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难忘的课外作业

作者:金兰仁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047      更新:2017-09-10
文/金兰仁

至今,还记得学生生活中的一次特殊课外作业,而且会终生不忘。
  那一年全国在校学生毕业时间从寒假变到暑假时,作为过渡期,每个学生都多读半年书。过渡期虽然有补充教材,但是对于老师或者学生来讲,都是很尴尬的一件事了,特别是小学更是如此,时间突然多出来一大截,讲过的内容又不能炒剩饭,讲新的内容又担心与下学期课程重复了。于是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根据自己学校及学生的情况,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或者叫社会实践。
  我所读的小学是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学校经费由村里承担,除了一些必备的教学用具以外,没有像样的设备设施,更谈不上教学基地了。老师都是赤脚老师,除了两位上海知青外,都是当地人,都是拿工分,年底折算每个月工资就是30元左右,不可能组织同学们春游、参观和考察了。但是,穷人有穷人的做法,不同老师有不同的教法。我班的语文老师在开学不久的一天上课时说:“要社会实践了,你们回家找点蚕仔,养养桑蚕吧,到了暑假时候,都同我讲讲你养蚕的经过,是作业哈,要做的哈!”
  学生是最听老师话的,更何况是小学生。回家以后,赶快找妈妈,她在表哥家里找到一张蚕纸(粘有蚕卵的纸)。拿到蚕纸后,我在煤油灯小仔细端详了半天,担心这蚕仔能不能孵化出蚕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我问表哥蚕咋养?表哥大大咧咧地说:“就这么养呗!”看来,大家都差不多,我们这里不是养蚕为主业的丝绸主产基地,不会有什么大专家的。我把蚕纸包在一个柔软的纸包里,宝贝一样地放在内衣胸部口袋里,用别针别好,怕睡觉掉出来了。每天放学后,把纸包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拆开,看有蚕仔有什么变化没有。到了十天左右,有许多黑黑的、针鼻子大小的蚁蚕出来了,用毛笔轻轻渡到准备好的桑叶上,桑叶放在找来的药品包装盒子里,轻轻盖好盒子并在纸盒子的上方开几个小孔作为出气孔。天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摘桑叶,渡蚕换桑叶。下午放学以后,与邻居同龄的孩子一道,把各自养的蚕拿出来,放在一起看蚕了。天气越来越暖,蚕宝宝越长越大,又过了二十天左右,发现蚕不吃桑叶了,开始吐丝结茧子了。把茧子放在箱子里,半个月左右发现茧子上有一个洞眼,有许多蛾子出来了,粉黄色的蛾子不再吃桑叶了,相互之间在扑打,不到三天时间,在箱子里早就铺好的白纸上,产了许多卵。有几个茧子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破,用剪刀剖开,在里面看到有胖胖的、深黄色的蛹。
  学生把老师作为最尊敬的人,最有知识的人是理所当然的。养蚕的过程中,大家都问老师许多问题,老师实在招架不住,就在课堂上说:“你们别问我了,我也不知道这么多为什么,你们把问题留下来,长大以后读大学就知道了。”只是到了快放暑假的时候,专门安排了两节课,让大家说说养蚕的经过。养过的蚕的人,说起养蚕过程,从容顺畅,而且说出许多大家都弄不明白的事,末了,老师对大家说:“感兴趣的人,明年再养,说不定又会有新发现。”
  老师回答不了我们的问题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没有办法,下午放学回家后,大家都把养的蚕盒子放在一起,傻傻地看着,糊涂地、毫无顾忌地相互问道:蚕吃菜叶子吗?这蚕怎么中间有几天不吃桑叶?蚕为什么蜕皮?蚕宝宝有几对足?茧子的丝有多长,是一根或者几根?蚕茧为什么大多数是白色的,为什么有黄色的?蛾子为什么不会飞?
