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童玉立,独自在江滩散步,好不容易有个空闲时间,难得出来散散步,脚上那双旅游休闲鞋,鲜亮的白色已变成灰白色了,穿着出差到北京买的那套细格子连衣裙,拿着手机,在江滩边悠闲地走着。看看江对面,有大桥和二桥上顽皮地闪烁的霓虹灯,还有穿梭般的汽车象许多小不点在眼前跳动,这五彩缤纷,轻松活泼的情景让玉立感到一丝惬意,阵阵微风从江波上吹来带着一丝甜蜜,一丝滋润,玉立似乎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她用力吸口气,然后又下意识地吹出来。她似乎在领略大江的意味。“浪奔,浪流,”童玉立的手机里响起了,流行的歌声,这悠美动听的旋律,此刻从手机里传出来,却有点象什么东西在她刚刚轻松下来的心理上猛扎了一下。她的潜意识里,手机一响就是有事,特别是最近,手机几乎很少停过,她不停应付手机,已经让整个嘴巴和脸有些酸胀,劳累了。有时手机关闭,耳膜仿佛还在手机的振动之中,不时产生依稀的回声。因此,只要手机一响,她就条件反射地紧张起来,她看看手机屏上的号码,按下接听键,很烦燥地“喂”了一声。
“喂,你像生气了!”对方立马作出反应,赔礼似的。
“有什么事,你说吧。”童玉立仍然是那副不耐烦的口气。
“你别这样,老婆,儿子在干什么?”玉立的老公小沈好声好气地说。
“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他还能干什么。”说到孩子,童玉立刚刚轻松下来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好,好,你耐心一点,别发火,今天省里的领导下来检查工作,我就不能过来陪你和儿子啦。”老公仍然温和地说道。
“总是工作,工作,你只知道工作!我一个人管不了他!”玉立对着手机叽哩咕啦地吼道,“你是孩子爸爸,你从来不关心他,将来看我把他调教成一个女孩子”。玉立故意气老公。“一个人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什么烦恼,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你不来,我回去啦,我也不想呆在这儿。”童玉立越说越有气,尽管老公在那边安慰她,但她听到老公这个星期又不能过来陪她母女俩,心里就添烦。本来,每天跑来跑去就很累,回到家里还要辅导孩子做作业,还有一大堆家务事,完全没有自己的支配时间和活动空间。她最近特别敏感,哪怕是遇到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小事,也容易来火,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心态没有以前那么好。以前,经常和一些朋友聊聊天,搓搓麻将,跟他们开开玩笑,过着散淡悠闲的日子,她从来不发火。朋友之中,数她修养最好,说话和风细雨, 对老公也温柔。玉立每当听到这些话只是笑笑,说:“我的责任就是让老公轻松工作,让儿子快乐读好书,对他们不好,对谁好?”
可是,这阵子几乎和所有的朋友都失去了联系。孩子刚刚开始到江城上学的那阵子,有时候还有朋友约她一起去逛街、打球、唱歌,偶尔也打打牌。她跟朋友说:“往后不行了,孩子在武汉读书,我每天要过去照顾他。”后来,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也还常常记起她,跟她打打电话,问候问候,聊聊天,可是,每一次,她都告诉朋友,不能去,久而久之,朋友们都不再叫她了,免得叫她既失望又扫兴。可玉立每次接到朋友们的电话,感觉有这么一帮朋友,总还记得她,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后来,她的手机再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朋友找她,她虽然不能去会朋友,但总希望她们能打个电话来问候问候,能排遣心中的寂寞和愁绪。可是,仍然没有电话找她,也许各忙各的事儿去了吧。她安慰自己。自从到这里住下后,好多应酬都不能参加了,单位里的领导知道她这样赶时间,晚上应酬从来不再叫她,这是好,还是不好呢?也许是怕她太辛苦?也许是怕被她拒绝?也许是替她婉惜?
有一次,市领导大驾光临,以前都是她接待,现在这些接待任务都交给了小陈,因为他特别能喝酒,而且随叫随到,于是她象往常一样,没去理会这件事,准备下班之后溜之大吉。快到下班的时候,她正在清理物品,手机响了,“你今天能不能不去武汉?”她被头儿问得一头雾水,但她没有傻傻地去问头儿——为什么?女人的第六感觉最敏感,凭直觉她感到今晚可能有贵客光临。她反问了一句:“有事吗,请尽管吩咐!”她在想,如果单位有大事不能去武汉就不去呗,总不能因为孩子的事而影响工作。可是,孩子那边怎么办呢?再想办法吧,孩子爸爸肯定是没指望;他一年到头工作忙,应酬多,孩子从小到大读书,包括给孩子辅导作业、上学、放学接送、节假日去旅游,甚至出差、学习她都带上孩子,从来都没有指望过老公。老公呢,一向有高招:家里的事儿,一概不管,老婆说了算,她说咋办就咋办,省得操心。
“是这样的,”头儿倒搞起开场白了,似乎有点犹豫。
“你说吧,我听你的。”她又补充道,管它什么事,领导安排了,总不能泼面子吧!再说,领导该照顾的都照顾了,有大事让你参加,还是瞧得起你,自己总不能太高看自己吧。她尽管不知道晚上有何安排,但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后天,全市在我们这里开会,你去安排安排,晚上,有几位客人提前到,一起到局招持所吃饭。”这么大的活动,她竟然一点都不知道,仔细想想,这段时间自己也没好好呆在办公室,压根就没碰到头儿。不是玉立出去了,就是头儿出去了,办公室里的事头儿不说,这几个人向来是秘密行动,搞得鬼子进村似的,神神秘秘的,有必要秘密吗?
“哦,行,没问题。”
童玉立放下电话,坐下来,唉,这也难怪,涉及单位的形象,领导能不重视吗?可处理完头儿交办的事,最快也到十点钟了。噫,孩子回家没处吃饭,家里没电话,这可怎么办?童玉立拿起手机,望着手机上面排得整整齐齐的1、2、3、4、5,不知道打给谁合适?邻居?亲戚?朋友?童玉立在脑子里逐一搜索,找离家最近的人。朋友在汉口,但是离家很远,亲戚倒是有,他们都住在武昌。邻居,租的别人的房子,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人,进进出出,别谈电话号码,连人都没认熟,即使照面多了,充其量点点头,浅浅笑,以示友好,话却说得很少。由于长期做接待工作,童玉立处理问题算是脑子转得快的,好象还从来没有什么事把她拦住过,可这下,她还真的没辙了,想来想去,才知道原来她住的地方既没亲戚,也没有朋友,邻居又互不来往。她叹口气,自言自语道,“吃完饭,再看情况吧。”她只好放下电话,又去做自己的工作,暂时把孩子的事搁一搁。
二
只顾埋头做事,差点忘了时间,一看手机,哟,到时间了。童玉立拿上包,就去联系会议、就餐、住宿一系列开会的事情,还要装订汇报材料。虽然事情不难,但是繁琐,而且不能马虎,不能出错,玉立得一一地安排好。来局招待所事先预定的包间,餐具都摆好了,等待领导们一一就座。最先进来的那位是玉立想不到的,“呀,李局,您好。”李局笑着伸出手来和玉立握手,“好长时间不见,我们的才女越来越漂亮了。最近出什么大作啦,让我拜读拜读。”小陈在一边岔话道,“好容易,我今天去接李局的路上,李局第一个就问起你——我们的才女。”童玉立明白了,原来是李局亲自点的将。
“最近有些忙,没什么收获,如果有,一定请您指教。”童玉立也客气一番。
“最近工作很忙吗?”李局边问边看看玉立的上司,又看看玉立。
“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孩子到武汉读书,离这儿三四十里路,我每天早上从汉口往单位赶,下午下班又往汉口赶,两头赶忙,就忙这事儿。”
“噢,那是辛苦,不过你有远见,这样做对孩子将来好哇。”
“你也这样说,我也这么想,不过,确实辛苦了做父母的。”玉立感慨地说。
“唉,现在一个孩子,不好好培养,怎么办?将来竞争激烈,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生活都成问题。。”李局边说边端起酒杯和玉立碰杯,玉立连忙起身,“我敬您,李局。”李局抿了一小口酒,接着说道,“你这样做是对的,那儿教学环境好,你辛苦几年,孩子受益一辈子。”
玉立放下酒杯,接着说道,“就是这么想的!可谁知道以后呢?”玉立边说边笑,给李局添了一勺汤,“以后的路还长着,还要靠他自己去走,现在我只是尽自己的一点能力,为他创造个好的学习环境吧!就像小树一样,先让他长直长正,至于以后能长成多大一棵树,那还说不准。”玉立又站起身和李局旁边的客人敬酒。客人边喝边奉承玉立,童科长可是才女呀。“哪里?哪里,都是李局培养的,还要跟我们李局多学习。”玉立谦虚道。
玉立站起身来逐一给客人们敬酒。所有在座的客主中,数玉立年龄最小,三十出头,年轻漂亮又有才华。更巧的是,所在座的都是男士,唯独玉立是女士,真是一枝独秀,玉立几杯酒下肚,头有点晕,脸开始红起来。“玉立,来,我们喝一杯,祝愿你出更多的作品。”李局旁边的一位处长站起身和玉立敬酒。
“我也喝这个东西,你喝这个吧。”玉立指指桌上的酸奶。
“那怎么行,你和他们都喝的酒,我也不破例,你少喝一点也可以。”
“真的,我刚才喝得有点急,现在头都晕了。
“喝酒,对你有好处,你看你的脸红彤彤的,不施粉黛,天然美。”这是喝酒的好处,奶可比不上酒,奶和酒都能让人神清气爽,但喝酒让人多增添了几分豪情。
“那证明,男人适合饮酒,女人适合喝奶,更增添女人的魅力。”玉立笑辩道,桌上的气氛非常热闹,有的看热闹,有的加入争论关于酒文化和奶文化中。
“你和别人不一样,喝了酒才能有灵感,出更多的美文。要不这样,我们这一轮喝酒,酒喝完后,我们再找个地方喝喝茶,探讨中国的茶文化,童科长,你说呢?”
