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杂文时空

首页 > 评谈 > 杂文时空

人生的意义

作者:陈玉福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603      更新:2014-11-23

 

读马保平教授《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

 

       (卷首语)“人生的意义”,并非我的发明,这是中华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知道了活着的意义,也就知道了处世的原则。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你追求的事业之路就能事半功倍;唯有如此,你才能顺利的实现你的目标。

       我在兰州商学院做兼职教授已经五年了,可认识院长马保平先生却是上周的事。我们在朋友聚会上认识,又因为对伏羲文化感兴趣而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说起天水卦台山时,我说虽去过几次天水,但对卦台山的认识很是模糊。他说,我明天就带你去一趟,你会有新的发现的!我于是又去了一趟天水卦台山。同行的还有北京瀚艺文化的老总王易先生。这次天水之行,因为马先主的原故,果然是满载而归。
       在路上,说起一位田姓朋友的作品在评奖中的遭遇时,我请教马先生:他们(专家)凭什么这样对待一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朋友?王易先生说:你读一下马先生的《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就明白了。我说读《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跟我提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呢?他说当然有很密切的关系。我说,我听甘肃古代中医研究所的赵敏先生介绍过马先生的《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我感觉那是介绍八卦、风水的,而我是搞文学的,马先生这个方数文化跟我关系不大。他说关系可大了!马先生的《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是讲传统文化的,是讲未来变化的道理的。于是乎,我再次请教马先生,一路上,马先生给我们讲了很多。从“天圆地方”到“天旋地转”,从各种星道到时、节、气候,从天干地支到宇宙的本源……我听懂了一个道理: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和阳都在不断的变化,变化的过程,也是寻求平衡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未来是变化的,一个人要重视你的未来,但是未来又有较大的变数与不确定性。改变它要尊循一定的道理与法则,这是我们需要去掌握的。
       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那位田姓朋友为什么要再乎那些专家们对他的“不公正”呢?评上评不上奖有什么关系呢?你与其跟这些“不公正”计较,还不如努力的锤练自身,在提升自己的同时,等待下一个变化的机遇呢!天啊,要是这样想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不公正”吗?还有委屈吗?还有失意吗?还有困惑吗?还有压制吗?还有打击吗……于是乎,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这真是一部奇书啊!它告诉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在生生世世的运动不息。有运动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进退交替,所以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有一句话叫“无三不成理”,我们把任何东西都分成三等分,时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同一天有上午、中午、下午,人也是一样……
       读完《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后,我真的有很多感悟。其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终于看懂我们周围的人了。终于明白“麻钱”(古钱币)为什么外圆内方了。就是说,前边说的田姓朋友太倔强了,你的原则千万不能表现出来,你一表现出来,就跟别人(专家)起冲突,就格格不入,这样你的人际关系就很差,所以人家不给你评奖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外边要圆。怪了,我为什么读完《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后就变了一个人呢?要知道我过去是很痛恨圆滑的。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又去西北宾馆听了马保平先生的一场报告。之后,我才知道这不是圆滑,而是圆通。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圆滑,一个人滑头滑脑的,不会有人喜欢。但是你不圆通你又很吃亏。
我越读越觉得《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有趣,而且还理解了过去很多我不明白的事情,慢慢的我找到了它的根源。古代的人,你不要看他们没有科学,他们知道直线和曲线的关系。伏羲画卦也用的是直线和曲线,在伏羲的眼中,男性的生殖器是直线为阳,女性的则为两条虚线为阴。我那年开车从内蒙往甘肃金昌走,见地图上有条直线(一条省道)直通金昌,结果呢,白白的走了近两百公里的沙石路不算,最后车子还陷入到了山里的沙漠中不能动弹了。后来,幸亏过来了一辆拉煤的大卡车,一位老人带着他们一家五口,拿着工具,逢山开路、遇陷清沙,然后再前进。老人见我们困在了沙漠之中,带着一家人从沙坑中拉出了我的车。现在我知道了,《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里面有一条曲线,告诉我们,直线是最快的,但通常你是走不通的。最后,我还是掉转车头通过110国道,经宁夏最后到达了甘肃金昌。接着我又发现,我们和客人吃饭时大家总不愿意座在上席,大家都让来让去的。因为上席最大,如果你跟领导在一起吃饭,你无论如何要让他坐上席里。我们的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不但乱坐还乱动。结果吃了很大的亏。就像每次照相,不懂规矩的都挤到第一排,还往中间挤,照片一洗出来,领导看着就来气了,就这个家伙最讨厌,你有什么资格挤中间呀。人家懂事的就坐旁边或后边。该你坐中间人家自然会把你请到中间来,你急什么。田姓朋友为什么还没挤进“圈子里”去?就是因为时间还没到嘛!等你修到一定程度了,那些个专家们自然会重视你!你不想要什么奖,人家也会主动送你几个呢!只怕到那个时候你想不要这奖那奖的也由不得你了!