  老师和大人都不知道的问题,小孩子在一起也还是有一些解决问题办法的。有些问题答案自己动手可以找到,如只要数一数,蚕的幼虫有八对足,蛾子只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蛾子不吃桑叶也不会飞;蚕也吃莴苣叶子,但是吃了后就长不大等等。有些大家就费脑筋了:大家看到茧子有白色的和黄色的两种,通过大家回忆,蚕的幼虫脚有黄色的和白色的两种,黄色茧子个数恰好等于具有黄色脚的蚕的个数,哈,黄色脚的蚕就会做黄色的茧子;知道蚕有两种,一种是身上只有一个小点子,一种是有四个小点子,蚕肯定雌雄等等。许多问题想到头痛都是没有答案的,如一个茧子是不是就是一根丝织成的,如果是的话,这根丝有多长?有的茧子里面为什么有一对蛹?蛾子为什么不像蝴蝶一样会飞?
  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只在小学养了两年蚕,后来就再也没有养蚕了。那时候年龄虽小,但这简短的养蚕经历,影响着我们这些人的一生,今天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
  读高中二年级时,在一次物理课课堂自由提问题,有位同学突然问老师:“球体是最能抗压的,最能保护里面的物体,为什么蚕茧是椭球形的?”物理老师猝不及防,犹豫了好久,喃喃地说:“这可能不是物理课上回答的问题,是数学问题,蚕是长柱形,为了节省吐丝的量而做成椭球形的吧?椭球的截面不也是抗压力最大的圆形吗?”
  下课以后,我问那个同学:“你把老师问倒了,还记得这养蚕的事?”他挠挠脑袋,说:“是哈。那时候的事没有结果,我总是放在心里,总想找人问问,找书看看,有个明确的答案。”
  当年语文老师家住邻村,偶然一次同行到县城,当时距小学毕业后二十多年了。我问他,当年为什么布置那样的作业题目,他自豪略带狡黠的告诉我:“学校条件差,老师也只能就汤下面了。布置养猪或养牛?一是时间太长,二是你们家大人会骂我没有水平,要扣工分的。其实,我没有养过蚕,只是布置完作业后找县里农技站的人找了本书看看,我回答不了你们的问题,只是要求你们讲出养蚕的过程就好。你看,要养蚕,你们自己就要找人问,要找书看,要想事了,再说你们兴趣高,比我要你们这些“死崽”做作业好得多。当年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的同学,不都考上了大学和中专了?”我当时一愣,好你个老师,原来是这样。不过仔细想想,他所言极是,我们那所小学当时办学条件那么差,但是教出来的学生不比城里条件好的学校差,那几年的学生里,出了许多大学生、留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些贫困但聪明、勤奋、敬业的老师所为。
  我同村晚一届的学友,当时也养过蚕,也是做过这种作业的人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给我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寒暄之后,突然说:“我学的是林学,对养蚕没有研究,昨天我请教了一位动物专家,他告诉我,自然状态下家蚕出现黄色茧子,是基因突变。家蚕出现基因突变时,先是蚕脚变黄,后面就吐黄色丝。现在用人工干预,喂养不同颜色饲料,也可以产出很多种颜色茧子,出很多种颜色丝线。我们当年自己的答题对了一半”。
  在他回国后一次见面时,我问他:“花了那么多钱打越洋电话给我,就是为了讲养蚕的事” ?“你知道也有其它事,这事是主要的,我知道那个问题的结果了,我高兴哦,要告诉你!”
  想起来,他有点书呆子气,还记得这事,还把这事当成事。但是,反过来想想,我们小时候养蚕的经历不都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那时候培养的穷根问底的作风不是一直在发扬光大,这不就是老师当年苦心所在吗?
  学生是一张白纸,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去创作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老师是学生指路人,让学生具备遇事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感知生活,认识世界,刨根问底,不耻多问的素质才是学校及老师教学之根本。现在的学生学习环境不会有那么艰苦,他们学得多,信息量大,被老师强行填进无数美好的梦想,是我们不能比的,但也未必有当年那样好的老师和好的教学方法。高考马上要到了,接着的大学生活自由度大,自律程度要求高,再接着走向社会,就要冷暖自知了,不知道你们是否也做过一道当年我的老师布置的那种开卷有益,自律自强的试题,为你们未来的人生加油添彩呢?

二0一六年五月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