“处长,男女有别,你怎能和我一起喝茶呢?。”
“我也想感受感受茶文化。”处长举起酒杯,先喝为敬。
玉立被处长将了一军,没有退路,只有撑着肚皮喝下去。
“少喝点,少喝点,”玉立喝了一小半听到李局长阻拦,“小陈,你敬了你们头儿吗?”小陈迅速反应过来,马上把玉立的酒倒一半在自己的杯中,用来敬另外的客人。李局长看到玉立确实不能喝,替她解围。。
玉立喝完杯中的酒,马上让服务员换一杯茶,其他的客人还在相互敬酒,边敬酒边慢慢吃菜,边谈玉立的事,话题总是围着玉立转。有素养的女人就像一本书,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让大家总想看,总想品,却总也看不透,品不出,这就是魅力。玉立就是这样,大家在一起,跟她谈各种话题,她都能交流,但她从来不把自己看成一个能干得不得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无事不知,无人不晓的那个样子。她总是腆腆的,淡淡的。
玉立和李局交谈着,谈得很投机,李局每次来都很关心玉立,有什么收获,他很欣赏玉立的才华和人品。玉立做事一向认真,而且总是干得漂亮。正是事业有成时期,玉立也干得起劲。不管多难的事儿,她总能想出办法来,她也从来不怕累,不怕苦。有一次,出了一个特大的突发事件,当晚要紧急整理材料,第二天,市领导要听汇报,及时处理,玉立和同事们整理材料和有关文件,一直忙到凌晨3点钟,什么事情都办妥当了,才回家睡觉。第二天一早,又陪同领导一起到去市里去。待整个事件有了结果,玉立才安心。她认为,公事比私事更重要,既然领导交给你去做,就一定要办好,不能出差错。否则,只能显示自己太没能力。在同事眼里,玉立和男同事一样加班加点,闹起来、玩起来也一样尽兴,男士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不论是出差,还是玩,气氛总是被她搞得很活跃。玉立眼睛不大,但是眼皮特别双,好像双了三层,笑起来很可爱,不沉思的时候,那种忧郁的美丽也让人心动。她穿衣服从来都是什么颜色不择,大红大绿大紫,乌黑亮白的,她穿什么衣服,都靓,身材好,气质好。跟她在一起,很养眼,很舒心,所以,她的朋友也多。她什么事都能干好,唯独喝酒的潜能,培养了多少年,仍不见丝毫的效果。天生没有酒量,没办法,这是玉立在招待客人时的遗憾,不论多好的酒,都不胜酒力,从来不敢爽快地喝。朋友同事也知道她不能喝酒,但是只要有她在场,大家偏要和她喝。以她的个性和她干事的特点,不像是不能喝酒的人,所以,每次,她都要被灌几口酒。喝得红光满面。
三
在孩子没有到省城读书的时候,她的事业心,进取心很强,她一心扑在事业上,想趁年轻多干点有意义的事,为自己的事业打下基础。干出点成绩。但是自从孩子大了,上中学以后,她越来越觉得累,越来越感到精力有限:做女人真不容易,特别是事业、家庭兼顾更是不容易。每天回到家里,要清理儿子的作业。学校要求:每天的作业,家长必须签字。这对刚刚升初中的孩子,在自觉性不是很强的阶段,起一个督促的作用。但是大人就辛苦了,孩子做作业做到什么时候,家长必须陪伴到什么时候。第二天,孩子上学,家长也要起来,送孩子上学呀,清理文具、衣服呀,事儿不大,但事事要操心。把孩子送走后,自己再赶紧去车站搭车,又赶急,怕迟到。从早上醒来睁开眼睛,到晚上闭上眼睛前,一整天,脑子里的那一根根弦就崩得紧紧的。到站下车后,还要走一、二里路才到单位,一进办公室,就开始忙乎,一会儿写这材料稿件,一会儿那一堆堆数据要整理。一直到下班,吃饭后,办公室才能安静一会儿,唯独这点儿空闲才是玉立私人独自拥有的,可以自行安排,或者闭上眼睛,眯一眯,养养神,或者看看自己喜爱的书,或者写写东西。遇到中午有应酬或手头的事还没做完,这点悠闲也会被剥夺。玉立每逢这个时候就期望手机别响。在那仅有的一点空闲中,玉立有时闭着眼睛想自己这么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孩子送到省城去读书,是不是错了?给自己增添太多不便,还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前途。
因为,在平常情况下,女人似乎天生就应该围着孩子、炉子转的,做做家务,照顾老公、孩子,上个和尚班,织织毛衣,逛逛街。对事业不需投入太多的精力,也不想干出什么业绩,过个平谈日子。或者是做个事业型的女性,干脆把一摊子家务事儿扔给老人做,自己一心一意搞事业,参与社会竞争。对于这两种女人,前者在单位里,不会引起太多的注意,因为她们乐意做个小妇人,安心过日子,让老公在外面拼拼打打。单位里也不会给她们压力。后者呢?在男人眼里,觉得这种女人很厉害,但是要和男人一起竞争,也很难,也许他们不会给你机会,也许要一点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也许……总而言之,女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占有一席之地,是需要付出很多的,象玉立这样的女人已经付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汗水,才得到同事认可,领导的赏识,这是不容易的,也许再加把劲,真的有希望提拔到副处。但是怎么加劲,有没有后劲?还要坚持吃苦耐劳,坚持多久?都还是个未知数,反正坚持才有希望,也许坚持到最后才会赢来胜利。玉立在想,再坚持几年这样的生活,自己真的吃不消,人会未老先衰,一点用都没有。到时候,还不知道是为孩子,还是为自己的事业,也许两者没不顾上。对于女人来说,有这样的成绩已经不简单了,而且才三十多岁,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一辈子就靠这几年了,三十而立,过了这个村,或许就找不到这个店了。弄不好自己就只能停留在原地不动。但是对于儿子来说,初中阶段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初中学不好,高中更难学,将来考大学就是一句空话。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儿子在这个年龄,十三、四岁上下,朦朦胧胧,处于成长阶段,需要父母的沟通、更需要引导,才能健康成长,否则,在这个时段,如果只顾自己奔事业,放松了对儿子的教育和培养,一旦儿子的人生道路走偏,那将不堪设想。是儿子的一生重要,还是自己的事业重要呢?应该说两者都重要,但是,两者兼顾似乎是不可能的,熊掌和鱼翅不可兼得,必须两者择其一,作为母亲,不能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去放弃儿子的前程,这样做未免太自私,而且压根也不会这么做。儿子每天背一个铁砣似的大书包,足有30斤,玉立一只手提都费劲,儿子却很轻松地背起来,这说明儿子的气力比她大,看着已经长得高出自己一个头的儿子,玉立备感欣慰。上个星期儿子不时回来告诉她,“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我的数学考了第一等诸如此类的喜讯。”这时候,玉立就摸摸孩子的头,用手捏了捏儿子那苹果似的圆脸,高兴得孩子似的,“儿子,你不负重望,从一个乡下的学校到这里来学习,有这样的成绩不错,继续努力,有前途!”儿子也高兴。连忙给他爸爸打电话,报告好消息,每逢这个时候,三个人都比中了大奖还高兴。孩子现在成绩好,以后上大学,及至将来就业不是更顺利吗?参与社会竞争,不是更有实力吗?三口之家的最大希望就是孩子有好的前途,看到孩子这么开心时,她就想到,自己把儿子送到省城读书是对的,给孩子一个高起点。儿子的人生才起步,自己即使再怎么奋斗,三十多岁了,又能怎样呢?还是把事业放一放,多关心关心孩子吧!有了这种想法,她就不再象以前那样积极上班了,即使是迟到,她只要把自己手中的事做完,也就心安理得了,不再象以前那样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她退后了,让别人多做些事,同时也意味升迁的机会可能随之转让了。她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尽管于心不愿,但又不得已而为之。久而久之,领导看她那么辛苦,也不再让玉立挑起重担,而转移到小陈身上,小陈看到领导这么信任自己,成天忙得不亦乐乎。玉立有时候则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喝茶,像没事人一般,也不过问什么事,就让小陈屁颠屁颠地跑前跑后,自己象老干部一样。小陈有时累得汗流满面,但玉立从他眼神里读到的却是喜悦,没有任何怨言。因为忙碌中隐含着一丝丝升迁的希望。 