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杂文时空

首页 > 评谈 > 杂文时空

道与上帝

作者:宫哲兵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1738      更新:2013-07-09

       在中国古代儒、释、道三种文化传统中,我认为道教的文化传统与基督教的文化精神有比较多的相容性(1)。道是道教的神,上帝是基督教的神,它们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也有着深刻的相异性。

       一、道教与基督教的相似性

       1、同时产生

       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与中国,同时出现了两个圣人:释迦牟尼与孔丘。他们后来分别成为佛教与儒教的教主。这两位教主出生仅相差14年,去世仅相差6年(2)。
      六百年后的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与中国,又同时产生了两个宗教:基督教与道教。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而道教创始人张陵生于公元34年,修道始于公元1世纪中后期,这两个宗教几乎是同时出现于地球之上。基督教的耶稣与道教的张道陵是同时代的人,耶稣是上帝派其降世的救世主,张道陵是太上老君派其救世治世的真人。
      耶稣一生传教,其传教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治病赶鬼。张道陵也一生传教,而在传教的同时也治病赶鬼。耶稣死而复活,在橄榄山升天,张道陵也死后复生,白日冲天而去。

       2、三百年后

       道教产生大约三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道教大思想家葛洪(283—343/363年)(3)道教刚产生时,信众主要是平民百姓,交五斗米即可入道,又称“五斗米道”。公元3世纪左右,士大夫纷纷加入道教,如王羲之家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葛洪在这个转变时期,创立了系统化的神仙信仰理论,为上层士族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葛洪之前,是早期道教的民间五斗米道、太平道阶段;他之后是上层化道教的上清派、灵宝派等阶段,故称葛洪是划时代的人物。

       基督教产生三百年以后,也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大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年),为基督教奠定了神学理论的基础。基督教刚产生时,信徒主要是贫苦人民与奴隶,缺乏系统的理论。公元2、3世纪,有产阶级的加入使基督教逐渐转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奥古斯丁在这个转变期,为基督教创立了新的系统的理论,使基督教从产生阶段进入到新的阶段。

       3、宗教改革

       奥古斯丁以性禁欲理论闻名,但在奥古斯丁死后大约10个世纪,基督宗教改革,分化出“新教”(主要包括路德教、加尔文教与英国国教)。改革的内容包括圣经的普及、救恩论的修正,因此对于中世纪修道主义有不同看法,认为全民皆祭司,圣人是活在社会中的而并非关在修道院里面的。改革后的新教对奥古斯丁的禁欲主义做了重要修改,性不再代表原罪,生殖不是性的唯一目的,教士可以结婚生子。

       葛洪以非禁欲主义的性修炼理论著称,但在葛洪死后8个世纪,道教中产生了一个“全真道”。全真道改革了从三张、二葛以来的非禁欲主义的性伦理观,主张戒色禁欲,视家庭为牢笼,视夫妻性交为“偷盗精髓”“追魂取命”,实行出家制。全真道由王重阳在山东创立,是后期道教中最大的道派之一,元代以来与正一派一起延续至今。

       二、道教与基督教的相异性

       1、民族宗教区别于世界宗教


       道教历史上曾传入日本等亚洲国家,近几十年来在欧美也建立了少数宫观与组织,但它仍然属于民族宗教。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在中国封建社会,道儒佛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三种宗教。道教信仰的核心是古代道家所崇尚的道,其众多的神灵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基督教是一种跨国界、跨民族的世界宗教,基督教的上帝被基督徒视为整个世界的主宰,上帝所救赎的不是某个民族,而认为是全体人类。因此,基督教的礼仪规戒对不同民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2、多神教区别于一神教

       道教是多神教,比较高位的神有太上老君;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等;比较低位的神灵成百上千。但是道教并非典型的多神教,因为道教的全部神灵均由一“道”所生,严格说,道教属于有主神的多神教。
       基督教是一神教,即认为只有一个神存在并对之崇拜的宗教。《馬可福音》记载,当一个犹太人问耶稣什么是最大的戒命时,耶稣回答他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

       3、肉身成道区别于道成肉身

      道教中道可以转成肉身,例如道曾化身为老子,来到人间传道。东汉《老子圣母碑》称:“老子者,道也。”道教与基督教的区别是,肉身可以成道,人可以成神仙。道教相信,只要坚持养善去恶的道德修行,加之以外丹内丹等方术修炼,人就可以肉身成仙,飞升而去。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是道成肉身,即圣子在未降世成人之前,与耶和华上帝同体,称之为道。后来道以肉身的形式降世成人,就是耶稣。耶稣降世的使命是为人类的原罪救赎,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替罪的赎价,使人类的灵魂得救。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因此人是独特的,他可以与上帝交通。但人不能成为神,肉身不能成道。

        三、道与上帝的相似性

        1、神性
 
       道是道教信仰的最高神,它产生了天地、鬼神、人类与万物,但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产生它。它是自在而自为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上帝是基督教最高的神,它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上帝不依赖于自身之外的任何实在而自主存在。任何东西不能创生它或毁灭它,它具有绝对的本体论上的独立性。
       道作为道教的最高主神,它是一,是无限与永恒,它无形无像而又威力巨大,鬼神在它面前都失去了力量。上帝作为神是一,是无限,是永恒,它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但它却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至大无比的力量。

