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诗通评妙论集合

作者: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3767      更新:2012-12-03

 

       好在普通
 
       若一篇文字整体都显得很普通,可能好就好在它的普通。当然,普通并不是说没有文采,只是从用词、结句到谋篇,沿用的都是古人的陈法。没有原创性思维,所以普通。但是这世上的东西,并不一定要有原创性,才是好的。表达出一种人生真谛,与万古不变的人性相契合,那么这种东西便也有了生机和活力。所以说“好在普通”其实是在说,在最纯朴简单的意境里,文字把握住了最根本的“人性的欢畅”。
 
 
       歌颂与献媚
 
       偶尔会看到一些颂诗,就有人说这是献媚。我不以为然。孔繁森死了,说他好是歌颂;焦裕禄死了,说他好是歌颂;杨善洲死了,说他好是歌颂;但就因为被歌颂的人还活得好好地,这就是献媚了?我们谁也不知道,被歌颂的当事人到底伟大到了什么程度。但我们能看出来的事情是,作者对当事人的褒扬,是发自内心的。一个人最发自肺腑的东西,如果被人歪曲,这是件很伤不起的事情。
 
 
       亲近是一种捆绑
 
       人际关系是怎么一回事?亲密的人际关系,就是对彼此的控制吗?是否越是亲近的人,彼此的控制也才越深?仔细想一想吧,是差使一个陌生人容易,还是差使一个熟人容易?所谓熟悉,只不过是一种越来越强的控制力与影响力,你说的话对某个人能起得作用越大,代表你对他的把控越强,同时也代表你们越亲近。但这种把控,往往都是相互的,他满足了你的愿望,你有时甚至要加倍地去满足他。这就是人际关系的真谛,亲近必须是相互的,疏远也必须是相互的。否则你退我进,便无法长远。而到了最终,没有人能真正控制谁,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被捆绑在了一起。
 
 
       好的题材更考验功力
 
       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选用的题材很好,但表达题材的时候,气韵不足。也就是说,虽有好的蕴涵,但未必见得能够被十足地驾驭。这就好像,不是有了鲍鱼就有了好菜。鲍鱼的烹调,恰恰是最难的,需要厨师有过硬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找到了一个好的题材而窃喜,因为越是好的题材,其实越考验写作的功力。
 
 
       深刻体会
 
       若所写的题材,是你切身感受,就更能得心应手。写东西讲究的就个:要写自己有深刻体会的内容。如果理解地还不够深,就会在驾驭上出现问题。
 
 
       对传统美学的尊重
 
      遇见一篇像是现代版的散赋的诗。里面有很多赋的特征,这些特征甚至比诗的特征还要多。这类文字,当然是很美的,而它的美感,恰是属于诗的。就像散文诗,是散文的格式却有诗的味道,这才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诗。当然不传统的东西,也是好的,只要有美感就好。但是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把美感发挥到极致,我觉得这样的诉求,是更容易被大多数读者所认同的。所以我觉得此篇的好,恰在于对传统美学的尊重。
 
 
       现代诗里的炼诗
 
       面壁十年图破壁。一个擅长古诗词的作者,希望把“简约美学”用于现代诗当中。终于写出一首不错的诗。诗歌的内涵,说不够,是够了;说够了,也确实够了。因为所谓的“内涵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求一个刚刚好。而其中真正简约的不是笔法,而是构思。就是将起承转合,都紧凑地在一个小容量内搞定,而且还显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得心应手、绰绰有余。词语都是通常的词语,但因为有好的构思,使得文字在最短的篇幅里,达到了结构的完整性。这肯定是经过多次的浓缩与提炼才达成的。现代人写诗,已经很少懂得“炼诗”了。这种写诗的态度,真的值得更多的人,去认真学习。
 
 
       句式与内蕴的兼顾
 
      有的时候,文字的好,好在句式的排布。句式对了,文字的节奏也就对了。节奏一顺畅,而且文字排列地很有建筑美,那么观感一好,阅读的心情也就更好,文字也就更加容易被吸收。当然,如果文字的内蕴并什么十分足够,导致节奏与感官通畅之后,文字略显空旷,这也是不好的。所以,句式是句式,不能因为句式,而把内蕴丢掉。当这两者能够被完美地兼顾之时,你就在面向“强大”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愤青之心
 