玉立轻松下来了,却也不无失落。以前,哪怕是一分钟没看到她,领导就打手机,到处找她,什么事儿都让她去处理,甚至是私事也放心地交给玉立,而玉立不论啥事,只要是领导交办的,一律都办到,办好为原则。那时候的她和现在的小陈一样自信,充满活力。可现在领导也许是看玉立作为女人又忙家务,又忙事业,太辛苦;也许是认为女人把家庭打理好就行了,再怎样培养,最终这是脱离不了贤妻良母的角色。因此,在理解中也多了一些疏远。对玉立来讲,有得必有失,既然已决定把重心放在培养孩子身上,也毋需懊悔。话虽是这说,可在内心深处,玉立还是有些舍不得她的工作,忘不掉领导对她的信任,心中不免因失落而烦燥。烦老公太忙,把什么事都丢给她,影响了她的工作,如果老公稍微能抽空带带孩子,她也不会去作这两难选择,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然而转念一想,若让老公放弃工作来带孩子,玉立似乎也不情愿。男人的形象就是事业有成,夫荣妻贵,自己再怎么能干,把老公拖在家里做家务,也于理不适,何况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过来的,想来想去,为了孩子,为了丈夫,只能牺牲她,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四
玉立作出决定时,有一丝“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说不出是失落、心酸、懊悔,还是轻松,也许都有,反正没有快乐的感受。就象她和朋友打麻将,时兴的“红中杠、赖子杠”抓到“红中”不杠不行,不杠不能赢,,至于开杠之后,能赢多大,能输多大,在杠的瞬间,心里完全没有底,结果只有到最后才知道。玉立在正赌博,把所有寄托,所有期望,乃至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美好前程,都赌在孩子身上,至于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那只是一个未知数,现在只能列出方程式,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待方程结果出来,玉立也许会松口气,也许不会……,到那时,已是青春不再,奔四十岁的人了,机遇会随着岁月悄然而去,想到这里,玉立感到心里闷。让孩子在家中做作业,放下家务事,拿起手机散心去了,就让江边的微风柔柔地轻拂自己的脸庞,似乎是上苍在抚慰她,或是赞许她。她轻轻地用手抿了抿被风吹乱了蒙在眼睛上的头发,迷惘地望着远方,想把前去的路看个清楚,看个明白,看个透彻,这条路究竟该怎样走,如何才能走上一条平坦、宽阔的大路……
想到为孩子择校,动用了多少关系,好不容易将孩子转到这里读书。这可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孩子万一来之后,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跟不上,怎么办?在儿子小学快毕业时,玉立曾经和孩子的班主任一起商讨过,让孩子到那里初中高中,孩子能不能适应,上几届,曾经有的孩子到省城读了一段时间,不能适应,最后又转回老家学校的例子,如此折腾之后,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伤害了孩子心理。玉立最初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可孩子的班主任说:据平时观察沈童童:憨憨的,不怎么爱说话,和同学关系处得来,就是个性有点倔强。成绩在班上也算优秀。到城里读,应该说能适应。玉立尽管有些犹豫,但想到孩子在老家上学时,中午回到家,有时没有饭吃,就自己炸火腿肠,煮面条吃,从这些小事看来,童童的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强,应该问题不大。于是很快作出决定,让童童去省城读书,因为那里环境比较好,让孩子慢慢适应,将来长大后,总要离开家乡,适应新生活的。 “关键是象童童年这样的孩子,在初中阶段,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他与你多沟通。李老师说。“我已作好了准备。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好,做母亲的再苦再累,也值。”这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做个母亲真不容易,班主任李老师也是女人,说到培育孩子,两人自然有许多共同语言,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社会竞争又那么激烈,完全靠自己在社会上打拼,现在不好好学点知识,将来有什么资本去竞争,怎样生存?于是,家长和老师还有孩子们,都把希望寄托在读书上,但是中考、高考,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呀!要顺利进入名校就读,真是难!难!难!
现在,真正让人头疼的就是孩子的读书难问题。班主任李老师也说到自己的孩子,成绩一般,他从来不愿和家人沟通,特别内向,什么事儿都装在心里闷着,我也着急呀。现在我不敢给他压力,怕压力太大,孩子承受不起走极端。班主任老师站起身去给玉立倒茶,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噫,我前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篇文章,谈的是美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他们那里上课,分成小组,老师提问,同学们分组讨论,做实验,启发思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回家做的作业是小实验,小发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论文,那是真正的论文,不是找出各种书籍后拼凑起来,照搬别人的发现。也不象我们的孩子们挺直腰杆,双手背后,两眼看着黑板,不准讲话,教室里除了老师讲课的声音外,讲台下面安安静静。
美国孩子好玩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很是活泼,而我们的孩子读书都读呆了。真是没办法,所有的孩子都在擂学习,谁家的孩子学习放松了,落后了,哪个家长甘心呢?于是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读书近乎成为将来唯一的出路。做父母的只能牺牲自己,陪孩子读书。这不知道是家长读书,还是孩子读书?或者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直到孩了慢慢长大,家长一天一天变老。
五
教师节到了,玉立很喜欢和童童以前的班主任李老师谈孩子的事。于是,玉立拨通了电话,祝福一声“节日快乐。”李老师正好在家赋闲,请玉立过去坐坐,李老师一向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看待,特别负责,每天早晨上班就去教室,一直到晚上孩子们都熄灯睡觉了,该回家的孩子被家长们接走了,再把教室的门窗关好,把办公室清理一下,才匆匆回家。
“当老师,挺辛苦的,我们把一个孩子都没办法,何况你带的是一群孩子?玉立刚落座,就笑着说道。
“辛苦是辛苦,不过那些孩子也挺可爱的,有些孩子还挺关心老师,逢年过节给老师送贺卡呀,打电话问候啊。可也确有些孩子整天惹事打架,学习又跟不上,这样的孩子让人为难,他毕竟是孩子,不能打骂他,只能跟讲道理,有时候,嗓子都说哑了。”李老师削了一个苹果递给玉立,“一整天啊,脑子里都是孩子,”“我来烧壶水,你坐一会。”借李老师烧水的空,玉立在李老师家里,到处转了转,女人的心就是细,玉立好象发现了一个奇怪问题,她到李老师家时已经是第二次,好象从来没听李老师提起过老公,说到教育孩子们是滔滔不绝,而说到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深里说,往往也只是偶尔说说,叹口气就转到别的话题上。家里也没看到两人的结婚照。记得李老师比玉立大两岁,应该……,床上也简单,一床很旧的花布单,和一个旧枕头,一床薄被。玉立和李老师就是因为童童彼此成了熟人乃至朋友,玉立就随便问了一句,“李老师,你整天在学校里忙,你老公吃饭怎么办?”
