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影视杂谈

首页 > 评谈 > 影视杂谈

忽略故事就是漠视人性

作者:瞿旋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6749      更新:2013-11-13

 

——《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泰囧》、《凶间雪山》、《王的盛宴》之观感


       数字影院地处市府广场边,居家近在咫尺, 斜走二、三百米就到。看电影实在方便。
       昨下午看三点二十的《凶间雪山》,偌大一个影厅,竟只我一人,享受了专场。不过,恐怖的画面,黑黢黢的影厅,各种莫名的声响,足够了恐怖的氛围,数度考验我的心智。又有不安——为我一人开机,影院不亏吗?
       近来知道了一个规律,凡很热的电影,下午三点办左右会安排一场。我一般是每天早四点左右打开电脑,码字;上网;九点半以后还要看股市,下午三点股市结束,我是可以在这个时点关机的。
       而周二呢?票价又是半折,我就选择这个时段看了。共计看了如下几场:
      《金陵十三钗》——全场十几个人。
      《一九四二》——六个人。
      《泰囧》——十几个人。
      《凶间雪山》——我一个。
       这样的电影,可不是观众少啊,周末或者夜场,都是爆满的。只因我居住的区域是行政中心,非商业区,恬静人寡,三点左右又是人最少的时段,我只能享受这样的超级待遇了。
       对这几部电影,感觉如下:
      《金陵十三钗》——打磨、堆砌了数个极致化的情节、细节,涂抹了足够的靡丽、性感,却放弃了最应该存在的叙事主线——“十三衩”自身灵魂的挣扎、自省和救赎,前边的元素是可贵的存在,但应该围绕这条主线去组织。否则,失去了灵魂的堆砌,只能是一地散落的珠子,蒙尽尘埃。
       一流的导演、编剧,出现这样的迷失,不但奥斯卡不理睬;观众也不会感冒。
      《一九四二》——一条滞重、浑浊、苦涩的大河,碾过我的心。是一种均衡的、持重的压力。但是,均衡就是鲜有起伏。即或把人的情感推到一个高层次,但少了起伏,高层次也会成为平庸。
       制作者迷失于巨大的题材,其实并不妨碍按照戏剧律构架故事——漫长的逃荒路上,会有多少悲离欢合?它只能更好地阐释创作者的主旨。但创作者把电影构架搞成了报告文学式的叙述。
       还有,既然写饥荒,就应该在合适的故事构架上把饥荒写到极致。创作者忽略或者缺少物理性、生理性的认识和自觉——这归之于中国导演缺乏弗洛伊德式的思维训练。活活饿死那么多人,资料照片上许多饿死者嘴里含着土、枯草死去,期间经历了怎样的挣扎?需要怎样揪虐人心的情节、细节、故事去铺垫?可电影中,人们吃树皮的细节,只轻率地作了表现。
       可惜了,一部本来可以的巨作。
       《泰囧》——看到编剧的大名,我就由衷地笑了。当下我与他正合作着一部电视剧。他是大学里的编剧教师,同时是编剧,情商、智商、人品都很好。电视剧有《我爱我家》、《雷雨》、《警探雷鸣》、《超人马大姐》,以及正在热播的《民兵葛二蛋》等;电影有《人在囧途》、《爱情呼叫转移》、《火星没事》等。他不仅写电视剧、电影,晚会小品也写得十分精彩。2009年央视春晚小品《北京欢迎你》、2011年央视春晚小品《新房》、2012年央视春晚小品《天网恢恢》都出自他之手。据称,目前正在准备的2013年央视春晚小品已经通过终审,名字叫《越跳越好》。讲述的是老年跳的广场舞。由蔡明与潘长江搭档演出。被央视春晚毙过多次节目的潘长江,这次顺利通过春晚终审,编剧功不可没。
       我从小说转型剧本,从他那儿受益匪浅。期间正在热播他的电视剧《民兵葛二蛋》,这部电视剧我看了几集后,就给他发短信祝贺,谓之“有经典相”。今年是他的大年,从此会走上金牌编剧之列。
       《泰囧》是小导演,小制作,眼看破七亿,压倒《一九四二》,并非偶然。剧本起了关键作用。编剧恰好地接通了五、六、七代导演电影作品的精髓,时尚、喜剧、市场元素与思想启迪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横扫天下。
       其实主题一点不深奥,喜剧构架也不特殊,但当下恰恰需要这种开怀的大笑,加一点淡淡的人生启迪。大编剧正中窍要,内涵的是大智慧。
       我们当得到启迪。
       《凶间雪山》——创作者是玩弄七巧板的高手,却缺少了《泰囧》那样的魂。
       故事永远是剧本的不二法门。
       忽略故事就是漠视人性。
       自视清高恰是自我幼稚。
       因此——
       一、不能只重技巧忽略故事;
       二、不能苛求“深刻”忽略故事。
       比如《王的盛宴》,创作者过于自恋,埋怨观众浅薄,不懂其中的深刻。其实恰恰是创作者自身对时代的浅薄。
当下是一个正在走向或者说已经走向了简单的时代,一个传统哲学走向死亡了的时代——
       传统哲学是蒙昧时代的产物。当代科学早就廓清了“存在”的迷雾。我们站在电子时代的高地上回瞰,几千年的传统哲学只不过絮叨了一堆垃圾(见我的博文《迎接电子时代新文学》、《传统文学已经死亡》等)。
       哲学已死。存在于艺术叙事中的哲学意识,也就是所谓的“纯”、“朦胧”、“高深”就愈显浅陋虚伪。当代的终极学问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寻找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生存方式,就是真善美。那种把学问复杂化,变直接为曲回,变简单为繁复的传统思维方式,正是无数惰性、罪恶、权术、阴谋衍生的温床。这样的学问为政客、战争、不公平等肮脏的存在无耻地拼凑着逻辑和理由。
       艺术必须贴合人性,高举故事的旗帜。
       因为人性是契合故事律的。
       不能没有内涵,但内涵就是简单的真善美。
       当你玩弄所谓的高深的时候,恰恰被浅薄玩弄了……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