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家国情怀

首页 > 散文 > 家国情怀

法海蒙垢令人叹

作者:金兰仁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176      更新:2017-05-20
文/金兰仁

最近,再去镇江金山寺。金山寺知名度很高,五湖四海的客商都在此逗留过,岳飞、梁红玉等在此留下足迹,苏轼、乾隆等遗下墨宝。因而,金山寺里故事和传说很多,也许是僧人和女人天生具备传奇元素,他们成了许多故事的主角,虚虚实实,给来往的过客以无尽的想象。有那么几个人物,如梁武帝与郗妃,法海与白素贞,给金山寺留下永久的烙印。
  金山寺建于东晋,原名泽心寺,又名龙游寺,距今已经1600多年。传说南梁武帝夜梦逝去的宠妃郗氏变成毒蛇,而泽心寺方丈宝志集高僧为郗氏做佛事超度,编制《水陆仪轨》。梁武帝参加的这次水陆道场,成《梁皇宝忏》,是当时佛教最大的盛典,也是后世水陆法会的滥觞之作。
  《金山寺志》是记录金山寺的权威之作。志载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少年时,接受父命到湖南沩山修行,拜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门下,获赐法名“法海”,又称裴头佗。后受师命,游历江西庐山等地,终至江苏镇江氏俘山(今金山)的荒地中驻锡禅修,今日的法海洞就是法海禅师在寺院完工前禅修之地。法海禅师得知氏俘山是泽心寺旧址后,寻获残佛,誓愿重修道场,重建伽蓝。
  法海禅师开山挖地、始建寺院时,意外掘出一批黄金镒(古代重量单位,20两为一镒),法海禅师决定上交镇江太守。太守李琦将此事奉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敕令将黄金直接拨给法海禅师,作为朝廷供养,修建寺院,并敕寺院名金山禅寺,法海禅师始成为金山禅寺开山初祖,金山禅寺是佛界大的禅宗丛林之一,名震古今。
  法海圆寂前后,获得众人尊敬。宋代诗人张商英曾作诗称赞法海:“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诗中的白蟒源自《金山志》记载:“蟒洞,右锋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法海初来金山,寺院坍圮,杂草丛生,蟒洞中白蟒伤人,百姓不敢来庙中烧香,法海驱其于江中而不再伤人。
  也许是这一义举,法海得罪了“妖精”及后裔,为自己日后蒙冤留下伏笔。不知何年,镇江有个穷小子许仙(宣)与与富家之女白素贞相爱,私定终身,遭到白家父母反对。女方父母想托金山寺禅师威望,劝许仙收手,但许仙坚持爱情,与白素贞完婚。两个本不相关联的故事,后被人杂糅一起,就有了《雷峰怪迹》等相关故事。故事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好事者添油加醋,掺杂臆想,将不相干的人和事,赋予真实地点、时间及虚构情节上的扣合,编撰“水漫金山”、“永镇雷峰塔”等故事情节,有了戏曲《雷峰塔传奇》等故事。不过当时,这些传说也仅仅作为民间故事或行走江湖的草台班子的脚本罢了。
  明末清初(南明)的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辑录名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小说,提示人们不要为美色所迷惑,文中的法海是除妖高僧。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积贫积弱,内受桎梏,外受侵略,面对苦难的中国,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借题发挥,将雷峰塔倒掉的社会新闻与《白蛇传》的民间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赞扬了白娘子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并鞭鞑了那些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从而表达了人民对“镇压之塔”倒掉的无比欢欣的心情。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文中的法海只是封建势力的符号而已。应该说,两位大师利用白娘子及法海为符号,针砭时政,教育后人,并无恶意。
  但是,从清初戏曲《雷峰塔传奇》开始,演绎就无边了,出现了“盗取仙草”、“水漫金山寺”等虚构的情节,开始赋予蛇妖正面形象。再往后的弹词《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中,善恶進一步颠倒。1992年出品的50集《新白娘子传奇》,以古装爱情故事面貌推向众人,将本已经雪藏的法海和白娘子等角色又推上现实的舞台。剧中,延续清初善恶颠倒的本子,白蛇化妖成人,最后成仙,法海为阻拦青年男女婚姻的恶僧。
  《新白娘子传奇》是当时各大电视台重播频率最高电视剧之一, “千年等一回”、“渡情”等歌曲至今还在传唱。但该剧延续着民间传说中虚构的故事、真实的地点和人物的做法,无限演绎,把慈悲为怀的佛学大师形象变成俗世“坏人”的可憎面目,法海成了坏和尚。顺应戏虐的风潮,近年有人推出歌曲“法海你不懂爱”,直指佛教禅宗祖师级的法海禅师。这种直接针对宗教领袖的娱乐行为,引起了佛教弟子强烈抗议,引发了各界抵制风潮,反应了人们对文化界三俗之风气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心理。
  面对人们指责,作者说出:“佛教没有批评人、让人道歉的概念,僧人也有不好,宗教也有不好”的谬论。可惜,他的想法不是孤立的,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某些文化人编制一些 “戏说”,甚至“胡说”的“段子”,在网上及坊间流传,例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那一刻,高呼的不是“为了新中国,冲啊”,而是什么“再不要相信河南人”,等等,把洒满鲜血的战争,化成了轻佻的笑谈,将舍生就义的先烈,“漫画”成可笑的角色。
  不顾本族心性需求,全盘物化思维是戏谑之风的源动力。在少数人眼里,眼球,点击量,“商机”,利益比什么都重要,忘记了祖宗引经据典,慎言慎说的古训,没有底限。演绎,戏说,胡说,咆哮时有存在,并且打着自由、创新、突破的旗号到处招摇,将垃圾,糟粕奉为心灵鸡汤。有人说,某剧获得了坊间无数好评,但是“却没有真正获得什么奖项,少有的几个奖项是在日本获得的”,个中的缘由,不是再清楚不过了?
  钱穆在《历史教育几点流行的误解》中说:“当知无文化便无历史,无历史便无民族,无民族便无力量,无力量便无存在。若使我们空喊一个民族,而不知道做民族生命渊源根柢的文化,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假如说,当初人们没有无限的演绎“白蛇传传说”,那么,今天也可能成为与《西游记》同名的神话小说了。如今,我们只能说,“白蛇传传说”中的法海是阻挠破坏青年男女美满婚姻的恶僧,而历史上的裴头陀是一位有德行的高僧,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而法海是虚构的文学艺术形象,两者不应混为一谈。李瑞环曾说“金山法海两相映,劳心建寺无量功,世传人言笔下误,阿弥陀佛不争名”,算是对法海禅师冤屈的概括。
  仰望金山寺,古寺因闻名于世的金山式建筑风格,流芳百世的金山四宝,功德无量的各代禅师,以及千年以来诸多的过客故事,流芳百世。回过头来,夸张的表演只能令人不安,无知的演绎只能引起不快,险恶的胡说只能引起公愤。智者因壮举传千古,肖小因骂名也会见千秋,如今香火旺盛,金碧辉煌、香火旺盛的金山寺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二0一七年四月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