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剑胆琴心铸诗魂

作者:红松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719      更新:2016-07-29
——读谢耀德的《不朽的诗魂》

文/红松

几千年过去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四海之内究竟产生过多少帝王将相,谁还会太在意,恐怕除了史料及考古价值,其他的价值无多。
我们把作为三闾大夫的屈原与作为诗人的屈原进行对比,把作为彭泽县令的陶渊明与作为诗人的陶渊明进行对比,把作为工部员外郎的杜甫与作为诗人的杜甫进行对比,把作为礼部尚书的苏轼与作为诗人的苏轼进行对比,以及把他们与同时代的帝王将相进行对比,只要稍有一点儿学识的人都知道,帝王将相不过是过眼云烟,而他们才是真正的精神王者。
谢耀德先生用详尽的历史资料,用平静平实的语言,详尽地讲述了屈原、曹植、陶渊明、谢眺、谢灵运、李白、杜甫、岑参、苏东坡、李清照等十位诗人,以还原历史真实及诗歌艺术人格真实的态度,对他们的生平及诗词作品进行了真诚的书写,常有真挚的感怀之言流露于笔端,时而犀利透彻,时而视角独到,不但让我们对大师的品德品格、情感情操有了系统的了解,也催发了我们对社会人生、政治经济的深层次思考。
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实乃中华民族之幸,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专门为了纪念一个诗人而形成一个重要节日,好像没有。这恰恰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极度诗歌审美的民族,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系统地整理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谢耀德把屈原作为第一个要书写的对象,排在十大诗人之首,当然有其历史时间顺序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考虑到屈原在诗歌史上的诗神地位。“彩虹灌顶,何生屈原?”《天问》字字珠玑,酣畅淋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感天地兮泣鬼神。
让我们的欣喜不得不打上隐痛烙印的是,这个节日的诞生是以屈老夫子的生命为代价的。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一个峨冠博带充满诗歌气质的文人,向汨罗江轻轻一跃,用超乎完美的弧线成就了这个节日。“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从此诗人学子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满怀救国安民的壮志豪情,开始了千年求索。
这种求索,是带有科学精神、带有明显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求索,并将这种求索精神世代相传。在求索中他们叩天问地,这种求索时而表现为现实的浪漫主义,时而又表现为浪漫的现实主义。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思其君;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为天地立心,为苍生立命,为古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身临危境,面临生命抉择时,他们会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身临困境,面对利益选择时,他们会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心为形役,所以要归去来兮,要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想,耀德先生之所以将陶渊明列为十大诗人之一,对其大书特书,并非单纯因其诗歌语言的分量,更是因其精神境界之高邈。
如果说屈原代表儒家的精神取向,心怀安邦济世,那么陶渊明则代表道家的精神取向,崇尚无为,寻求宁静的精神家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守拙所守的就是大道之拙,不因时因势而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诗人所见到的南山也决不是地域地理范畴的南山,也决不是物质的南山,应该是精神的南山,是灵魂的南山。
陶渊明记之以田园、桃花源,实则是诗人心中最后的精神归属。这哪里是什么回归田园、寻找桃花源,这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是寻找真正的精神家园。自古而今,多少文人墨客诗人学子,为了寻找这样的精神家园而苦苦探求,求之不得碾转反侧,时而云霞明灭或可睹,却转瞬即逝;时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为而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陶渊明追求有为,这是作为世俗的陶渊明的所作所为,因其生而为人,并且具有常人所不及的聪明才智,急于建功立业,急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之常情,不可能彻底摆脱传统文化及客观环境的束缚。但当有为受到制约及挫折时,陶渊明又追求无为。及至陶渊明真正地与这个世界和光同尘,他留给我们的就只剩下了无为,田园和桃花源都变成了精神净土,这时的无为就无不为了。
我向来懒惰愚钝,以往虽也对个别大诗人的作品有过许多阅读,但终未能形成系统认识,今读此书,有了这许多心得,在了解了大师生平及作品的同时,又能尽享美学盛宴,岂不美哉。对于耀德先生书中所及大师及大师作品的认识,就谈这两位诗人吧,不要过多影响和污染了各位的视听,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位自行参悟吧。感谢耀德先生写了这本书,和对中国古代的大师精神及大师作品的系统呈现。
文以载道,载生命之道、载生存之道、载生活之道,也载精神之道、载快乐之道。快哉,耀德先生深谙此道,立此书为证。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