李老师在打开煤气炉烧开水,听到这话从厨房里走出来,“我们已离婚几年了。”
“哦,怪不得,从来没有听你提起过他。”玉立挺关心地应了一句。
李老师把玉立这个学生家长当做自己的朋友,从孩子问题自然地谈到了自己的婚姻,“唉,离都离了几年,我也不怨他,因为——你也看到了,我整天在学校里围着孩子转,哪有心照顾他,他后来和别人好上了,房子,孩子,什么东西都给了他,我一个人出来了。说到这儿,李老师眼里蓄满了泪水,强忍着没有溢出来,这套房子很窄,是找朋友凑了一部分钱买的,只说有个栖身地,就算是个窝吧。”李老师边说边擦眼睛,泪水早已在眼眶里打转,为了在玉立面前掩饰,借擦眼睛的动作,擦干泪水,转身到厨房里灌开水。玉立当时也想流泪,是同情李老师不幸的婚姻?还是同情天下做父母亲的心?还是同情作为女人家庭事业两难?还是同情孩子……“唉,太难了。”玉立感叹一句,做人难,搞事业难,教育孩子难。李老师一手端着沏了的茶,一手拿着刚削好的苹果。走到玉立面前“来,吃苹果,水很烫。”李老师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玉立,这种真诚和热情,也许是职业习惯吧,令玉立感动。
“李老师,你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带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他们将来会感激你,记住你一辈子的。当老师多有意思呀,但是我认为你还是应该——”玉立停顿了一会儿,才说出“再成个家。”
“也考虑过,有合适的再说吧。”有些事,找个人说出来,可能要轻松一点,看得出李老师的心境又平静许多。
“慎重一点也好。”玉立接过李老师的话说道。
李老师微微点点头。“童童的成绩还好吧”李老师不便深谈自己的事情,适时地转移了话题。
“除了英语差一点,其它几门课都还好。”
“英语,小的时候没有基础,象那个学校的孩子起点都比较高,估计童童的英语有点吃力。”
“唉,都怪我在他小时候,没重视英语培优。”和李老师聊了一会儿,吃完苹果,喝完茶,两人又一起探讨关于孩子学习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读书似乎也是家长在读书,家长和学生一样负担重。学校里开家长会说,有的学生家长没有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是因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事应该是学校的事,小时候我们读书,没有象现在这样让大人操如此多的心,而且那时候,一家几个孩子,父母整天上班,哪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孩子照样成人、成才。现在的家长,只知道自己的孩子读书累,却不知老师也累。当然家长们起早贪黑地陪读,既苦又累;学生们更是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回到家还要做作业到三更半夜,《晨报》上曾经刊过这样一篇文章,孩子的祖父在家里照顾孙子(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孙子去上厕所半天不出来,祖父去卫生间一看,孩子坐在马桶上做作业。孩子说如果不抓紧时间,作业到晚上十二点都做不完,祖父心疼孙子,于是打电话去问学校,回答是确实布置了那么多作业。于是,老师喊累——现在的孩子难教?家长叫累——现在的孩子读书难?学生喊累——每天这么多作业,周末还要培优,还要上特色班、兴趣班,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实则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泯灭了孩子的玩性。小的时候上学,爷爷、奶奶送接,孩子们背一个沉重的大书包,象蜗牛一样。长大后,中考、高考,爸爸、妈妈送到校门口,叮嘱这,叮嘱那,站在铁栅栏门前张望。唯恐孩子发挥不好,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满是焦急,有人说,现在孩子没有吃过苦,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现在的孩子读书有多辛苦,他们哪能理解。现代社会毕竟和过去不一样,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环境好,但是面临的竞争比前激烈得多,压力比以前大得多。压力是孩子心中一种无形的说不出的苦和闷,和过去的穿旧衣服,吃不上饭不一样,前者是一种精神上的,后者是物质上的。期中考试快到了,每天一大堆作业还有一摞卷子,都是复习用的,什么考前模拟训练,冲刺训练,押题训练,各种轮番训练,一天七、八上十张,学生从下午放学吃饭后到晚上十二点钟,趴在桌上做没完没了的训练题,近五个小时,还要背诵,记忆学科知识,学生是不堪重负。孩子熬,家长也跟着熬,如果能考个好成绩,倒也是一种安慰。如果学生考不好,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学生的错,但面对家长的责怪,面对老师的期待,学生有说不出的苦和怨。想到这里她也很同情孩子,不愿再给他太大的压力,顺其自然吧。
晚上,回到家里,她做了儿子做最爱吃的牛肉煲仔饭,看儿子吃得香喷喷的,对儿子说,“童童,妈妈还有自己工作,读书是苦事,你自己要努力,妈妈为了你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放弃了自己的前途,你知道吗?”本来说是“顺其自然”的,玉立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不知不觉中又在给孩子加砝码,心里放不下,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妈妈,给你说件事,你先答应我,不要发脾气。”儿子小心翼翼地说,“什么事,你说吧。”玉立一时心紧,这孩子一向让玉立放心的是他从来不打架闹事儿,会不会是做错什么事,挨批评了?对于孩子,这肯定是大事,她在心里惦量着。
“上次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的英语不及格。”儿子一脸沮丧的样子。
玉立听后,心里一阵苦涩。儿子的英语没考好,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面对儿子探寻的目光,玉立马上意识到还是要鼓励儿子,“儿子,这才刚刚开始,融入新环境有个过程,英语成绩你会冲上去的,你有潜力。”“嗯,知道了。”儿子点点头,“记得你两岁的时候,记忆力特别好,一副世界名车的扑克牌,五十四种名车,那时你还不认识字,但随便抽一张,你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车名和产地。”玉立回忆起儿子小时候的往事特别兴奋, “那时候,妈妈就认准你聪明,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所以妈妈费了好大的周折,把你送到省城最好的学校来读书。”儿子看到玉立那么高兴,也笑起来,“真的?妈妈!”“当然是真的。”玉立骄傲地点点头。你的记忆力那么好,只要多用点功夫,没问题啊!”玉立继续为儿子打气。说完后,玉立看儿子还望着自己,不由又叹了口气,“童童,妈妈最担心的就是怕你跟不上来,现在英语这么差,怎么办哟?”童童听到这话刚才的兴奋劲儿也消失了,眼神也黯淡下来。“让我想想,明天去看看,能否找到个地方培优,补一补。”“好。”儿子也赞成玉立的办法。
