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杂文时空

首页 > 评谈 > 杂文时空

我的精神游牧生活

作者:赵云喜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747      更新:2014-07-15

       以前总是对着书本用文字来思考,后来改为用行走来阅读,用脚来思考;以前总是追求定居和安逸,后来喜欢云游和体验;以前喜欢都市,后来喜欢乡村。于是在思考,生命的终极形态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现代的都市生活,说穿了是一种圈养式的猪式生活:用自己的血汗钱,在高楼上买上一间钢筋水泥组成的房子(实际是租用),脚下并无半寸土地,然后为自己装上铁窗,出入自己的家,还需要经过一层层的门禁。于是,所谓的家,已经沦为地地道道的“现代监狱”。 在一天中,我们接触最多的东西,就是铁窗、门禁、打卡机、红绿灯。这就是现代文明的“囚徒效应”。
       而这种“猪式”圈养,实际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接着就是残酷的、强制性的书本教学,荒诞而残酷的应试教育等等。可以说,在生命之初,就切断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切断了人与世界的接触机会。
       至于工作,对多数人来说只是为了谋生手段,而非生命享乐。为了供房子、为了子女、为了自己的养老,我们必须拼命地工作;惧怕无常,于是又要购买各类保险。其实,购买各类保险的结果,无非是把自己变作一头更本分的“猪”。为了生存,我们可以牺牲人与自然的天然连接,牺牲自由,牺牲爱情,牺牲生命过程所有美好的一切。
       难道这就是生命的终极样式?
       回观人类历史,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从游牧变成定居,而定居文明的本质,就是圈养,即猪圈文明。但在我们的生命基因中,仍保留着两大生命特征:自由和爱情。无论人类现代文明发展到怎样的状态,人永远无法脱离生命的本质:人类是动物,动物是要动的;人类同时又是高能动物,高能动物最宝贵的东西是爱情,而不是物质。如果物质生活的结果不是扩展了生命的活动范围,不是提升了爱情生活的质量,那么,这种物质生活就完全背离了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价值在于体验,而旅行和爱情构成了生命价值体验的两大核心内容。只有旅行可以让人回归于动物性,而只有爱情能够使人区别于动物性。人类文明的精华,并不是去欣赏历代利益集团的战争与权谋,而是去赞美人们美好爱情的千古绝唱。世界上可以没有宗教, 却不可以没有爱情。在我的心目中,爱情才是生命的宗教!
       生命是立体的,但文字却是平面的。从某种意义讲,文字更是最虚假、最具有欺骗性的东西,在文字中,你永远无法理解什么是“高原反应”,你永远无法体验生命的体温和脉搏的跳动。
       正因为如此,我宁可将有限的金钱花在朝觐冈仁波齐的路上,也不甘心花上数百万去租用一个只有七十年居住权的“猪圈”;正因为如此,我宁可用脚思考,也不愿在字里行间去满足生命的“意淫”。走出“猪圈”,把自己还原成一个“野生动物”,才能真正地“体认”这个世界。
       于是,我开始行走,开始亲近自然,开始喜欢与陌生人相处。我发现,若不能解放自己的身体,就根本无法解放自己的思想;我发现,不懂得自然,就不懂得自由;我发现,人类真正的文明,并不表现于亲友的场所,而是表现于陌生的环境。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虽然自己无法成为现实的游牧族,却可以成为精神游牧族。为此,我努力实现肢体解放,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行走,醉心于旅途中一次又一次的惊艳之遇;我努力实现性情解放,不在沉溺于那些摧残生命本性的“圣人”之言,而是在现实中体验血脉与心跳的情感共振。
       渐渐地,精神游牧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