       愤世嫉俗是正常的,几乎每个男人都是如此。但到了不惑之年,这颗心还依旧火热,这便是奇葩了。大家都说“童心未泯”。其实愤青之心,一如童心,是很容易在成长中泯灭的。什么是愤青?愤青不是单纯的愤怒的青年。青年为何而愤怒?无非是国家的弊,社会的疾,百姓的苦。非心怀天下者,不以忧愤见天下。这就是愤青的本质。而一个到了不惑之年以后,还一心怀有天下的人,便是一个难得的良材。
 
 
       勾起人朗诵的愿望
 
       有些诗,让人一看就想读出来。这种诗,以读为先。有些诗,让人没有想要去读的愿望。那么就以看为先。如果一件作品,需要人满怀感情地读,才能展现出最好的效果。但是却恰恰没有诱使人去朗诵的愿望。这就矛盾了,这就尴尬了。而这种矛盾和尴尬,会使得文字减分不少。所以我们应该更注意句式的排列方式,以激起读者朗诵的愿望。
 
 
       所谓的无题诗
 
       所谓无题,大抵都是句与句彼此关联,但整体一看,却又扯出很远的东西。因为纵深太长,所以无法将其概括在一个盘面之内,如是而已。但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一笔宕开的漫步式联想呢?很简单,憋得慌,想出去走走,于是以笔代步。
 
 
       微型诗的划分
 
       一组诗,比短诗短,比微型诗长。但从文字的犀利度上来划分,这种文字更倾向于微型诗的讽刺性与现实性。所以这些文字,应该属于突破了传统微型诗句式上限的“实质上的微型诗”。所以我其实一直在说,不要硬给微型诗划界限。只要符合微型诗的神韵,就都可以算是广义上的微型诗。
 
 
       畅快的根由
 
       有一种诗,恣意而流畅,让人畅快异常。开篇大气,中间绵延,末篇收官时,则像一笔悬针竖,轻轻提起,留下笔锋悠长。所以总结下来就是,写东西最忌不过瘾。不是不能写清淡的东西,而是说,你勾起多少读者的愿望,你就要给予他们相应的满足。你能满足的少,就不要勾起的太多。而一篇文字,勾起地不少,但满足地更充分。这便是文字之所以让人畅快的根由。
 
 
       纯粹的惬意
 
       清润入眼的文字,好似一曲《清心普善咒》。越是读,就越觉得心中的杂质都被排了出去。纯粹,是一种最难以获得的体验。当一篇文字达到纯粹以后,读者就能够藉此,将自己的心,进化到一个更高的层级。即便这种境界是一攻即破的,而维持这种境界的须臾,也会让人惬意良多。
 
 
       写诗写的是情怀
 
       一篇讽喻诗,沿袭了讽喻诗常规的套路。就是那种在说社会问题的时候,表现出幽默、感伤、慈悲与深思的腔调。所以从技法上,我并不意外。而文字真正感染我的地方,是作者在文字里表现出来的,深切而真切的对于社会的忧虑。这是一种极高的素养,为此我必须抱有足够的敬意。所以还是要再度强调,写诗写的不是文字,更多的,是一颗情怀。
 
 
       亦庄亦谐
 
       一篇文字虽然很长,但写得引人入胜。为何?因为文字的前半部分,写得好不正经;而后半部分,写得好不正经。前半部分,用到了很多新鲜有趣的词汇和说法。而从中间开始,突然转入正规语境,而且越写越庄重。直到最后,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而这种不正经与很正经之间的反差,就衍生出一个东西,叫作“亦庄亦谐”。这种手法,很少有人能娴熟地运用,更不用说是驾轻就熟。而这篇文字恰恰在这点上,作出了极好的示范。这使得读者能充分地感受到,作者自身涵养的深度。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这种东西都能写好,那么很多东西都不在话下。
 
 
       微型诗剧
 
       看到一篇“微型诗剧”。真的很久没人写这种东西了。因为这种形式,需要你进行多角度思考,而且每个角度都要投入情感。能力不够的人,会有精神分裂的危险。这不完全是玩笑。严格来说,如果不把其中的逻辑关系理顺,我保证你脑子打结、思维迟钝、魂不守舍、恍恍惚惚。而理顺了之后,一切都好说。所以剧作家不是那么好当的。当然我在想,是不是写诗的人对剧本创作的了解太少,而至于如今鲜有将剧本与诗歌结合的作品出现。所以有人愿意尝试,这就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但真要从剧本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作者对于各个角色的个性刻画,还不够入骨。台词的设计还停留在一些浅层次上。如果文字能够更深刻地挖掘人物特性,并找到更为核心的价值主题,那么文字的级别必将大幅提升。
 
