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疫情三载,困顿多多,疫情所带来的烦恼,让每个人都积累了许多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像一个捆绑严密的包裹,里面包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囊,打开这些信息囊,便能了解自己的内心。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并没有真正的、所谓的 “负面情绪”。每一个情绪都是一种语言,都是以一种特有的形态来让我们知觉,并在此基础上与我们进行“沟通”。
当我们带着觉知,而不是无意识去看这些情绪的时候,就会发现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存在真正的“负面情绪”。
情绪好比是一个送信人,每一封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如果你好好地收下这封“信”,打开并阅读这封“信”,那么,送信人就会扬长而去。
相反,如果你关起门来,不接待这个送信人,他就会一次次地不请自来,就像一个快递员:你不签收,他就得一趟趟地跑。如果你关门不理,他就要不停地敲门、呼叫、让你不堪其烦。
情绪的送信人,可比快递员还要执着,白天你不“收件”,晚上还会再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会梦见一些我们并不愿意看见和接受的画面……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你是不是想要了解一下自己的情绪信使了?
一、情绪信使——压抑
一般说来,越大的情绪反映,它所包含的内容,或者说是信息量也就越大,如果你不接受、你有意漠视,它就会反复出现,一再提醒你要看的见:因为这个信息囊里,包含着内心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那些让自己觉得难捱、尴尬、不爽的情况时,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忍一忍”,这个“忍”字,便是压抑。尽管压抑,会让自己觉得难受、感到委屈,但在当时你是安全的,换句话说,那就是在你没有能力、或者还没有做好应对冲突准备时,是“压抑”保护了你!
所以,当你处于压抑状态中,感觉自己很郁闷、很无能时,请先不要自我谴责、自我贬低。因为压抑并不是坏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次压抑,都是当下,我们不愿意去回应正面冲突时的一种权宜之计。
至于要不要压抑自我,则取决于我们的个人能力,或者说你有没有做好应对冲突、挑战、挑衅的准备,有没有真实表达个人态度的能力。
一般来讲,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出现压抑情绪。比如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依赖父母和他人,我们无法独立,在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不压抑则几乎不可能!
压抑让我们暂时躲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内,得以喘息和休憩。
虽然压抑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获得安全感,但确是委屈、扭曲了真实的自己,甚至有些人因此会形成一种习惯性压抑。就像一个人被锁在箱子里,即便给他打开箱盖,他的腿也不能马上站立和行走。如果我们习惯了自我压抑,就容易在不需要压抑的时候依旧压抑,因此会变得更加的委屈和愤怒。
解除习惯性压抑的基本方法是要努力地觉察与区分,分清那些是过去的(童年)、曾经的 “不得不”采取的压抑;然后,你还要知道 —— 现在的我已经成年,我的力量与智慧,比过去那个幼小的孩童大了几十倍!我可以不再压抑,可以真实地表达个人感受了。
即便一时做不到真实表达自我感受,也要接纳自己的现状。不要自责和自我伤害。因为压抑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解除任何一个惯性状态(行为)都需要时间与不断尝试,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愤怒的一体两面
----一面是力量 一面是魔鬼
第二个情绪信使——愤怒
说到愤怒,很多人会觉得可怕,不是有句话叫做冲动是魔鬼吗?冲动便是愤怒的极致表现。
实际上愤怒也是一种情绪表现而已,和其他情绪是一样的。之所以会让我们感到害怕,是因为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会伴随一种破坏性行为与能量。
比如,有些人生气时摔东西,打人、伤人、甚至致人死命(但多数人并非如此)。愤怒本身只是一种情绪体现,并非一定要以暴力或者极端方式来表达。正是由于个体在愤怒的时候采取的表达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后果便有了千差万别。诸如:有的人用这个力量去生气、去破坏、去攻击;而有的人则会用这个力量去争取、去发展、去获得。但不论怎么使用,这都是一股力量的体现,是一种能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当然,当你的利益一再被他人有意侵犯时,你很难做到不愤怒。
一般来说,愤怒的情绪里包含着力量、自尊与自重,两种积极的内容。
其一、愤怒的力量是我们摆脱困境的动力。
诸如很多平日里不想干、懒得干、不敢干的事情,当你愤怒的时候,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而且效率还很高。人类历史上的很多精彩瞬间、巅峰之作,不乏盛怒之下的杰作。历史上的长坂坡战役,张飞一人站在桥头,横刀立目,高声断喝,令曹军无一人敢于上前,便是愤怒极致的表现。
由此可见,愤怒中蕴含着力量,怎么使用这个力量,就要看个人的选择了。从根本上讲,悲剧和灾祸不是因为愤怒而生,而是因为愤怒者的能量出口出现偏差,致使灾祸发生。
有些人由于没有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总是在压抑、压抑、再压抑之后,到了无法控制的时候轰然爆发,将愤怒变成暴力与发泄的出口。
因此,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诅咒愤怒,而是不再压抑愤怒的情绪。要认识到:我们身体就像一个容器,当情绪压抑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难以控制。
要学会合理的表达情绪,而不是一味的压抑。因为压抑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无法控制的后果。
其二、愤怒的情绪里包含着自尊与自重。
试想: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声音是怎样的呢?