六
玉立第二天就开始打听英语培优的地方,买了许多关于教育成才的书籍,在网上看了不少培优机构,最后决定选一家规模较大的英语培优机构。培优费远远超过了学费,再贵也得掏,玉立迅速交了培优费。时间在每个星期日的晚上。晚上就晚上吧,儿子上课,自己就坐在外面看看书,难得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也可以省下来来往往的路费。自从孩子到这里上学后,开销比以前大多了,每次用钱都要计划着用,只要不是太急用的东西尽量不买。太贵的衣服——只是试试,看看,不敢买。但是在孩子学习方面,只要是对孩子学习有用的,多少钱都舍得买。学习机一千多一部,电子词典一千多一台,一双旅游鞋几百块,玉立毫不含糊地掏钱。玉立以前可不是一个这么节俭的人,至少对自己的穿着不会太吝啬。但是现在不吝啬不行,资金周转不灵呀。为了孩子值得,玉立一直这样想着。
从培优学校报名出来,遇上一些学生家长,她们边走边说道培优的事。“我女儿都培优两年了,这里效果不错,成绩一直很好。”玉立听到这话,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旁边一位家长却说,“现在报纸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不准学生培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怎么还有这么多学生在培优?”刚才那位家长经验十足地说道,“不培优,咋行?哪个学校的特长生,优等生不是在外面培优培出来的?”“那学校里的课堂是干什么的?”“那只就学普通的课程,孩子培不培优可是家长的事。”玉立听家长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也不接话,只是跟着他们一起走,心想,在这里培优可能会帮助儿子提高英语成绩吧!她随着人群,走出大厅的门,上了公路,直到亮了红灯,出租车在她身边“吱嘠”的刹住,司机嚷道,“你没看路?”她才回过神来,望着司机抱歉地笑笑,算是说“对不起”吧。今天的班已经上不成了,不如再去逛逛书店,看看有没有英语辅导书。在书店里转悠翻翻这本书,“XX冲刺”,翻翻那本书,“X与Y重点学校联合编写”,似乎都有用,她买了一大堆的英语辅导书,自己又挑了一本关于怎样教育孩子,让孩子成才的书,她在书店里简单吃了碗米粉,随后就认真地看那几本书。一直到天煞黑,才慌慌张张地往家里赶,“糟了,儿子已经放学了,一定饿了。”玉立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饿狼,”回到家里,饿狼已经在吃方便面。由于孩子正长身体,食欲量增大,一回到家里,就象饿狼一样找吃的。玉立连忙脱下的外套,头发随意往上蓬乱地一卡,系上围裙为孩子做饭。
吃完饭后,儿子开始做作业,她洗刷碗、筷,拖完地板后,坐在儿子身边陪儿子做作业,原打算让儿子先做完作业,再重点看购回的这些辅导书,可儿子一直到十二点,才做完作业,脚也没洗,就疲惫地倒在床上睡了,一忽儿就发出轻轻的“呼呼声”。儿子做作业,她就坐在旁边看书,或者织毛衣,每天都这样。片刻儿子睡着后,她也累了,疲倦潮水般涌来,她什么顾不上,挨着枕头就睡着了,直到第二天早上醒来,一看钟,“哟,快迟到,”母子俩 赶紧出门,拦的士去上学,送走儿子,她再去上班,车子一路上颠簸着,摇摇晃晃三十多里路,她靠在椅背上睡着了,一觉睡到车站,听到有人喊,“终点站,下车!”她睁开惺忪眼睛,看乘客已下得差不多,赶紧下车,绷紧的大脑神经,睡过这阵回笼觉,清醒了,舒爽了。她火急赶往单位上班。“这天下午下班后,玉立又匆匆忙忙准备做饭,正在厨房洗菜,突然感到太阳穴象钻子钻一样,钻心地痛,不多会右半边脸也肿了,摇摇晃晃站立不稳,玉立吃力地扶住墙,站了一会儿,还未走到床边,眼前一黑,就倒在地上,什么事都不知道了。医生说,是长期疲劳积累成疾,幸无大碍,要多注意休息,“哦,”玉立无精打采地样子,轻声应着。于是给单位请三天假,她要好好地睡几天,调理调理自己。
哪知单位有要紧事,只批一天假。玉立也理解,单位的事儿不能全丢,毕竟要靠工资过日子,加上她一直是对工作认真的人,她在家里睡了一天后,又强打起精神去上班了。老公在外地出差,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别挂念,听到玉立有气无力的回声,着急地问:“你怎么啦?老婆,是不是病了?”老公猴急似的,“是,也不是,”玉立胡乱地答道,“咋回事,你告诉我?”“只是太累,医生让我多休息,可是单位有事,只批了一天假,没办法。”“少了你,地球还不转,病了就休息,老婆。”“你只知道要休息,怎么个休息法,都怪你,都怪你,总在忙,从来不照看儿子,什么事都压在我一个人肩上。”说完,玉立的眼泪不自禁地流出来了,觉得好委屈,玉立是个要强的人,既不想放弃工作,也不想放弃儿子,怎么办?“老公,我真的好累,”玉立带着凄苦的口腔说,让老公在电话那边不知怎么办才好,“你再去请假,多休息几天,我办完事马上回来陪你和儿子,别哭。”老公象哄孩子似的安慰玉立。虽然老公不能帮玉立什么忙,但老公的话还是让玉立振作起来,再累,再苦,有了精神支柱,可以强撑一阵子,玉立就是这样强撑着过日子。
到了星期日晚上,玉立仍然带儿子去培优,自己则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休息,曾以为可以借机会看看自己喜爱的书,现在成泡影了。她什么都不想,只要有空,最想的就是睡觉,自己太累了身累心累,没有精力做其他任何事情了。她看到很多家长靠在休息室的椅子上睡着了,不一会儿,自己也进入朦胧状态。
老公回来,看到玉立瘦了一圈,怜爱中有欠意,他放下手头的一切,把老婆和孩子带到江滩去散步,一家人好久没有在一起了。儿子见到老爸,也特别兴奋,跟老爸那个亲热没得说,恨不得把一肚子话全倒出来。“儿子,你最近成绩怎么样?”
“还可以,”儿子刚才的热情劲迅速消失了,淡淡地说。
“还可以 ?”小沈学着儿子的语气,重复一次,又问道,“可以是什么概念,是优等?中等?是差中等,还是优中差等?”
“可以就是可以,哪有那么多废话。”儿子烦心地回了老爸一句。
“还不是英语,把整个总分拉下来了。”玉立补充一句。
“不是在培优吗?”
“才几次?哪有那么快的效果。”
“儿子,好好学习,你已经是中学生,不能贪玩了。”小沈摸摸童童的头,儿子不乐意地拿开小沈的手,做爸爸的看到儿子的手掌比自己的还大,劲也大了。心中不由感既。儿子小的时候,抱在怀里,盼望早点长大,能上幼儿园就好了,可以手牵手地到处转;上了幼儿园的时候,又盼望孩子快长大,现在上中学了,又发愁: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维,不象小时候那样乖巧了,开始有逆反心理了,对父母的话,有时候不一定理睬。唉,孩子大了,也有大的烦恼。今天,听一位朋友说起自己的儿子在学校里谈情说爱,成绩直线下滑,朋友夫妇俩找到学校跟老师商量怎么办?还好,童童总算没有早恋苗头。小沈趁儿子提醒玉立道,“你要多关心儿子,千万不要让他早恋!要不时提醒提醒?”玉立听到这话,就来气,真是傻瓜一个,怎么提醒?
“你为什么不管,他要早恋,我可没法!”玉立嘟嚷道,儿子跟在他俩的后面不说话。
“童童快点。”玉立夫妇俩回头一看,儿子看到他俩回头,故意把头一偏,看别处,装没看到他们。
“你看这坏小子,还知道不好意思。”小沈笑着说道。
“我知道,我的儿子肯定优秀,因为我优秀,那是遗传;他那不聪明的一部分,可是遗传你的。”小沈跟老婆开心道。
“我说,那不聪明的一部分恰恰是你遗传的,我读书的时候英语成绩多优秀!”玉立笑着反驳道。
“童童,过来,你自己说,你那聪明的一部分是谁的遗传?”
