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友人相邀,我们踏上了前往三明宁化的旅程。一路青山如黛,云雾缭绕。当抵达宁化时,一桌丰盛的客家菜肴早已备好,食材天然纯粹,色香味俱全,瞬间勾起了我们的食欲,也为这场旅途拉开了美妙的序幕。
午后,我们直奔湖村镇巫坊村的 “天鹅洞”。这座溶洞因坐落于天鹅山,且洞内钟乳石造型如天鹅般优美而得名,是岩溶奇观国家级地质公园 “天鹅洞” 群风景。
天鹅洞作为洞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溶洞之一,分上、中、下三层,前后七个洞厅,共四十九个主要景点。它与神风洞地下河、大慈岩、客家风景园等近百个溶洞共同构成了 “中国东南地区罕见的洞群世界”,享有 “神州第一地质奇观” 的美誉。
步入原生态森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每一口呼吸都仿佛是对身心的净化,路旁野生的中草药更让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踏入天鹅洞,一股清凉湿润的气息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天然的地下空调房。
洞内钟乳累累、石笋林立,峰峦叠嶂,岩溶造型精巧奇特、种类繁多,无愧 “福建省首屈一指地下岩溶艺术博物馆” 的称号。“园顶仙帐” 悬挂得极为巧妙,当地导游介绍,这一景观曾被认为仅桂林芦笛岩独有,而经地质学家论断,天鹅洞堪称武夷山的 “芦笛岩”。
继续前行,大慈岩观音殿堂映入眼帘,巨型观音佛像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佛光神影,宛如佛国仙境,这里将岩溶景观与佛教信仰完美融合,堪称 “福建省内之最”。七层佛塔前双狮踞守,下方是深不见底的无底洞,造型奇异,令人称奇。抬头仰望,气势磅礴的石瀑倾泻而下,精巧的石珊瑚如精雕细琢,石松参天的陡峭山峰,无一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神风洞地下河深藏于天鹅洞山下,据说这里拥有中国仅有的水中石林。生性胆小的我起初望着河水,心中满是忐忑,在导游的耐心讲解和同行伙伴的鼓励下,才鼓起勇气登船探秘。
泛舟河中,河道幽深曲折,时而宽阔如浩瀚西湖,时而狭窄奇险似长江三峡。由于我们划船技术欠佳,又沉醉于沿途美景,不时与岩石碰撞,却也因此生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奇妙感受。
河中石林成群成片,倒映水中,造型各异,有的如展翅的飞鸟,有的似憨态可掬的走兽,伸手便能触摸到光滑如玉的石林表面。抬头,河穹钟乳石如繁星点缀;俯首,七彩石林倒映,恍若龙宫仙境,堪比 “海上桂林” 越南下龙湾。
离开溶洞,我们走进客家风情园。园子隐匿于青山绿林之间,路旁奇石怪树宛如天然盆景,树木粗壮的根系深深扎入巨石缝隙,彰显着客家人顽强坚韧的精神。
石屏洞的钟乳石如屏风般将洞厅分隔,前厅后厅内,客家擂茶展示、民俗饰物展览等,处处弥漫着古朴浓郁的客家风情。
在通天寨,大片荷花园映入眼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美景令人沉醉。走进农家小院,品尝着地道的客家小菜,别有一番风味。
随后,我们踏入江西赣州市石城县的千年古村大畲村。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客家民俗保存完好,典型的客家古民居南庐屋规模宏大。漫步千年古驿道,穿梭于白墙黛瓦与田园阡陌之间,沉浸在莲海之中,悠然自得。
登上灵台山,这座位于闽西北清流县的圣山,地处宁化、连城、长汀的中心枢纽,被誉为 “客家祖山” 和 “客家发源地”,与武夷山、冠豸山并称 “南豸、北夷、灵台心” 。因山顶供奉的定光大佛闻名,佛像堪称世界最高的客家定光古佛。
站在台前眺望连绵远山,想象着清晨时分,云海翻涌,雾霭茫茫,如天女散花,似千堆白雪,恍若仙境。
旅程的最后一站是石壁镇石壁客家祖地。同行众人疲惫不堪,唯有我满怀好奇,在解说员的带领下独自前行。这里是全球客家人的祭祖圣地与朝圣中心,是客家文化与民系的发祥地。
通过历史文化图片的详细介绍,我深深被先辈们南征北战、披荆斩棘的历程所震撼,也为那些致力于研究、传承客家文化的人们所感动。
原来,石壁人多为中原汉人后裔。自东晋起,受战乱、饥荒等因素影响,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唐宋时期,大量南迁汉人汇聚于石壁,此地也逐渐成为客家祖地,素有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 之说。
每年秋季,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吸引着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万人次前来寻根谒祖,宁化石壁客家公祠供奉着 214 姓先祖神位,其祭祖习俗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宁化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东麓,是福建通往江西的要道。自隋唐时期便有开发,优越的地理人文环境使其成为客家民系的诞生地。
在宋代,这里聚居着 150 多个姓氏、11 万余人,文化教育兴盛,诞生了众多进士,朱熹也曾在此求学,充分彰显了客家崇文重教的传统。此外,宁化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起点县之一,毛泽东在此留下了《如梦令・元旦》的光辉词章。
此次宁化之行,我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了当地的宁静祥和,更深入了解了宁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客家民系的千年记忆,既是客家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