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家国情怀

首页 > 散文 > 家国情怀

北京知青周永祥

作者:野夫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928      更新:2017-07-12
文/野夫

踏进故乡的第一个清晨,在菜市场意外见到李老,久别重逢,尤感亲切。言谈中征询参加北京知青与大宁三晋文化协会在太德小学交流的事宜,我爽快的答应了。
由于年龄上的缘故,我与北京知青接触并不多,而了解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大概应该算是电视连续剧《年轮》热播时期,最近几年我有幸接触到北京知青瞿承平先生写的《一条向西的河流》,喜欢上这本书除了故事的真实生动、艰辛曲折、快乐热情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一个北京知青能够用地道的浓重的家乡方言,讲述那年那月心酸并富有激情的岁月,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后生感到自叹不如。书已尘封进书架,然而信天游老调却不断在耳边回荡,知青用方言与家乡人的对白,是那么的地道悦耳,一个个鲜活的画面,总能勾起一些乡音与乡愁。阅读他们特殊时期不平凡的经历,心灵震撼之余,更多是一份感动,一份对知青的敬佩之情。
七月的骄阳总是如此热烈,一大早就让人感受到这份热情。会场周永祥先生清秀端庄,和蔼慈祥,金边镜后那双明净的小眼睛,如清泉飘拂过一般,清澈明亮,环顾四周,张嘴就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腔,特别是那张透红性感的小嘴,让人琢磨不透他实际的年龄,但从文革到现在推算,也应该快到古稀之年了,一头乌发掩饰了多少年的岁月沧桑,正当我疑惑之时,他笑着揭开谜底,为了回故乡,专门染了发,要不也和老贺一样满头白发了。是的,看得出周永祥先生对这次交流会的重视。作为晚辈准确一点讲,应该在先生前面加一个老字,我不加老就因为他有一颗不老的心,永远常怀一颗仁爱之心,所以我还是称他为先生,这样更符合周永祥先生此时此刻的心情。
周先生讲述川庄村插队那段历史,以及回京后每时每刻对故乡的眷恋,我在沉思,是什么力量促使北京知青对这片贫困的热土如此迷恋?又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对这里的人民如此关心关爱?周先生用幽默的风趣的言辞解读了我心中那么多的疑惑,那时怀揣一颗红星,响应党的号召,扎根农村,接受最彻底的历练,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这里,要说不亏,那是骗人的鬼话,但是,正是那段特殊的经历,也恰好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熟期,我们经受革命锻炼和洗礼,与当地百姓结成兄弟情谊,才让我们能够从容、淡定、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一碗白面、一块油糕、一个馒头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老乡们能够慷慨地拿给我们,这说明他们没有把我当成外人,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有机会离开那片土地,而他们生生不息固守着这片贫瘠的热土,尽管人在北京,但心始终挂念着、惦记着这里的人民。回京后,我们急切组织成立北京知青联谊会,先后实施了“故乡工程”,小尾寒羊和矿泉水生产与推广,在总结经验的前提下,我们把爱心扶持的重点转移到教育上,老子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在知青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联系北京朝阳小学与大宁太德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邀请大宁8名教师在北京参加培训学习,聘请北京特级教师来大宁太德小学传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明天上午我们还将对部分困难儿童进行捐款、捐物,并把手拉手爱心卡和书签赠送给孩子们,让爱永驻人间,下午去三多乡川庄村为“温暖爱心屋”捐物。行程匆匆,爱心满满。多少年多少次往返于北京和大宁,我想金钱与距离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重要的是他们常怀一颗爱心,时常挂念这里的人民,并用实际行动,从点滴做起,这种精神足以让我辈去感怀去追捧去效仿,让星星之火燎原大地,让民族精神永放光芒。
同行的田敏学女士看上去很斯文,但语出惊人,我是被他们这班人的精神深深感召过的,哥哥在世时,我常说他们是‘山西人’,哥哥去世后,我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其中,希望完成哥哥未完成的心愿,但每次来大宁,给我的感觉就是高兴而来,失望而去,但周大哥始终不离不弃,依然为故乡的发展奔波忙碌,那真是小人物大眼界、大情怀。我失望的是这里有香甜的桃子、西瓜和苹果,这么好的特色农产品为何无人问津?这里有魅力二郎山风景区,有黄河仙子古遗址为何无人知晓?为何宣传工作在这里推进就如此艰难?不知哪位神人发明的一句精言,“你知道的”。你知道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多无奈,几多愁呀!周永祥老师立刻这样回答:“我是大宁人,这里就是我的故乡,为故乡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我感觉快乐着,我不需要别人理解,只希望心灵安宁就好。”心灵安宁如此简单一句话,足以感动任何人。“感动中国”我每年都在看,我被每个人后面的故事激励着,感染着,让我热泪盈眶,今天聆听了周永祥先生以及他们知青团队的故事,我觉得他们的壮举,同样与感动中国故事一样释放着灿烂魅力的光芒,一样值得我们去敬佩和敬仰。
驱车回城途中,耳畔一直回响着周永祥先生的一句话,我是大宁人,我深深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里的人民……


2017、7、11
上一篇:复活的岩画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