       我常常想一个问题,阴阳是两个东西,还是一个东西?外国人对此很分明,阴就是阴,阳就是阳,他们的理解当然是两个东西了,可我们中国人的理解阴阳就是一个东西。同样一个东西,有时候变阴,有时候变阳,这是我从《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里体悟到的一个法则。中国所有的哲学,都能从《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中找到。老子是高级智慧人士的老师,所以读《道德经》是有难度的。仅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你就搞不清楚了。他先说不能说,然后才来说,你看厉害吧。他对我们影响很大。如官场之秘诀中的“反话正说”和“正话反说”就特别有意思。某领导征求班子成员意见:你对提拔XX有没有意见,他说没有意见,然后又讲了一大堆意见。结果,这个人便得不到提拔。又问,你对提拔另外一个XX有没有意见?他说有点儿意见,之后却大讲特讲这个XX的“优点”。结果优点与缺点的比是9:1,你看看,这个XX该不该提拨?结果是很清楚的。这就叫“策略”,先说我没有意见,不过,我认为什么什么,讲一大堆。先说没意见,这表示尊重。之后再谈问题,让你无话可说。从这一点上看,古人太高明了,他早在几千年前就总结出官场秘诀来了。这一点,你同样可以在《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里面看到。说到《论语》时,马先生说,《论语》就是家常便饭。要解释《论语》,要从我们生活圈里去体会。《论语》一开头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快乐,所以《学而篇》一开始就是孔门三乐,三种乐趣。你如果跟孔子接触,你还得不到乐趣,那就很冤枉。第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你读完书以后要去做,要去实践,实践变成习惯,那个“习”要解释成习惯,你形成习惯你就很快乐嘛。第二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来,你要设身处地把好茶端给他,把好东西跟他分享,他下次一定还来。做人要做到,你的朋友想到你就想到他可以从你这里得到他所要的东西,你就成功了。所以有人说“吃亏是福”。交朋友时一定要先付出,只有付出了才能了解对方,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第三个,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就是小小的生气,没有发脾气,只是不太高兴。人家不知道你是谁,你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不高兴。现在人不是,现在的人,人不知而大怒。你为什么不知道我是谁呀,并且你还没有听说过我,那你就死定了!你如果把孔子这三条做好了,你就很快乐了。
       我觉得,《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给我们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四个字,也是中华文化里面最有意思的四个字,叫做“外圆内方”。什么叫做“方”?方就是不能变的东西,也叫原则。一个人有了原则以后,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圆”,“圆”是可以变的,不叫圆滑应叫圆通。原则是不能变的,但是方法一定要变。《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告诉我们,世界上如果没有不变,就不可能有变。如果没有变,就不可能有不变,它是相对的。我个人认为,《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是最高明的辩证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周围的人,还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如送人家礼时人家心里想要嘴上却把要变成不要,实际上不要就是要。他说不要,千万不要,好了,你想办法送他了- - 最后还是要了。小时候,老家里有句话是“不坐了不坐了压塌炕,不吃了不吃了吃八碗”。嘴里说要走了可屁股不动,你总得做饭吧,饭熟了不请人家吃也难为情。那时候农村穷呀,你吃了一碗又一碗,这心里疼啊!那时候我很讨厌这个,一来是他(她)吃的可是我的口粮啊!他吃了我就得吃菜团子,吃麸皮馍。二是这也太虚伪了嘛。现在我读了《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才懂了,道理很简单,叫做:站在不要不要的立场来要,才不会乱要;站在没有意见没有意见的立场来发表意见,才不会乱讲;站在退让退让的立场来不让,那是当仁不让。这就是最好的逻辑。《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告诉我们,当不当就是应该不应该的意思。一句话,尤其对前面田姓朋友那样的直人,你特别特别要小心:少问喜欢不喜欢,多问应该不应该。我喜欢!你喜欢就糟糕了。看过一些外国的文学作品后,我经常想,外国人之所以讲话直截了当是因为他们是半脑子,我们的脑筋是全的,因为我们有阴有阳,同时要兼顾。所以外国人经常讲一半的话,他们最流行的一句话叫什么?不自由,毋宁死。我们有些人都上当了,对对对!这样就糟糕了。他只讲一半,不自由,毋宁死,还有一半,从来没讲过,那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懂:一自由就堕落。不自由当然不好,但是太自由更不好。我们如何理解“明象位,立德业”呢,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现象。象就是现象,位就是你的位置。位置用通俗的话讲,叫做权力范围。现在有些事太过了,连小孩子都知道学问大不如权力大。有学问的人经常受气,权力大的人什么都有,什么都占优势。权力范围就是你应有的位置。前面田姓朋友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搞错了,把话讲错了,事也做错了,最后只能自己倒霉。当然,在具体的情况下还要具体对待,你千万不能死搬硬套。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但是,你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漂亮女孩掉到水里面去了,你怎么可能不去救她呢?你说你不能救,理由是男女授受不亲,那可不行,所有人都会骂你见死不救。