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时光倩影(东汉五首)_新诗_文狐网

千年时光倩影(东汉五首)

孙晓荔|395497次浏览|个人主页

——组诗系列选五(东汉)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女子,她们生长在不同的时代,伴随着历史发展的车轮,见证着中华民族在岁月长河中历经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 她们的身后,横亘着每个时代宏大的背景,奔腾着沧桑岁月巨大的洪流,滚动着厚重历史沉浮的烟云……
      她们是女儿,也是母亲,或帝王之妃,或庶民之妻。她们婀娜动人、袅袅婷婷,行走在时间的长廊,寻寻觅觅, 或站在权利的巅峰,或隐于市井的角落,或流于边关的风沙。她们羸弱的双肩,负重致远,哪怕陷入命运的谷底,也要开出最美的花朵。
       丽影千重,春风吹梦,回眸一笑,已是千年……
                                         ———题   记

 

阴丽华

仕官当得金执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后汉书•皇后纪》

 

       时光凝固在

       两千多年前那个春天的午后

       阳光明媚

       牡丹盛开

       那位美丽善良的阴家姑娘

       对青年刘秀的

       回眸一笑

       定格在时间的彼岸

 

       比牡丹更高贵

       比桃花更娇艳

       她是刘秀心中深情的眷恋

      《后汉书》泛黄的书页里

       藏着千年前美丽的爱情

       藏着千年前的倥偬戎马

       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

       名垂千秋

       刘秀金戈铁马身披甲

       奔驰在时光深处

       嘚嘚的马蹄声

       撞开了已然沉寂的

       汉王朝大门

 

      宛城与阴家丽华的琴瑟约定

      因战事暂时中断

      郭美人是事业成败的筹码

      一门无可奈何的政治联姻

      使得英雄难过此关

 

       贤淑如阴丽华

       成全夫君与郭美人之约

       把皇后之位

      谦卑退让

 

       岁月流转

       东汉开国皇帝

       允冠百王①

       光武中兴

       治国有方

       他的身畔

       是阴丽华温暖的陪伴

       以及最深的懂得

 

       琴瑟和鸣

       牵手百年

       历史字面上的光武盛世里

       飘逸着阴丽华纤纤的背影

       她终有皇后的荣耀

       也拥有卢家莫愁②的寻常清欢

 

       温柔一笑

       点亮了

       东汉王朝的和谐序章

 

注①刘秀在位期间,民生安定,复苏经济,轻徭薄赋,勤政爱民,倡行节俭,开创了“光武中兴”的治世。历代史家对其多有称赞,如王夫之称“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毛泽东称其为“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

②卢家莫愁: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明德皇后

 

       明德皇后(40-79年)马氏,史佚其名,世称“马明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将领马援之女,汉明帝刘庄的皇后,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及第一位著书立说的皇后,被誉为“女中尧舜”“两汉皇后之最贤者”。著有《显宗起居注》一书,开创了“起居注”这一史书体例之先声。         ——序

 

                         

        汉宫

       烛火摇曳

       华丽的绸缎上

       那些金丝银线

       被一双纤手重新织成

       朴素的经纬

 

       国泰民安的“明章之治”

       在史书的竹简上

       没有她的名字

       而在时光的罅隙中

       在汉宫的青石板上

       却回响着她为国思虑而徘徊的跫音

       墨汁拜谒出《显宗起居注》

       她被注上“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的标记

       如瀑的月光漫过她的指尖

       我们听到

       她轻声的叹息

 

       梦回往昔

       扶风故里的风

       飒飒作响

       父亲伏波将军的马蹄声

       早已远去

       置身汉宫 

       置身时间的此岸

       她默然裁去整个王朝的奢靡

       皇后之尊的无华布衣

       点亮民间袅袅的炊烟

       绽开黎民百姓富足的欢颜

 

       千年后的黄昏

        我拾起一片绚丽的晚霞

       那是她

       绣进时间纹理中

       历久弥新的生命之光

 

邓 绥

        

