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八斤包子

作者:张福臣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033      更新:2016-06-11
文/张福臣

前前后后在武汉生活了50年,童年是在饥寒交迫中走过来的:吃什么东西都好吃,不管香甜苦辣酸,只要果腹,都是好味道。年纪大了,日子过得去了,胃越发犯贱,好多东西不吃,比如:牛羊肉、鸡鸭鱼,都不入胃。但是特别喜欢香味,尤其是野外自然飘来的食材的香味,但是在紧走慢走走不出的大汉口,我喜欢上了“八斤”包子。
“八斤”包子其实就是生煎包子。生煎包子由镇江游遍江南到武汉落地生根,已遍布于大街小巷且生意红火。我所心仪的是从香港路穿过解放大道到大智路之间一栋楼的出口处的“八斤”包子铺。每天上下班到大智路轻轨站的必经之路,每天早上上班经过时“八斤”包子店前都排有二十几人的长队,心里充满好奇,到处都是包子铺,这里为什么天天排长队?一定得找时间来尝尝这里的包子是什么味道。但每天早上上班来不及,下班时,“八斤”包子早已收摊,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有一次出差去北京,拖着拉杆箱经过八斤包子铺时,没人排队,赶紧上前买了四两“八斤”包子,两个纸饭盒打包拎着上了火车,没等火车移动,就迫不及待丢进嘴里,香,好香哟。这时起就喜欢上了“八斤”包子。从那时到现在,只要人在武汉,每周末都会买一次“八斤”包子打牙祭。和“八斤”包子有了一种亲切感。这包子的主人叫鞠世明,因出生时体重八斤,所以得小名八斤。做包子的手艺是上世纪从他母亲手里继承过来的。别看八斤一出生就身重八斤,但现在属于小巧灵活型的,体重不会超过130斤。就是这“八斤”师傅,包“八斤”包子已包了30年,每天夜里2点起床,夫唱妇随,拌馅,出摊,挂出40厘米长方形的招牌,上书“八斤”包子,3元5角一两,周四休息一天。八斤擀皮,妻子包馅,然后八斤装锅、加水、加油、撒芝麻、小火煎,掌握时间的长短、火候的大小,全凭30年的经验和真材实料,并没有密不可宣的秘方。包子出锅,妻子收钱,装包子给顾客,面带笑容。包子馅肉香汁香,包子底皮焦香,可以说进口不忘,口齿留香。
写到这,胃里也想起了“八斤”包子的香气,出门6分钟,赶到“八斤”包子铺,还好只有两人排队,我买了3两“八斤”包子,见人少,问“八斤”妻子,贵姓。我姓李。八斤师傅包了30年包子,您包了多少年?20多年了。噢,那是一嫁过来就开始包了。没嫁过来就开始包了。您刚开始的“八斤”包子多少钱一两啊?9分钱一两。今天怎么还没收摊呢?还有一锅包子没卖完,卖完就收。您一天能卖多少锅?30锅,一锅不少,一锅也不会多。这么多年买了新房子了吧。还没呢,租的房子。这老板娘不但面带微笑,说话也实在。
夫唱妇随包了30年 “八斤”包子,人和包子在武汉生根。两人配合干净利落有条无缝,多么和谐,和“八斤”包子融为了一体,使“八斤”包子有名气,有了灵气,更有香气。一个“香”字,留在舌尖,流入胃里。一个“灵”字,留在心里,一个“名”字留在人间,人的一生,怎么活,怎么过都是一辈子,留在记忆里的是丝丝乡愁。
上一篇:马湖边的少年
下一篇:西寺坡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