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被“咬过”的人更纯粹

作者:陈莉莉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917      更新:2017-04-30

——三读白描先生《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第一次读到白描先生的长篇纪实散文《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原发《十月》),是在2011年度《散文选刊年度佳作》这本书里。大西北春天的夜晚,还带着深深的寒意,在床头灯下,我拥着被子,手捧这本年选,粗略浏览完目录后,直接翻到白描先生这篇,一口气读完。
       这篇文章令我心惊。当时我从鲁院学习回来不久,之前在北京呆了四个月。2011年9月到2012年1月,我们班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均由白描先生主持,社会实践时白描先生还曾和我们同行,我竟然没有看出他刚刚生完一场大病,根本不知道他曾被医生宣布患了癌症——我的同学们应该也没有看出来、也不知道,因为大家从来没有提及过这件事。而我们的院长他,不久之前,真的在凶险诡谲的鬼门关惊心动魄地走过一趟!
       在这个深夜,我心潮翻滚,眼含热泪合上书本。羞愧、内疚、难过,又高兴——也许没有在鲁院学习过的人无法理解我此时此刻复杂得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心情。鲁院是我们这些学员心灵的家,而鲁院的所有老师都是我们的恩师。正如白描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所深情书写的:“我知道我属于他们(鲁院学员)。他们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生命体验,拓展了我的价值疆域。我把心交给他们,愿意把灵魂敞露在他们面前。来了,去了;去了,来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拨又一拨。时光如沙漏,我的年华在他们身上老去……”学员的呼吸牵动着鲁院老师的心率,而学员对鲁院老师和鲁院的感念之情,如七八月份响晴天气里的腾格里沙漠般滚烫。
       在去鲁院学习之前,我忙于工作和家务,没有刻意对鲁院的老师做过了解,甚至没有去他们的博客看过。开学后,作为首届青年作家英语培训班,英语学习任务很满,又是在北京语言大学上课,和鲁院的老师们交流得相对少一些。可是,这一切,不影响我们对鲁院的深情,没有减弱我们毕业离开时心里的不舍。
       此刻,我就像自私得只顾自己小日子的人,突然被告知亲人经历了一场大灾大难,吃惊、后怕。我为自己一向的置若罔闻而内疚,同时,又因为亲人历经磨难绝处逢生而激动兴奋。我在想,如果我第一次见到白院长时,就知道他在不久之前经历了一段生死煎熬,他在我眼里,还仅仅是院长、老师、著名作家、书法家吗?远远望去,我只看到他是德高望重的师长,好像从来不曾想过,他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凡人一个,可能遭遇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的一切。
       我找到白描先生的博客,逐一浏览。2010年8月份,他连发9篇博文,总题目为《我被宣布患了癌症之后……》,9篇博文分别是:生命斑马线的这边和那边、时间表、与天地的生死对话、不,我还没有走到天黑、魔障、同人 友人 亲人 爱人、渴念“平常”、上苍的眷顾。这9个篇章构成的,就是2011年《散文选刊年度佳作》里波澜起伏、深蕴哲理、感人至深的《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我在电脑上,开始了对《被上帝咬过的苹果》的第二次阅读。
      “灾难是炼狱,但如果能从炼狱里摸爬滚打出来,就是一条铮铮好汉!”这个关中汉子在生死交界处的感悟和倾诉,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而文中体现出的坚强乐观、勇敢豁达、善良心性,更令人感到振聋发聩。这场与天地的生死对话,与其看重它的文学价值,不如将它带给读者的哲理思考和心灵震撼视为阅读此文的最大收获(作为曾经的陕西省作协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发表过500余万字作品的资深作家,白描先生这篇作品的文学性,不分析也罢。我相信作者用心用生命记录这些的时候,也没有过多地想着要用文学的手法和读者交流)。在第三部分《时间表》里,作者隐瞒病情,借开会之机探望老友,谈笑风生一切如常,还从容地为朋友买玉器充当参谋,成就了一段趣话。而当他回到故乡,沐浴着故乡的月色,徘徊在熟悉的渠岸和田埂边,沉思在父母的坟前,用心与天地对话时,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灵魂深处,这样的时刻,他独自承担。