        2、创造性

       道是天、地、人以及一切存在物的创造者,道创造天地万物是从无到有创造的。《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本身不是产生出来的,它是自然的,“道法自然”。道的自然与上帝的自有是很相似的特征。
      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也创造了人类。这种创造是“从虚无创造”,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上帝创造了一切,但上帝自己不是任何东西创造的,所以《旧约》中记载上帝说:“我的名字叫自有者,永远如此称呼。”

       3、不可言说性

       道是不可言说的,老子对道多是否定性的表述,往往用“无”、“不”去形容“道”。如“道隐无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等。但人与道并非隔绝,修炼可以使人得道。
       在基督教中,许多神学家认为上帝是不可言说的。当说上帝是全知、全能、造物主等,是用经验世界的概念去表述超经验的神的存在,可能会歪曲上帝的实质,限制上帝的无限。因此往往用否定性的概念去表述,如上帝不是有限的,上帝不可认识,不可言说等,以保证上帝的纯洁性、超越性和无限性。当然,人与上帝并非不可相交,通过启示,人可以认识上帝。

       4、道路

       在道教中,道的本义是道路,《说文解字》:“道,所行道也。”道在春秋时成为道路神。《礼记·曾子问》:“道而出。” 孙希旦先生集释:“道,祭行道之神于国城之外也。”道教的修炼理论认为,道是人通往神仙之路,人道合一,就是神仙的境界。
       《新约》记载上帝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为什么上帝说自己是道路呢?基督教认为,人类是迷途的羔羊,而上帝帮人类在迷途中找到真理,并指引道路。道路,也是人通往神之路。

       四、道与上帝的相异性

       1、自然性区别于目的性

       道教的道没有目的性,因此被称为自然。《道德经·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而然的状态,不强加人为的意志,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道德经·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无所谓仁义,让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义,让百姓自然而然地生活。道对人类万物没有目的,也不需要人类万物为实现道的目的而殉道,这反而使人类万物获得最佳状态。
      上帝具有目的性,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它所创造的能分享它生命的丰富,它给人启示。启示是上帝为了让人类认识真理而主动采取的神圣行动。作为启示性宗教,基督教在上帝传达给人类的圣言以及人类对圣言的接受中体现了它的目的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帝主动向人类走来,它给人类带来了道路、真理与生命。它派圣子耶稣来到人间,为人类的救赎走上了十字架。

        2、道生人区别于上帝造人

       道创造世界是生成论模式的。《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平经·乙部》:“天之使道生人也。”人廪天地精气而生,道与天地,在中国古人看来,可视为某种意义上的父母。
      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尽管基督教认为人类与上帝有着生命的关联,但是上帝不是人类的祖先或父母,上帝也没有让某种东西生育人类,而是自己用尘土创造了人。

      3、无为性区别于临在性

      道在创造了万物与人类以后,就不再管理和约束它的创造物,任其自由发展,这称之为无为。《道德经·第57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道德经·第48章》:“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不是一事不做,一事无成,而是少干涉,让事物自主自然地发展出最好的结果。
       在旧约圣经中,上帝是对以色列人充满爱,并将他们从埃及的苦难中救出,这是一个临在的上帝。在新约圣经中,上帝临在于全人类,它并非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纯粹超越者。上帝是一个主动与人立约的神,立约使人与神结盟。结盟以后,“我是你们的上帝,你们是我的子民。”当人背约,对上帝不敬,不遵守十戒的时候,上帝会给人以严厉惩罚,让人感到畏惧。

       4、非人格神区别于人格神

       道这个神是非人格的,它从不对人类说话,也没有命令,因此英国的李约瑟称道的信仰是泛神论。而上帝是在历史上向人类讲话的启示者,是曾经与人类签约的至上神,上帝无疑是人格神。这也是基督教上帝与道的一个区别。
       总之,道教与基督教的相似性,表现在它们二者几乎同时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期;300年后各自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葛洪与奥古斯丁;又过了大约8至10个世纪,它们都发生了宗教改革:道教出现了全真道,基督教出现了新教。道教与基督教的相异性,表现在道教是民族宗教,基督教是世界宗教;道教是多神教,对道的信仰是泛神论,基督教是一神教,信仰人格神上帝;道教是追求肉身成道成神的宗教,基督教耶稣经历过道成肉身,但人类肉身不可成神。
       道与上帝的相似性,表现在它们都是最高的神,都无形无像却又力量无比;它们都创造了万物与人类,这种创造都是从无生有;它们都是不可言说的,往往用否定性的概念去表述它们;它们都是道路,人通往神的道路。道与上帝的相异性,表现在道是自然的,上帝具有目的性;道像父母一样生成人,上帝用尘土造人;创造了万物与人类之后,道具有无为性,让事物自主自然地发展,上帝具有临在性,关爱或者处罚人类;道教的道是非人格神,基督教的上帝是人格神。


注释:

(1)秦家懿、孔汉思在《中国宗教与基督教》(第133页)一书中就曾指出,道教与基督教在不少地方十分接近。如它们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都有一个宇宙论和宇宙运行与和谐的理论。
(2)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前485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前479年。
(3)葛洪的卒年,学术界有两说,一为公元343年,一为公元363年。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