        在我看来,幸福境界的更高层次,就是建立尽可能地降低的生活起点和尽可能地弱化幸福的目的性。
        其一,幸福的起点越低,幸福的区间越大。
       为什么李刚的儿子、李双江的儿子、成龙的儿子、张国立的儿子等等,纷纷出现吸毒和其他犯罪现象呢?是他们的父辈境界低吗?我相信,如果我们的对面坐着李双江或成龙,他们阐述教育理念也会头头是道。但是,他们终于没有能够把控好自己的孩子,原因在于孩子们受到整体的社会环境侵蚀。更为简单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经过低起点生活的历练,导致精神空虚,幸福资源匮乏,最终失控走向犯罪。正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们生活起点太高,结果幸福指数大大降低,自控能力也大大降低。
       其二,而更高的幸福智慧不仅是低起点,甚至是“无起点”。
       入狱的人,若能出狱已是大幸,而身处狱外的人却浑人不觉幸福;病床上的人,能够康复出院已是大幸,但健康的人们却浑人不觉幸福。
       事物总是相反相成,当身处地狱之日,也是心在天堂之时。不经地狱者,怎知天堂!其实幸福无处不在、无时不再,只是我们缺乏感知幸福的能力,却要设定一些遥不可及的目标去苦苦追寻。
      于是,只有深谙“幸”与“不幸”的内在奥妙的人,才可以坦然地对待生活中所有的“幸”和“不幸”。对于智慧的人来说,不幸也是幸福的来源,因为幸与不幸是互为条件的对称,因不幸而感知到幸福,即“因幸得福”,那才是“不幸之幸”。
       再次,我们需要重新绘制一个幸福地图,告诉人们“幸福的目标”、“幸福的标准”原来是一个伪命题。
       有一天我突然决定不再“追求幸福”,从幸福的乞求者变为幸福的输出者,坦然地接受生活中一切的“幸”与“不幸”,因幸得福,因不幸得福,于是可以成为人类的“幸福设计师”。这不仅是个人之幸,也是世界之幸!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