可是,你把人家救上岸了就行了,可你一直抱着人家不放,人家问你抱够了没有啊?你怎么抱着不放呢?你要乘人之危、图谋不轨吗?……我们从这个实例中知道,干一切事都要恰到好处。什么叫恰到好处?中庸之道就是恰到好处。我们都是中国人,你知道什么叫中国人吗?中就是合理,中国就是讲究合理的国家,就叫中国。不是随便哪个国家可以叫中国的。中国人更难,处处都合理的人,才叫中国人,多神气! 《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里解释的更妙:中国即中央之国的筒称,这不是古人夜郎自大,而是古人的感性认识。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懂得《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里讲的道理,我们只是没有去学习、没有去研究、没有去整理、没有去提炼而已。但是,这个学习、研究、整理、提炼的过程太难了,没有信念、缺乏恒心的人是做不到的。你看,事不过三,伏羲画卦画到三划卦,它就不画了。不能搞得太复杂,搞太复杂就转不出来。所以做事情,越是简单容易的事情,越要看到它的复杂性,不然就会阴沟里翻船;越是复杂的事情,你不能知难而退,要把它简单化。如果你看它复杂,它只能越来越复杂,就没有办法解决;你看它简单,就觉得很简单,最后一定会大意失荆州,吃败仗。我们不妨慢慢地把六十四卦整理一下,你会发现,这每一卦都是宝贝。比如第一卦乾卦,它六个字就讲完了。乾卦有六个原则,每个卦都有六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告诉你,你如果搞不清楚事情的本质,千万不要随便表现。很多人认为,有能力不表现那有什么用?错了,搞清楚才表现,你不搞清楚,一表现,就被打死了。这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有不少人很有才干,在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乱表现,所有人都打他,这叫“枪打出头鸟”,也叫“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是必然的,问题是表现的人自己不知道。你要看看清楚,可以表现到什么地步,你再来表现。反过来讲,你也不能太保守,保守就变的低调了,你要一直低调,你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你要在低调当中,善于去寻找机会、发现机会,有机会一定要抓住,一抓住你就成功了。所以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如果还没有什么成就的话,这辈子大概就没有什么后劲了,这就是《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里的道理。每句话都可以找到根据,而且都在卦里面。卦没有好坏,卦只是告诉你,你处在这种位置,你看到什么现象,你应该注意什么事情,如此而已。所以前面那三个字很重要,“明象位”,但是后面这三个字才是根本,叫做“立德业”。一个人学问再好,不能担保你有成就,能力再高,不能担保你会发达,钱再多也没什么用。最要紧的,品德要好。教育最要紧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品德。我们中国人,经常讲一句话,要凭良心。做人别的都不是很重要,最要紧的就是凭良心,凭良心是很难的事情。所以我会常常告诉自己,上半夜要想想自己,后半夜要想想别人。
我们很多道理,其实一以贯之,就是从小要告诉他,做人要实实在在,做事要规规矩矩,然后才来学应变。一个不务实的人是没有资格讲应变的,而一个不懂得应变的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因此,我们再把前面那四个字重复一遍,就是“内方外圆”。内方是原则,要坚持的东西,外圆是圆通,即应变能力。让大家都能够接受你的原则,并不难,关键是方式方法。强制不得,因为强制没有用。如果一定要把他拉过来,就拿出你服人的办法来。我们要坚持即要发展还要和而不同。香港回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了,虽然是两种制度,但我们很和谐。这种和谐是建立在“一国两制”基础上的,一国的原则就是内方,两制就是变通就是外圆。我们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但是能彼此尊重,这就是“一国两制”的高明之处。
        《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告诉我们,学会八卦不难,它是最最基础的东西,没有什么深奥。就像算术里的1十1=2,而深奥的东西在后边,即你明白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可以发现的”之后。说到八卦,我认为没有好卦坏卦之分。但我认为六十四卦里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卦,也是从头到尾都好的卦,叫做谦卦,就是谦虚的谦。做人一定要谦虚。只要人家说你不对,你不要马上反应,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你耐着性子听听看,听他说完了再发表意见。我读完《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后感觉到,对别人的意见马上反应是很危险的,尤其不能冷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也给我的朋友们提个建议,好好的看一下《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这《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就像一个开关,一开一关,阴就是开,阳就是关。你可以这样想,从现在开始碰到任何刺激,外面有任何东西进来,第一个把嘴巴闭起来。我们的坏处就是一进来就说,说出来了,回去就后悔了,哎呀,早知道这样不说就好了,那很痛苦。养成习惯,听到什么话,先把嘴巴闭起来,嘴巴闭起来才会经过脑袋想,想妥当再讲,想妥当再做。你这样做了,我保证你没有任何问题。“话到嘴边留三分,事要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是我小时候村里一位我尊敬的长者说过的话,它虽然印在我的脑海里了,可我始终没有真正的理解。现在我才彻头彻尾的明白了。
       “人生的意义”,并非我的发明,这是中华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知道了活着的意义,也就知道了处世的原则。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你追求的事业之路就能事半功倍;唯有如此,你才能顺利的实现你的目标。

上一篇:有须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