“你太过分了!”
“你怎么可以这样?!”
“你太不应该了!”
凡此种种都在表明,我们想要得到公平的对待。这就是自尊与自重。
尽管每个人在愤怒的时候,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但所表达的内在需求是一致的,即自尊、自爱和想要得到他人尊重认同。只有能够合理表达愤怒情绪的人,才能避免将愤怒变成暴力与发泄的出口,同时避免出现内在伤害,不会产生忧郁、焦虑情绪。
壮大精神力量,驱赶冲动魔鬼!
三、无聊的日子,也是一段“最好的时光”
无聊是一个常来光顾的情绪信使。
前些日子,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手机里的天津数字防疫健康码变了颜色。封在家里,足不出户,着实无聊。在网上找出一部电影,名叫《最好的时光》籍此激发灵感,振作精神。
本片导演侯孝贤、主演舒淇、张震。
电影由三段故事组成,三段故事的题目分别是恋爱梦、自由梦与青春梦。
电影从头看到尾,不仅不曾有片刻走神儿,还将手机调为飞行模式,屏蔽一切干扰。可我并没有从三段故事中,找到“最好的时光”,只是看到了两对青年人、一对中年人的迷茫,惆怅、蹉跎与无聊。这样的观影感受,让我很不甘心,于是,在知乎网上,反复搜寻电影评论,借用他人眼光,找到“最好的时光”。影片评论,大同小异,都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倒是本片导演侯孝贤的话令我有所启发,他说:生命中有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不能构成重要意义,但它们就是在我心中萦绕不去…………最好,不是因为最好,所以我们割舍不已,而是颠倒过来,是因为永远失落了,我们只能用怀念唤醒它们,所以才成为最好。
喔、我明白了,如果你不急着把无聊赶走的话,无聊也可以是珍贵的。青少年是一段很容易感到无聊的时光,此前年龄小,不明白;长大些,却又变得有些麻木不仁。
所以有人说,青春期时的无聊感,像是一个被包裹起来的灯笼。如果你不急着拆除包裹,就会发现包裹中的光亮,才是接近自己生命本原的路标。
年轻的时候,总会感慨人生无聊,在百无聊赖中,使用很多方法打发消磨时光。后来长大了,高考、毕业、应聘、入职,挣钱结婚,挣钱养家,人变得越来越匆忙,看似没有时间无聊,可内心并不因为匆忙而变得充实,稍有闲暇,依旧觉得无聊。
当我们三十、四十、五十岁的时候,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工作中,似乎已经不再“无聊”了,可在夜深人静时,又会问自己:“我的生活该是这个样子吗,生命的意义何在?”
一般说来,动起来和忙起来是容易的,可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忙起来和动起来,而是能够停下来和静下来:
如果我们能够在无聊的时候不回避、不逃脱,不急于摆脱这种感觉,而是与自己内心打个“照面儿”,那么,你会进一步体悟到生命的意义,以及真实的内在需要。
如果此刻,你觉得无聊,或者觉得没劲,那就还有另一种解读:你该充电了!因为感到无聊是发现内心渴求的好时机,请你千万别厌恶。
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