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为女性的绝望立言,希望立传----天空的另一半

作者:禹燕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5610      更新:2017-01-05

       这本书被比尔·盖茨称为“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必读书”,这本书被《赫芬顿邮报》评为“可以改变历史进程”,它有一个诗意的书名《天空的另一半》,它有一个震撼的副题“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讲述女性的绝望与希望 ”。
       这本出版于2009年、曾经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第1名、《华盛顿邮报》 年度十佳书籍等多个排行榜的畅销书,简体中文版甫一面世,即引起诸多关注。 作者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是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二人二十几年来走访亚非拉多国,真实地展现了女性遭遇的强迫卖淫、荣誉谋杀、强奸、割礼、难产等惨痛现实,也震撼地呈现了女性在苦难中的救赎与绝望中的希望。这本书在美国出版以来,不仅令无数读者动容落泪,唤起了人们的悲悯情怀与道德良知,也让女性议题成为公众焦点,助推性别议题进一步纳入公共视野,从而彰显出其最重要的价值。
       无疑,本书的话语影响力首先缘于两位作者头顶普利策新闻奖之光环,这也表明在性别平等的倡导与传播上,有影响力的人更能产生影响力。但对作者来说,融入书中的性别关怀与平等理想却非“天赋”,而是其在新闻实践中不断观察、思考而逐渐习得并最终得以坚守的。
       作为从事国际报道的记者,作者坦言从未想到会写这样一本书。因为关注如防止核武器扩散之类的高深复杂的严肃问题,曾经是其职业目标,所以,这本书被作者视为担任《纽约时报》记者时“自身觉醒之旅的产物”。
       由此,作者对新闻价值的反思见诸笔端:当一名重要的异议分子在异国遭逮捕时,我们会写一篇头版新闻;而当10万名女孩常态性地遭到绑架及被非法卖到妓院时,我们甚至认为这不是新闻。部分原因在于,我们记者往往善于报道特定日子发生的事件,却疏于报道每日常态性发生的事情,比如妇女每日遭受的残暴对待。而“疏忽这个主题的并不是只有记者”。
       由此,作者改变了行走的方向和观察的角度。在其笔下,惨痛的现实被一一呈现: 柬埔寨女孩拉思两次被贩卖到异国被迫充当性奴;刚果少女迪娜在部族冲突中惨遭轮奸造成瘘管痛不欲生;喀麦隆妇女普鲁登斯因缺医少药在绝望中死于难产…… 惊人的数据也屡屡刺痛双眸:每四分钟,一名印度小女孩死于性别歧视;每一分钟,一名孕产妇死亡;每十秒钟,世界某处有一名女孩被强制切除外阴,而且大多没有打麻药……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女性的救赎与希望。走近穆赫塔尔,我们见证了这个曾经遭遇村民轮奸的巴基斯坦普通女性如何在屈辱中奋起抗争,用政府的补偿金在村里办起学校,以帮助女孩和所有孩子;她不仅与传统恶习对抗还与当时的强权政府对抗,并走向国际讲坛,为争取巴基斯坦妇女的平等权利呐喊。从而完成了一个悲情故事到励志传奇的壮美书写。
      毋庸置疑,在女性普遍遭遇性别歧视的社会,能够最有效推动变革的是像穆赫塔尔这样的当地妇女,而变革的契机则来自于不可忽略的外部力量,其中就有各种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的国际组织和有识之士。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艾伦.罗森菲尔德,他通过在韩国、尼日利亚、泰国的医疗实践,发现了令人堪忧的孕产妇状况,开始致力于全球孕产妇健康倡导运动,成为推动全球生育安全的先锋。 1999年他创立了“孕产妇死亡残疾防范组织”,目前这个组织仍在50个国家拯救生命。而他尽管绝症缠身仍不懈工作直至生命终结。
      “天空的另一半”有乌云密布,也有彩虹阳光。而影响天空气象的不正是人类心灵的冷暖吗?
       这是一个媒体人的自我觉醒之书,一本为女性的绝望立言又为女性的希望立传之书。因为“女人不是难题,而是解决之道;女孩的苦境不再是悲剧,而是契机。”
       然而,如果仅仅把本书视为一部新闻实录,将会使其价值多有削弱。慧眼独具的观察角度,厚实可感的生命热度,理性深沉的思想温度,共同铸就了其风骨。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性别平等的变革进程?基于厚实的采访调查,本书的反思亦具启迪。作者认为,法律的改变固然重要,文化的改变同样重要。“西方人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改变不公平的法律上,在改变文化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本书对女性割礼、荣誉谋杀等现象都从文化上加以辨析,以寻求改变的内生动力。同时,作者还探讨了女性在性别暴力与厌女现象中的负面角色,并毫不讳言:“如同男性一样,女性也接受并传播厌女价值观。这不是一个二分法的世界,并非男人施虐、女人受虐那么简单;这是一个更为杂乱的境地,其压制女性的社会习俗是男女共同遵守的。”
       另外,作者思考时秉持的立场与利他主义的态度也引起笔者的共鸣。本书始终把女性问题置于人类发展的大格局中考量,并表达了对女性议题边缘化的担忧。在作者看来,无论如何,性交易与集体强暴都不应该被视为女性的议题,就像奴役制度不应该是黑人的议题,大屠杀不应该是犹太人的议题。“这些全是人类的议题,超越任何一个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同时,作者还始终秉持一种利他主义的言说姿态,强调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压力、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战争威胁等问题,赋权妇女是一条重要的解决之道。并多次强调,让女孩接受教育,把女性纳入正式的经济体系,将会产生“经济红利”。这种利他主义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让决策者、男性意见领袖听起来应该更能入耳入心吧? “19世纪,核心的道德挑战是奴役制度;20世纪则是对极权主义的抗争,我们相信在迈入21世纪后,最重要的道德挑战将是全球对性别平等的奋力追求。”
       这是来自《天空的另一半》的呼唤,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聆听这一呼唤并走上觉醒之旅,因为女性的绝望是人类的绝望,女性的希望是人类的希望!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