“是我自己的,”说完,一家人开心地大笑起来,引得过路人羡慕,自己从儿子上初中以来,似乎好久没这么轻松过,怎么孩子读书好像是父母也在读书,这么累呢?玉立一直想不明白。究竟是社会的原因?还是学校的原因?还是家长的原因?又独自一个走在前面,她望着着,自己就像一个站在水中央的人,任凭四面八方的水冲击着,不知东南西北,只是迷惘地看着的人,希望人群中有位高人能指点指点,刚才还有说有笑的三个人,此时是默默地往回去的路上走,各怀心事。刚到,玉立让童童把书本清理后,再复习一次功课,才让儿子睡觉。夫妇俩还在讨论关于儿子学习和成长的事,说到半夜才睡去。
七
第二天,玉立象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一进门就看到桌上的一份《都市报》,头版头条内容是:关于课程改革。玉立最为关注。因为这关系到儿子的学习和考试,她一口气读完了整版。
读完后不由叹了一口气,“如今的孩子读书啊,真让人困惑,学习内容变来变去,不知如何适从?”以前物理、化学是独立的两门学科,现在几门课合起来整合为科学课,内容又杂又浅,缺乏知识系统性。学校里的老师不配套,就急急忙忙地培训,自己刚刚学完,就去教学生,老师和学生都一时难以适应,因为物理、化学合起来,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物理的老师现在教物理又教化学,教化学的老师,又要会教物理。这样苦了老师的同时又苦了学生。初中阶段,物理、化学合二为一,待到学生们适应了,高中阶段又分开了。既然上面已经改了,下面只得照办,行还是不行,是另外一回事,反正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问题的关键是:初中的科学课是局部改革,只限于该市,而高考的命题放在省和国家。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衔接不上,高中的老师教起来特别费力,不得已又将初中删去的部分编印补讲。从初中课本上看,学生学的知识更贴近生活,更有启发性,都是很基础的知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可是中考的内容要比平时学的内容深得多,学生只得另外再培优,几个学校和老师呼吁,初中阶段要和高中阶段教学同步,但是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要否定它,何其难,这样搞下去,只怕要走南京高考失败之路。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令五中不准办培优班,教师不准搞有偿家教。可这科学课一开,培育班如雨后春笋一般,谁也阻止不了。这对家长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对学生则是一种学习的痛苦,课堂上弱化的内容和没有的内容又是读高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能就让孩子去校外培优班学,但是校外的课堂,孩子学到了什么,学得多少,令人犯疑。因为几乎所有老师都是教完了课就走并不去理会学生的学习效果。
玉立想到这些,心事更重了,“老天啦,童童又要参加科学课的培优?”办公室的小陈听到玉立的话后,笑了一句,
“尝到厉害了吧,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吧?”
“尝到了,尝到了,不是一点厉害,厉害得很啦!”玉立笑着答道。
“为什么现在一些大城市的年轻夫妇根本不想生孩子,就是热衷那个什么‘丁克’家族,人家是有道理的,”小陈的孩子已在上大学了,他以过来人的身份说道。
“你说,一个家庭,从孩子的出生到大学毕业,得付出多少精力,花多少钱,且不论以后就业成家,时下的家长面临的压力真够大。”
“是啊,这谁都知道,可是只生不养,不符人伦。既然生了就要培养,就要对孩子负责?”
“没错,你没发现,现在的孩子,都让父母感到迷惘,究竟怎么培养孩子。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培忧,明天培优,社会要求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个体要求具备综合能力,可孩子们从书本里钻都钻不出来,哪有时间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哪有时间培养各种素质,简直成了一句空话。”
“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吧。”小陈看到玉立那么关注课改而又迷惘不解的神情,说道。
“太难了。就我看别人的孩子都那么聪明,没要人管似的。”
“哪个孩子的父母不是为了孩子的成长绞尽脑汁。三年前,我家隔壁的那个老人,七十多岁了,每天早上送孙子上中学,左手拿书包,右手拿早点,跟在孙子后面。听说他孙子的成绩特别好,回到家,我让我女儿学学人家,你猜,我女儿说什么啦?”
“说什么?”玉立抬起头望望小陈,笑着说道“让你学他爷爷?”
“她的成绩是好,你看那么大,还要爷爷跟着,一点独立性都没有,将来不一定有用,我才不象她。”
“你女儿说的有道理,你说,怎么才能教出又聪明,又有独立能力,就是综合素质强的孩子。”
“嘿,不知道,才女,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现在也很迷惘,顺其自然吧。”
“只有如此啰。”玉立轻声答道。
玉立的上司走进来,递给玉立一份文件,看着玉立说,“最近,把家里安排好,可能要出差一个星期。”玉立拿过文件顺手翻翻,问道,“到哪里去呀!”
“参加一个交流研讨会,文件上都写着,你要写篇论文带上。”
“哦。”玉立既高兴,想出去轻松轻松,可又放心不下儿子。
小陈欲言又止见上司走出办公室。立即跟了出去,玉立隐约听到小陈在门外和孙主任说:“孙主任,这样的学习机会难得,能不能增加一个名额!”
“就只一个,因为玉立的论文得过奖,你以后会有机会的。”
小陈见无回旋余地就不再说什么,闷闷不乐地回到办公室,拿张报纸挡在面前,似乎在看报纸,实则在生气,玉立看不清楚她的神态,只觉得这张报纸似一堵墙,把她和小陈隔离开了,两人之间生出许多陌生的感觉。
这情形让玉立顿时决定“去”!她决意用两三天时间把论文写出来,而且要写好,就算是回报孙主任的信任吧,她得了奖,不仅是她的荣誉,也代表整个集体。
三天后,玉立把论文打印出来,交给上司,让他指教。上司看过之后,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然后对玉立说,“李局长今天过来,正好让他把个关。他也要去参加这个会。”“好的,”玉立赞同孙主任的意见,能得到李局长指导定不更好?“李局长的儿子从国外回来啦,今天一家人来这儿,你安排一下哦。”“好,我请客。”玉立爽快地答道。
“李局长的儿子在国外留学几年了?”
“快毕业了,准备回国。”
“国外待遇不是很好吗?”玉立问。
“现在国内的环境也好,他儿子想回来,李局当然高兴。”
下班后,玉立和孙主任到局招待所,一切安排就绪,李局长一家人来了。
玉立一眼就看到那个一米八几的高个子,高高的鼻梁,凹眼睛,是个帅小伙,“哟,喝了几年洋墨水,长得也像外国人似的。”玉立笑着说。
“这是童科长。”李局长向家人介绍。
“阿姨,你好。”李局长的儿子礼貌而谦和地招呼道。
说着,一行人来到包间。李局长亲点了几个儿子最喜欢吃的菜,其他的菜由玉立点。点完菜后,玉立向李局长和夫人讨教教子的经验。
李局得意地说道,“多亏孩子他妈,我长年忙于工作,孩子都是她在带。儿子上初高中那会儿,她忙里忙外是挺辛苦的。”
“是啊,我现在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玉立这句话似乎不合时宜,本来取经于人,却又牵扯于己,好在李局一家人在兴头上,继续着他的话。
“自从儿子去国外读书,我们就没给他寄过一分钱,都是他自己勤工俭学,每月2份兼职工作,自己养活自己。”李局的儿子听父亲当众人夸奖自己,显得有点不好意思,玉立挨着李局长夫人,“你真能干。”李夫人和蔼地笑了笑,“什么时候,把你的教子经验传授给我。”李夫人是那种很朴实,很贤惠的女人,她简要地向玉立说起她是如何教导孩子的,玉立听后很受启发,也为之感动。同时也为她感到欣慰,儿子学成归来,,是对母亲曾经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最好回报,孙主任拿出相机,给李局长家照了一张全家福,然后让服务员给在座的五位照了一张合影。玉立说,相片洗出来,一定要留一张拿回家,让童童以哥哥为榜样,好好学习。玉立在那一刻更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才。
李局长夫人邀请玉立有空带孩子到家里来做客。玉立高兴地说道,一定登门拜访。酒后,孙主任把玉立的论文向李局长作简单地介绍,玉立递上一份,让李局长指导、指导。李局长爽快地答应了。孙主任和玉立把李局长一家人送到附近的一个旅游景点,好让家人团聚,顺便到处转转。随后他们赶回办公室上班。玉立来到孙主任办公室,替孙主任烧好开水,才坐下来。
“孩子在那边习惯了吧?”孙主任关心地问道。
“慢慢习惯吧。”
“明年初,可能有一批干部到乡镇去挂职,其中有几位年轻女干部的名额。”
“哦,”玉立应着。
“你年轻又有能力,若下去锻炼几年,应该对你有好处。这是个机遇。”
玉立当然明白,这次下去挂职的都是重点培养对象。原来,自己在单位苦干这么多年,领导还一直关心着她,让她很感激。
“想去的人很多。对我个人来说,我不希望你去,这里的好多工作只有你才能挑大梁。你走之后,我可少了一个得力助手。”孙主任和蔼地笑着说。
苦干了这么多年,机遇终于来了。
“这么多年跟你当助手,我也习惯了,而且你对我的工作一直都很支持,从内心里,我很感激你对我的关心和培养。”玉立真诚地说,不论是市领导,还是区领导都很抬爱她。一是她工作出色,二是领导很看重她。玉立常常想,工作中遇到好的领导,真是幸运。
“你好好考虑考虑,时间很紧。”
“谢谢。”玉立有些激动地走出孙主任的办公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又去跟领导说什么悄悄话呢?手机响了好几次。”小陈调侃地说道。
玉立没答他的话,拿起手机翻看号码,立刻回过去,对方正在通话。玉立放下手机,站在窗前,看着路上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匆忙兼程。自己像这车子一样吗,总在奔忙,也不知道何时能停下来,甚至不知道去何方,就这样匆匆忙忙,赶来赶去,为了什么?