 
       相得益彰
 
       短小的文字,写得清浅而透彻。清浅是作者一贯而来的格调,而透彻,我想是思维练习的效果。对此我很满意。你要知道,单纯的清浅,其实是一个弱点。而当清浅和透彻联系在一起时,在清浅的前提下,还能做到透彻,清浅反就成了卖点了。这是一件“无上妙事”。就好像一次成功的合资,便让一个企业扭亏为盈。当然,这里眼光的透彻,占有更为重要的比重。我也想知道,这种透彻,是作者一时的感觉到了,还是已然化为了稳定的观点。
 
 
       自产自销
 
       见过这样一件作品:一般的作品,整篇都是一道菜,让读者来吃。而这篇作品,前面一半是一道菜,后面一半是帮你消化的。于是在一种“自产自销”的语境里,读者自然就感觉感悟良多了。这种体验,我感觉是十分宝贵的。就是这为某些诗人的自我解读,找到了一种出口,我们可以写一篇感慨,而后自我梳理。这很具启迪性。
 
 
       释怀
 
       曾经生活的那片土地,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回忆也只剩下回忆,现实中,有些回忆的根基已经消亡。而作为我们自身,自己的根在何处?自己的未来在何处?我是该寻找过去的痕迹,还是该走出困锁的梦魇?这个问题,其实困扰着每一个有着故去和历史的人。当终于不得不与过往告别的时候,心里会阵阵悸动,会不知所从。毕竟,明天是更为重要的。为了明天的美好,该找回的需要找回,该放下的趁早放下。
 
 
       气场和力道
 
       力道如同歌喉,而气场是起润泽作用的。就像再好的歌手,他嗓子干得冒烟儿时,你不给他喝水,直接让他唱,神仙都唱不好。同样,如果某些力道没有了气场的润泽,直接暴露在表面,这就使得文字产生了干涩与顿滞的感觉。
 
 
       傲立之感
 
       写古诗词,最忌一点。就是有些文字有豪气与沧桑感,但这些东西,都不具美感。读完以后,感觉作者身上有的不是人生经历后的淡定,而恰是一种对过往历程的负担感。这种负担感,会大大减损诗的质感。诗,只要是写得好的,无论如何地悲,其内质,都有一股傲立之感。无论婉约或是苍劲,首先都要把握住“傲立”二字的真髓。
 
 
       况味悠长
 
       一篇文字写悲鸣与哀怨,好在况味悠长。假悲伤的人,无法悠长;沉溺悲伤的人,无法写出况味。而恰恰只有在把握住了自身真正悲伤而尚未沉溺,或者已经在沉溺中看淡的时节,才能揣摩自身的心态,而写下真挚而有穿透力的文字。悲哀是一种人生态度,悲鸣和哀怨,就是一种情怀的呼唤了。能够鸣、能够怨,就说明心还未死。而这潜台词就是,作者其实随时都准备着,迎接下一次的光明。
 
 
       诗不能代替诚恳的直白
 
       有一件很狗血的事情就是,我们满怀着浪漫,写了一首向女朋友道歉的情诗,希望她会回心转意。但问题是,她未必就看得懂。这其实是很多自认为是诗人的人,都干过的蠢事。事情的结果就是,我们喜欢的女孩和我们喜欢的诗,她们彼此是陌生的。诗写得很好。但是真要给女孩道歉的话,还是说一些诚恳而直白的话,比较好。大声而简单地说出来,让对方真正感觉到,如此,起码不会留下遗憾。
 
 
       情操
 
       看到一篇文字。说平淡吧,有一些色彩;说绚丽吧,却又显得低调。说不清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你能感觉到的,是你的心会因此而静谧,静谧中又泛滥出一丝绝美。这种绝美映射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所谓的“情操”。如果一篇文字的态度,能让你感到时光静好,这就是一个作者自身品格的力量了。
 
 
       心的机敏程度
 
       一篇文章,在一开始预设下明显的伏笔,在最后揭晓自己的答案,看你能不能与之合拍。若是能够,就是你“心的机敏程度”是足够的。如果一篇文字,着重强调这样一种语势,而将这种机敏的暗示发挥到极致,这便能够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体例。
 
 
       小巧玲珑
 
       遇到一首单纯的爱情小诗。不是篇幅小,而是文字的内核,显得小巧玲珑。文字注重的不是技巧,而就是这颗小巧玲珑的心。这是一颗外表看似清淡,但内里则波涛暗涌的心。这颗心,带动了文字的修辞,以及情节的推动。也是这颗心,使得读者感觉到文字表达的痴恋与坚决。没有这颗心,文字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们要更关注这颗心,这种心理。因为这很可能就是每个人在青春年少时,都曾有过的对爱情,最崇高的向往。
 
