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诗性的思考跨越流俗的力量

作者:祝顺祥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112      更新:2017-05-03
----读程学源诗集《你的模样》

文/祝顺祥

我不是诗人,甚至算不上诗歌爱好者。读过的诗寥寥,偶尔读之却被莫名的感动。诗是一种承载了感情的声音,是一幅精心渲染了的画面,是一丝脉脉含情的眼神,读诗是一种情怀,就像海子想做一个幸福的人,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幸拜读程学源先生的新诗集《你的模样》,先生在知天命之年集结出版了他的第五本诗集。先生自幼爱好文学,对文学特别是诗歌的痴迷,一直伴随着求学生涯乃至工作。在河源中学,先生的文章常常成为《语文苗圃》的头条;在中山大学,先生参与了创办《求进》杂志;陆续出版了四本个人诗集:《飘洒的心雨》、《心灵风景线》、《让我这样看你》和《新晴》;诗集《百年期待》获广东省第六届鲁迅文艺奖、广东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奖。最引人注目的是,先生的诗里,常常出现“你”,我很好奇,“你”究竟是何许人也?
细细品读《你的模样》,“你”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眼前,带我走进“你”的诗里。《我和你的故乡》已然在青春的季节泛白渐远,但有《你在的春天》,我便可以在“你”的世界里,看花开花落:《风中的你》是专注,看“你”在夏雨里为我鼓舞。我们在金秋相约,《说好要带你去看雪》,一起看漫天飞舞的雪花,终究未能如愿。我写《给你的诗》,请“你”悉心收藏,待我们一起,重温旧时光,当有历史拂过的感动。
和“你”在一起,《总想读你》,读“你”的欢乐,读“你”的叹息,走近你,却有一丝怯意,《近了你,我怕你燃烧》,远了“你”,怕“你”冻灭,只好《让我就这样看你》,似远似近,用心能相通的距离。寂静的夜里,《喜欢有你的影子》陪伴在我孤独的梦边,喜欢“你”若隐若现在耳边的呢喃,请“你”倾听,我无眠之夜的呢喃......
《我不想给你写信》,苍白的信笺无法形状我心绪的复杂。你总是那么睿智与淡定,你总是那么优雅且从容,多希望再看看《你的模样》,听听《你的歌声》,可是《你说瘦了才来看我》,而我,已不复翩翩少年,身体随着日子也显示了它的“丰腴”,但“你”要相信,我已经很努力的要阻断岁月的充气筒,奈何岁月无可对抗,我只能以该有的面目期待“你”来看我。
从诗里走出,再回头时,“你”飘然而现。是的,我期望着再次见到你。哪怕是眼神之见的相遇。在我看来,“你”是先生对文学乃至诗歌敏感体验的再度诉说,它有诗的哲理和冥思,也有散文语言感性的别致与纯美。亦是对文学的“执念。”“你”是过去与现在,“你”是温润的女友,“你”是默契的知己,“你”是他,“你”是别人,“你”活在这里,也在远方,是先生小心翼翼捧在手心的珍宝,他多思敏感的缪斯。
“你”是春天的燕子,是天边的月亮,是残缺的天空,是黎明的霞光;“你”是寒冬里温暖的炉火,是黑暗里指引前行的明灯,是人生途中偶遇的风景,是心底里潜行的想往......我努力想要认识“你”,可是“你”的模样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你”时而近,时而远;“你”不可触摸,让人无法窥探内心。我只好轻轻地收好诗集,把“你”珍藏在诗里。
“你”,是先生的文学洗礼。是此岸对彼岸的回望。
“你”“我”相视,彼此凝眸,也许,“你”只是“我”人生中的另一面而已。人生匆匆数十年,先生经历岁月的洗礼,在诗中,如凤凰般回望重生,数载花开花谢的轮回,也将少年从青春懵懂,到青年时的悸动爱情,带至了中年的淡定稳重。走过成功和失败的艰难,沉淀了岁月馈赠的沧桑。天命之年,一个人生的节点,是“耳顺”和“从心所欲”新的开始。繁花易落,而对泥土的亲吻,与风一起,化作永恒的呢喃。对新奇与挑战的向往,内化为练达的从容与平和,他依然犀利,但更宽容,宽容别人更宽容自己。洞悉事世依然能面若春风,曾经令人激动也易产生迷失。在过往或波动、或平静的行脚中,先生用诗,坚定了洗尽尘劳的信仰。
先生用诗,赋予生命以质感的纹理。诗性的思考,与生活以空灵和跨越流俗的力量,摆脱枷锁的累重,呼息与脚步,都随文字,呈现出“闲庭信步”的样子。
孔子评《诗经》,只“思无邪”三字。却涵盖了诗歌该有的样子。先生的诗,情之清丽,词亦典雅,性更真挚。当作先生对诗歌“思无邪”最为虔诚的追求与想象。而对于情感的表述,先生规避了现代诗歌流于滥情的泥沙俱下,达至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情感的自然流露与文字的节制所由的张力与落差,产生和谐的文学审美与阅读体验,寥寥诗行,已见先生的语言功底与坚持。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