她再次拿起手机重拨了刚才那个号码,“喂。”对方看了看。
“你好,我是李老师呀,你还好吗?”
玉立听出了对方的声音。“我很好,谢谢你关心。”
“童科长,我有事找你,你能给我帮忙吗?”
“我会尽力而为的。”
“你说吧。”玉立向来是直言快语。
“你能不能帮我借一辆车。”
“什么事?”玉立问。
“儿子离家出走了,几天没回来,他爸今天打电话来说。”
“你去找他?”
“先到他可能去的地方,找找看。”
“你在学校等着,我马上叫车来。”
“谢谢。”
玉立迅速叫了一辆车就直奔李老师的学校,看到李老师那种落魄无助的样子,玉立安慰道,“别急,会找到的。报了110吗?”
“报了,”李老师不停地擦汗。
玉立着急却又帮不上忙,不得已返回办公室,处理几件赶紧要务。
晚上,玉立打电话给李老师,“孩子找到了吗?”
“没有,”那边焦急地说道。
“再想想,他平时爱去哪些地方,网吧里也应该去找找。”
“是的,是的。”李老师话语梗咽。
玉立陪伴在儿子身边,儿子做作业,她看书,却一点也看不进去,“唉”,玉立关上书望着儿子,儿子抬头正好看到妈妈望着他。 “你叹什么气呀?”儿子问道。
“还不是为你,唉!做作业吧,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妈妈,我知道。我正在写作文。”
“你写,妈不说话了。”
下去挂职虽然是好事,可这孩子怎么办?孩子会不会因为没人管,象李老师的孩子那样出走?不去这机会难得,玉立再次陷入两难。人啊,总在选择中过日子,人生中,总遇到那么多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唉,快点做完,睡觉去,坐在那儿看什么?”玉立催促儿子。
“我在想问题。”
“你想吧,想吧。”玉立今天的心情特别糟。
“我今天又没惹你生气,你怎么了?”儿子不解地反问道。
“好,妈妈从今天起,不再吼你!”
“你还是机关干部,你看,你看,这么没素质。”面对儿子的惊疑,玉立似乎憬悟了什么。
儿子这么一说,玉立反倒不生气了,她笑着对儿子说,你认为你老妈素质低吗?
“就是,你大吼大叫的时候,你不觉得吗?”看来儿子真的在长大。竟然在矫正妈妈的不是了。玉立对儿子的爱从理性上到更深一层。
“好,妈妈改掉这个坏毛病,你也要勤奋学习,你成绩不拔尖,我一想就生气。”
“象你这样总是打击我,我心绪很乱,能拔尖吗?”
“你说,我要怎么做,你才拔尖?”玉立反问儿子。“你要多鼓励我,你总在看书,书上不是说,要多鼓励孩子吗?”儿子倒教育妈妈来了。“我哪有那么好的心情,看你英语成绩无多大长进。时间一长,我就急躁了。”玉立像在数落儿子进步慢,又像在剖析自己的不足。
“哪有你这样当妈妈的,对儿子总是不信任。”
“恨铁不成钢”,这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共同期望啊。玉立真的感到儿子长大了,该调整和儿子相处的方式方法。但玉立始终没有告诉儿子,李老师的儿子离家出走了。她怕告诉童童后,给孩子以心理影响,说不准哪一天,他去效访,那怎么办?
后来,孩子找到了,李老师告诉玉立,玉立才听李老师说,“孩子是因为临近中考,自己成绩不佳,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无脸面对母亲,怀着悲伤的心理出走的了。他和班上的另一位同学一起走的,在一家餐馆洗碗,身上无一分钱,帮了几天,他们害怕起来。由于出走时,没跟家里人打招呼家里肯定着急。他们想回去,老板不给工钱,没法儿,他们去找警察叔叔,这才得以回家,面对儿子的沮丧,我没有责怪他,怕他再增添心理负担。”
“找到就好,找到就好,孩子毕竟还小,不懂事,你多和他沟通,他会转变的。”
“是呀,每天放学我去接他,一路上和他聊天,鼓励他,重点高中即使考不上只要努力就问心无愧了。”
“现在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爱好,喜欢是走自己的路,也该对他们放放手了。”玉立劝李老师。
“是啊!”李老师答道。
两个人一说起孩子的话题,就没完没了的,一直说到玉立的手机电池耗完关机为止。
放下手机,玉立还在想,孩子读书遇到了多少难题:择校、培优、早恋、上网、离家出走……,一系列的问题,要一个一个地解决好,真是一门学问。
如果有一天,自己真调走了,谁来照看孩子?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弃学上网,早恋,甚至出走……许多问题充塞在玉立的脑子里,如果放弃机遇,这么多年的奋斗,等待是为了什么,她心里很矛盾。即使是自己抛开工作,一心一意地照看孩子,孩子长大后,参加工作,能独立生活的时候,做妈妈的青春呢,事业呢,追求呢,岂不都没了,她又不甘心放弃机遇,她要在事业上为孩子树一个榜样,为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淹没在家庭平庸之中,她想趁自己还当其时而好好奋斗一番。可在玉立的骨子里,沿袭了中华民族二千多年的传统美德,对孩子的教育是母亲义不容辞的责任,她怎能放弃对孩子的培养呢,她带着痛苦的选择和选择的痛苦又一次来到江滩边上。
那么多优秀的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难道都是他们的父母辞去工作日夜守护的结果?她信又不信,也许各家的情况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像童童这样的孩子,没有大人的照顾行不行?教育发展到今天,孩子读书成为父母最大也是最难的心结。成为父母想管又管不了,不管又不行的难题。上面天天喊,孩子的负担非但半减,还被教育及其四面八方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孩子的升学竞争成为父母最揪心的难题。过去了,鲜花掌声赞誉盈门。过不了,便处在深深的责难和痛苦之中。教育何以至如此,玉立迷惘不解,却又深深地沉浸在这些迷惘之中。
八
匆匆忙忙地过了三天,到了星期四,童玉立接到通知:星期五上午十点钟在市局集合,带上论文准备赴南方参加研讨会。在星期三,小沈就已经出差了,据说是学习一个月才能回来。这一下子,玉立又没则了,怎么办?只有先把准备工作做好,趁中午空闲,她去买了许多吃的,牛奶呀、方便面呀、面包之类的东西放在家里,有时给儿子应急用,另外拜托一个亲戚来和儿子住几天,做几天饭,算是应急处理吧。然后带上洗漱用品和论文急急忙忙出发了。走了几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南方。宾馆的条件倒是不错,一人住一个标准间。离开了家和单位,住在宾馆里,顿时觉得好轻松。什么都不用操心啦!晚饭后,玉立和其他地区参加会议的人员一起散步,毕竟在一个系统工作,彼此很快熟识了,“童科长年龄好小呀。“他们感慨道。童科长看看比自己都大十多岁的同行们,只是笑笑,然后歉虚地说道:“向你们多学习宝贵经验。”“哪里,听说你们区的改革是搞得最成功的,我们要向你学习。”兄弟区的一位同行说道。走了好长一段的山路,彼此的客套话说完了,熟识后,就开始谈论一些国内国际政治,然后谈起孩子来,他们的孩子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有的在读研究生,当然玉立的孩子最小。噢,孩子大了,真好。”玉立很 幕他们,“孩子大了,我们也老了,不过孩子在初中阶段是最难的,这个转折点转好就好。”
“是啊,怎么样才能转好呢?