 
       童心
 
       有一些诗,看似是以儿童的口吻写的,但这是儿童诗吗?不要被表象骗了。这不是写给孩子看的东西,而恰恰是写给,对自己的童年还无法忘怀的成年人看的。有时候童心未泯也不是真有童心,而是舍不得就这样地长大了。而其实呢,一个人保有童心是十分重要的。鲁迅若没有童心,怎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说,童心即是文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童心给人带来的作用,叫做激活。一旦被激活以后,尘封的创造力便又都复苏与茁壮起来。
 
 
       感动的持续度
 
       有些诗句虽然动人,但就在刚感动完之后,便觉得这些话在另外的地方也听过。同时感觉这文字之间彼此的契合度还不够。更为高端的读者,不会满足于这种程度与文字搭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作者能够精益求精,写出更高品质的文字。
 
 
       气场不能虚
 
       我们要特别注意,文字的气场不能虚,不能让某些东西不踏实、悬在半空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叫做瑟缩。比如作者已经不是那么年轻,却还要表现一份最原始的纯真。对此便会不自信。你想尽量找回,但最终你或许都没有真正地找到。作为一个表达者,要动的是心眼,而不是意志。一个成熟的作者在描述事物的时候,应当像是一架搜索引擎,自己不动,而纵览天下。而不要做一个追逐者,你是在写诗,不是在探案。如果纯真已远,你要做的,就是把脑海里纯真的记忆再回忆一遍。如果感觉还不够,就找一些相关的电影来帮助回忆。有些时候,与其漫无目的地找,还不如告知世界,自己在哪里。或许很多东西,就会自动地前来。
 
 
       穿透心结
 
       一篇文字,行走在人文的轨迹里,由此穿越的,或许是许多的情节,但真正穿透的,更是许多的心结。心结一旦被打开,沉寂许久的热烈就会喷涌而出,于是文字才能在平静的表面下,暗藏激烈。
 
 
        诗意属于能感受到它的人
 
       诗意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或者诗意是不是一种在特殊的人群里才被认可的东西?我个人的想法就是,不管别人怎么看,只要你自己能感受到诗意之美,你就是它的受益人。与其他的人以及其它的事,并无关系。
 
 
       返璞归真
 
       一篇文字清晰简练的感觉,贯穿了季节,也贯穿了人的思绪。应该说,人们的生活一开始是简单而单调的,所以渴望活得复杂一些、富足一些。但是真正活明白了以后,便又渴望从复杂中逃离,活得简单一些、简约一些。我想大概就是这种指导思想,才使得作者创造出这样的文字,而这种思想,其实也影响着许许多多愿意去返璞归真的人。
 
 
       看世界的角度
 
       我只想说,看世界的角度,决定我们自身的高度。为何诗人能写出杰出的作品,那一定是他的血液里濡养着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超凡脱俗的程度,以及与原本的世界相互维系的方式,决定了一个诗人最终能将这个超凡的世界,引渡向何方。
 
 
       链式文字的技巧
 
       复杂的作品,文字是相互勾结在一起的。而简单的作品,只是衔接。或者说,复杂的作品更像一张网,而简单的作品更像一条单纯的链子。但是,技法虽然简单,只要运用得当,文字的衔接可以因严丝合缝,而具有非常的咬合感。文字也可以因为表现出恰当的推进感,使得人的心潮,舒适地起伏。有了这两点,技法简单的短板也就被弥合了。
 
 
       入心与入骨
 
       有些文字写得挺透彻,但还可以更透彻。其实对于某些题材,你的形式在哪里,就要求你写到入骨的程度。而如果你顶多是写到入心,那就还有进步的空间。但就算是入心,也是看到了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只是在散发这种本质的时候,形式本可以更具穿透力。这是值得作者们去思考的。
 
 
      基本功
 
       什么是基本功?用最老旧的手法写出好的作品,这就是最显功力的方式。这很难得。因为你不会见到哪个身家过亿的人,还开桑塔纳。有钱人一定会开更好的车。但是什么是车王?舒马赫给他任何一辆车,都能驾驭地很好,就算是桑塔纳也是一样。而一个作者,用自身娴熟的技巧,把“桑塔纳”开出了“跑车”的感觉。这种惊艳,才更值得人去震撼。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