      “灵魂的安妥不是最后时刻完成的,而决定于平素建立的精神坐标,灵魂宫殿的宏阔宽广取决于精神的高度,与生命长度无关,修炼你的精神吧,即使你倒了,你去了,你僵了,你朽了,灵魂仍能够浪漫鲜活地升华飞扬。”如此天启、地示,依然令人心中怅然,这个铮铮汉子即使可以从容面对死亡,即使在所有人面前都保持着为师为父为夫者的尊严,即使在大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拖着病体和沉重的心事将公事家事处理得有条不紊、举重若轻,可对世界的不舍,对亲友的眷恋,对健康生命的渴望,这满心的不甘和独自一人时的脆弱和无奈是多么真实啊! “不,我还没有走到天黑”,还有那么多的“同人 友人 亲人 爱人”,还有那么多的责任!感谢命运,吉人天相,上苍眷顾,奇迹终于出现,魔障落荒而逃……白描先生将这段极为罕见绝处逢生的医学传奇比喻为一次心灵的旅行:去“一个山重水复、道途茫乎若迷的地方,徘徊其中,履凶步险,柳暗花明,自有一番体悟感触。”对于死神猝然造访时横在他面前的一系列人生命题,他用溶于生死煎熬的日日夜夜中的所思所想、亲历亲为,用他质朴而深沉的文字,交给我们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而这些体验和故事,我们平常的阅读中是很少很少可以读到、看到的。这就不能不说,作家的劫难,及劫难带给作家的体悟,不止是作家的,也是读者的。
       当我们的白院长,像他承诺的那样重新站在鲁院的讲台上的时候,我想所有的读者都会和当时教室里的学员一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而此时此刻,相信白院长和大家的眼里,都含着激动和感恩的热泪。
       在博文《我被宣布患了癌症之后……》,是大量的读者的真情评论。素昧平生的读者每天追着阅读,有人反复阅读后还推荐给亲友,许多读者发自肺腑的牵挂和祝福,就像作者身边的亲友、同事、学生的真切关爱一般深厚。
      有一个读者如此写道:“阅读您的博文,为生命的强大震撼,为至高的信念震撼。您依然是健康的,您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生命重新被您紧握在了手心,这一刻于您,于您的家人,于您的学生,于我们这些您认识和不认识的网友,都是一件多么让人庆幸和快乐的事啊!”
       诚哉斯言!
       近日,我第三次读到《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它被收录在同名散文集中。这次,我终于可以用一种平静的心情来读它,用一种写作者的学习态度来读它。这部集子分三个部分,辑一“生生死死”,除了《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中9个部分,作者以《给孙儿》作为第10个部分,作为这一辑的收尾,含义深远。病愈出院不久,白描先生的孙儿降临人世。这应该说是大难之后的大福吧?多么令人高兴。他在孙儿出生的当夜写下了这篇饱含祖辈真挚情感和人生彻悟者智慧的寄语。辑二“玉记”,关于玉的故事(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国玉文化的研究,著述若干),辑三“朋友与岁月”,内容丰富,笔触多端。
       一颗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一个经历了生死考验的智者,不再贪念什么,也不再害怕什么,充满乐观、满怀热爱和信心地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破晓和黄昏。那些关于玉的故事,白描先生写得轻松自如,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充满讲古说书的张力,有着侦探小说和传奇故事的诱惑力,读之有趣、过瘾。对于玉器的追随者和玉文化的爱好者,这些文章还充满了学术魅力。“君子比得以玉”,惜情重义,醇厚爽直的白描先生,写友人,写得自然真诚;写生活断面,趣味盎然。他写狗狗,既有充满谐趣的故事,也有“如果你爱它,就把它当做一只狗”的感悟,对天真动物的爱怜和尊重温暖人心。这些文章,都是那么纯粹、质朴、浑然天成,生活性和文学性兼具,反复阅读,感慨良多,获益匪浅。
       在白描先生的微博上,我看到了一副充满天伦之乐的照片。秋天的早晨,他和夫人送孙儿去幼儿园,阳光和笑容,相映成辉。被上帝“咬过”的人生,如此平常、安宁、温馨,让人心生感动、感叹、感恩……。我想,上帝已经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了这位被他“咬过”的人。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