散步回来后,玉立给儿子打电话,“童童,作业多不多?”“有点多,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儿子问玉立,“下星期一就回来了,这个星期的培优自己去,别迟到啊!”玉立叮嘱童童。
“知道了。我已经吃了两个面包,喝了三盒牛奶。”儿子向玉立汇报道。
“吃吧,吃饱就可以,别一次太吃多,长得太胖,早点做完作业睡觉。”
“嗯,嗯”童童边做作业边回应道。
玉立放下电话,听到儿子说话的声音,今天心情还好,没什么其它事儿,也算放心,她每天晚上给童童打电话,无非就是吃饭,把作业做好,也没什么大事。
星期一,玉立早早回到家里,给童童做饭。菜刚刚端上桌,一阵“砰砰”重重的敲门让玉立一紧张,出什么事啦,这么急促的敲门,玉立问了一声“谁呀?”外面不搭话,玉立把门一开,哎哟,是满头大汗,背着铁砣书包的童童,站在门口,“傻小子,怎么这么敲门,把我吓着了。”
“嘿嘿,吓着你就好。”童放下书包,拿起筷子吃菜。
吃完饭后,童童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桌上放着一个大红色的手机,手机上贴着好多的大头贴,上面还挂着一串彩铃铛 。玉立一惊,这不是女孩子的手机吗?怎么在他这儿?
“ 童童,你怎么用女孩子的手机。”玉立警惕地问。
“我们班上同学的手机,她看中了我的手机,要跟我换着用几天。她就把我的手机带回去了。”童童解释道。
“哎呀,你是大男孩用这么花俏的手机,怎么好意思拿出来?”玉立故意刺激童童,还想套出童童的心里话。
可是童童埋头做作业,只说了一句,“我也不想换,可是她要,我只好给她啦。”
“童童,那个女同学的成绩好不好呀?”玉立又问。
“成绩嘛,跟我的成绩差不多。”童童想了想说。
“那,——她长得漂亮吗?”玉立逗童童。
“你都问些什么话,妈妈,不跟你说。”童童的脸红了,有些生气地训斥妈妈。
玉立不再做声,看着童童,又看看手机,手机上贴着圆圆的小脸,带着天真的笑容的小女孩的彩色图片若有所思。
星期二,玉立自然早早地回家来,把饭菜摆在桌上,等童童回来,等了好半天,童童才敲门,玉立打开门,童气呼呼地把书包重重地放在凳子上,拿起筷子默默地吃菜不说话,玉立观察童童,似乎有什么心事,就问道,“怎么啦,今天好象不开心?在学校挨批评啦?”童童摇摇头。
“和同学打架打架输啦?”玉立故作轻松地又问道。
童童又摇摇头,不高兴的样子。
“你今天有心事,跟妈妈说说,我们一起想办法。”玉立继续鼓励童童,希望了解童童的心事。
“你吃完饭,去给我买一支笔。”童童气汹汹地说道。
“笔用完了?”玉立以为是笔用完童童生气了。童童不会为这点小事生气呀?
“不是!”童童大声说。
“那为什么?”玉立看到童童这么生气,继续问道。
“我不想说。”童童说道。
“那为什么,你跟妈妈说。”玉立有点着急,“你不说,我不去买笔。”玉立用激将法。
“你别问了。”童童不耐烦了。
玉立从书包中找出那支星期五才买的笔,只见上面写着:“我爱你”三个白色的大字。
“童童抢过那支笔,放进书包。你怎么随便翻看我的东西?”
“什么意思,你今天把这件事解释清楚。“玉立大声嚷道,再也不能心平气和了。才十几岁的小毛孩子,这是什么事?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今天下午上体育课,我进教室后,就看到笔被人涂了,修正液也用完了。”童童生气地低声说道。
“你问了吗?”玉立的心平静了点儿。
“我问了。都说不知道,我去告诉老师,老师说让我查查这个人,然后狠狠地批评。”
“你查了吗?”玉立关心地问。
“哪能查出来,把我气死了。”童童嘟起嘴巴。
玉立听完终于松了口气,原来是这样,“好好,我去买新笔。”
“快去买,还买一支修正液。”童童气狠狠地把那支涂了字的笔扔进垃圾筒。
趁童童做作业时,玉立把那支笔捡出来,看了看,心里又觉得好笑,记起自己在上初中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个淘气蛋把一位男同学的书包和一位女同学的书包系在一起,然后,班上的男同学就在那个桌边围着起哄,也是搞得小男同学躲在教室外面的角落里红着脸生气,小女孩站在教室后面,急着抹眼泪。后来,那女孩和男孩真的朦朦胧胧地好起来。那男孩的成绩也下降了,只到毕业后,各自不在同一所高中才结束。长大成家后,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谈起这件事,两同学还有些不好意思,心中的小秘密也许只有他们俩知道吧。
又过了两天,玉立接到童童的数学老师的电话,“沈童童的家长吗,他这次数学考试发挥不正常呀。你来学校一趟吧。”
玉立匆匆叫了一辆车,赶到学校,找到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向玉立介绍当次考试的情况,“沈童每一次数学都在前三名,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可是这次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大面积的试题全都空着。
“是不是这次考试时,他有什么情绪?”玉立知道童童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学,不可能考这么差。
“孩子在家里,是不是有什么情绪?家长要多关心!”
“哦,”玉立答道。
“我已经和沈童谈过了,他说他会做。”数学老师生气地说。
“会做,为什么不做?”玉立反问道,好象问老师,又在问自己。
“回去后,再仔细问问吧。现在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判逆期,是不是有什么情绪,要多关心。”
“哦,谢谢老师。”玉立从学校里出来,向回家的路走去,一路上边走边想童童这几天的情形,耳畔想起老师的话语“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判逆期……”心中默默地念道,“青春期、判逆期”。也是家长头疼的时期。回到家里该和童童谈一谈。怎么谈呢?玉立边走边思考着。
幸好,这段时间,我天天回家。如果我不在家里,孩子怎么办?“浪奔,浪流。”玉立的手机声高高地响起来,是孙主任打来的, “童科,祝贺你,你的论文荣获全市二等奖。”
“二等奖?天啦,多么不容易呀,那些专家级的评委,还有专家级的选手。竞争好激烈呀。不过还是要谢谢你的指导。”虽然只获二等奖,玉立心里还是有说不出的高兴,在八十篇论文中挑出五名获奖人员,也还算是幸运吧。
“挂职的事已定下来了,估计下星期就要到位了,做好下一步准备吧!”
“哦。”玉立心里很复杂地“哦”了一声,她什么都放不下,特别是童童,她看了看学校上醒目的大字“××中学”,“唉,孩子不可能在学校里一辈子,我也不能一辈子跟着孩子后面呀!问题就是现在怎么办?喜悦铺满心头的时候,愁绪也一点点袭来,真的好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