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印章上的中国石油史

作者:潘京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744      更新:2015-09-02

 

——郭振坤百枚石油篆刻记
 

       在胜利油田50周年华诞到来之时,振坤关于中国石油史发展的100枚印章正式结集出版。这是篆刻艺术在应用实践上的一次拓展,也是中国石油文化史上的一件可喜的事。
       振坤出生在1973年,祖籍湖北。他爱艺术,富才情,有“好古博雅”的君子之风。除了日常工作,他把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对艺术的钻研和练习上,在诗、书、画、印,以及考古领域多有积淀与见识,在多届全国艺术大赛中获得了不菲的成绩,现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他常以古体诗词寄托情怀,在凝练的诗句中尽展深沉温婉之意绪;在书画上,他重传统,对汉魏以降的艺术心追手摹;在创作上,又着重艺术的出新与个性,颇有东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气象;在篆刻上,他遍览历届大师之作,重法度,又不被“法度”所束缚,将情绪、意趣与襟怀理性地逸于方寸之中。他从不追求妙手偶得的神来之笔,每一刀的超越都是他在美学上深入揣摩思考的结果;他对待学术的态度更是严格,从这本厚厚的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的著作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年轻人,把智慧与才华付之其中的点点滴滴。在这100方篆刻里,每一方都呈现着不同的人文气息与审美关照,有的古朴天真,有的率性自然,有的雍容华贵;或端庄大气,或清秀俊朗,或奇诡莫测;跌宕开阖者有之,温润蕴藉者有之,苍劲峭拔者有之。在许多印中,他还创造性地运用了短线、斜笔和折线,尝试在中规中矩的线质中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灵动和意韵,以刻画出超越平面构线二维审美极限的更大气象。许多年来,他一直在沿着自己当年的期许行走着,思考,追求,不间断地追求。目前,他在考古领域又多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对于他来说,这些领域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互为相长,学术的研究如果有了艺术的灵气,就会举一反三,避免僵化和孤陋;艺术如果有了学术的严谨,就会张弛有度,避免张狂与漫漶。我感到,振坤对各类学术的研究越深入,他表现出的做人、治学的作风就越踏实,视野就越开阔。在平常交往中,听他谈书论画常有所得,那种融通古今的才气,遍览典籍的深厚,常常给人以新意和启迪。我有幸时常能在第一时间见到他整理出的文物图片,听他讲在各个博物馆史料和文物整理中的新发现、新进展、新疑问,感受他在有所发现时的那份快乐,体会他迷失在远古风尘中的彷徨,有时听着听着就仿佛看到一个诚恳好学的谦谦君子来到你的面前。
       记得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一段关于做学问的话:“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也就是说,学问一旦为稻粱谋,成了逐名逐利的工具,就不能称作学问了。因而,淡泊名利,恪守追求真理的学术原则是一个学人的底线。没有这样一条底线的学者、从艺者,即便终日孜孜不倦,所做是不是可以称作学问却很难说了。钱老先生的这段话说的耐人寻味。的确,一个人品行不端,其学风又何堪?振坤《中国石油史印记》的创作与完成,正是体现了这种优秀的学风与态度,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兴趣,自始至终都源于一种对事物发现与探索的欣喜。
       这本书的文字部分,上至《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的记述,下及汉魏、唐宋、明清,以及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线索,涉及到史志、人物、时代、文化等等不同视阈的诸多相关问题。振坤在几年中,对所涉及的原始资料做了详尽的收集、梳理和摘编,不仅罗列出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而且使研究该问题的史料实证荟萃于此。通过对石油发展脉络的高度概括,提炼出能够反映石油发展节点的经典词句,并付之金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本浓缩着中国石油发展史印迹的篆刻著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上下三千多年的中国石油发展史印迹,在100方神态各异、纵横交错的篆刻艺术时空中被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从形神各异的篆刻审美开始,再细品所篆文字,那小小的方寸之境里,不仅仅有美不胜收的审美意象在吸引着你,那包容着一个个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的段落、人类进步印痕的历史也在吸引着你......
       把金石的沉凝与石油的厚重融汇在一起,把历史的发展与文化的成果连接在一起,在石油文化发展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在这部书的编印和构思过程中,振坤参考了胜利油田党校主编的《中国石油通史》五卷本和我的拙著《胜利油田史话》,在编纂过程中几易其稿,不断调整框架构思和内容侧重点。今年8月,我把振坤介绍给《中国石油通史》的审稿人,原北京石油部中国石油史研究专家,已届83高龄的凌光老先生,在北京,他与凌光先生一起对这部书做了面对面的交流,一同回顾、梳理了中国石油发展脉络,凌光先生对石油事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着他。临别的时候,凌光先生还把她珍藏的三本书《中国地质学简史》《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中国地质调查所史》送给了他,正是这三部书给了振坤极大的启示。根据新的思路,他最终确定了框架结构,在原来70方篆刻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这部书的内容,最终以100方篆刻完成了这部有分量的著作。目前的框架,有着清晰的石油历史发展线索,重点凸出,思路独特。前古代部分是以石油的点滴记载开始,后古代部分是以石油开釆技术的层层推进为主;近代石油是以地质人才和地质先驱的名录为主,以勘探认识先行;文革之后油田的发展变化重点放在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体制上的突破,二是科技上的突破。科技上的突破最主要的成绩即是,由我们胜利油田特殊地质特点所衍生出来的复式油藏理论和隐蔽性油藏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使胜利油田地质勘探水平获得极大突破,从而打开了中国石油发展的新局面。在建国后的现代石油发展上,党的战略部署和不断开拓延伸的石油战场成为中国石油工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关键。
       这部书的完成不仅仅是篆刻艺术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一次尝试,也是振坤对自己所从事的石油工业发展领域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作为一个艺术家,振坤的静心修为是令人敬佩的。一个人在物欲横流的浮躁里,能静下来,专心以治学,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多么难得的品质。就像朋友们对他的评价那样,振坤对传统有一种敬畏,对形式有一种敏感,对虚名有一种戒备,对处境有一种放达。在他看似轻率疏狂、急躁任性的背后,其实是一颗断然拒绝媚俗的心。我们期待振坤在不断的耕耘中,越走越远,一直向前走,走到无人之境,走到天开地阔的大境界。我们期许着他蔚然成家,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欢喜。我知道,他始终在告诫自己,要远离功名利禄,远离所谓的“名”和“家”,就像他在取得如此多的成绩后,依然选择在油田前线踏踏实实的工作,就像前不久,他在全国第七届篆刻展中再次获得“全国奖”,当大家都在为他高兴的时候,他随口说出的那样:“我还在门外呢!” 那么,就让我们给他最美好的祝愿吧,祝愿他在不断的进取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祝愿他永远保持一个艺术家的谦谦风采!

上一篇:生,活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