       邓绥,东汉和帝刘肇第二任皇后,东汉“六后临朝”中的最贤者,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被誉为“皇后之冠”。邓绥兼通天文、算数,曾引导蔡伦改进造纸术,任用张衡研制浑天仪、地动仪等仪器,锻造中尚方弩机、拓建大型军马场以提升军备力量,创办史上最早的男女同校学堂;又命许慎矫正文字,推动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问世。苏辙称之为“和熹盛东汉”。              ——序

 

       我握着这支写诗写史的笔

       来到东汉和帝的时代

       遇见了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你

       肌肤莹洁

       身长七尺二寸

       好似玉树临风

       我的笔墨

       凝固在时间的深处

       再也无法挪动

 

       41年的传奇人生

       16年的“女君”生涯

       需要多少卷轴来写完

       我细瘦的文字

       在你的翩然背影之后

       显得苍白

 

       出生名门的你

       自幼饱读诗书

       教养深厚

       被选入宫中

       作为贵人

       你手捧书卷

       拜学在才女班昭门下

       像一个青涩的女学生

 

       谦卑礼让的你

       幸运成为皇后

       和帝驾崩

       你勇敢地

       撑起了东汉王朝的江山

 

       频发的灾难

       挑战着年仅25岁的你

       临危不惧

      大力救灾

      平息内外忧患

      扩张领土1840里

 

       我听见

       班昭对你谆谆教诲

       造纸的蔡伦

       地动仪研制者张衡

       还有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的编者许慎

       这些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

       竟然有你推动的力量

 

       我也想走进你创办的

       史上最早的男女同校学堂

       透过古色古香的窗棂

       看看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春花秋月

       听听一千九百多年前的鸟鸣清唱

       展一纸一笔

       画一幅水墨丹青

 

       文字太瘦

       我沉默在千余年后的黄昏

       山河无恙  

       海晏河清

       在月色里

       在晨光下

       我轻轻触摸千年前

      一位女子不凡的风骨

 

班 昭

 

       班昭(约49年—120年),字惠班,史称“班大家”“曹大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才女,中国第一位修撰正史的女史学家,世界最早的女教育家、女数学家、女天文学家,兼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女”。她接替相继去世的父亲班彪、兄长班固,整理、撰写《汉书》,使得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得以流传;《汉书》亦称“班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序

 

       太史公完成《史记》之后的

       时间缺口

      缓缓走来了班氏一族

 

       从一千九百多年前

       打包过来的《汉书》

       里面藏着汉高祖元年

       至王莽地皇四年的春花秋月

       更藏着修史的班氏一族

       之悲欢离合、辛酸荣辱

 

        父亲和兄长相继离去

        羸弱但满腹才华的班昭

        面对未完成的《汉书》散落的卷轴

        她无声哭泣

        那一刻

        她是自己的帆

       也是自己的此岸和彼岸

        她是自己的方向

        也是漫漫人生路上

        孤独的旅人

 

        在东汉王朝的东观藏书阁

        美丽娴静、博学多才的“曹大家”①

        是王后嫔妃们尊敬的老师

        教授儒家经典、天文、数学

        撰写诗赋

        她无所不能

        《大雀赋》《东征赋》

        《女诫》……

        ——翻动着她那笔底波澜

        胸中层云

 

       《史记》泊在时光的深处

        太史公用血泪撰写的文字

        只抵达了汉武大帝的码头

        岁月忙着卸载故去的人事

        也忙着迎来新的旅客

        历史依旧沿着时间的航向

        扬帆

 

       东观藏书阁

       夜夜孤灯寒照雨

       窗外

       深竹暗浮烟

       孤灯前孤单握笔的身影

       就是勤奋著书的曹大家

       可是她是班昭

       是班家最小的女儿

       她又是令王后嫔妃们

       仰望的旷世才女

       学识之渊博

       前无古人能及

 

       我也想走进她的课堂

       聆听她的教诲

       我也想阅读那些飘逸墨香的

       新鲜出炉的文字

       触摸《汉书》的冷暖

       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

       我只能在她的身后

       在一千九百多年后的一个夜晚

       用几片瘦薄的文字

       抒写千年以前

       关于她的传奇

 

①曹大家,即班昭。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却早年守寡。其兄班固去世后,汉和帝赏识其才华,令其续写《汉书》,又担任皇后和妃嫔们的教师,被尊称为“大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收徒授业的女教师。

 

蔡文姬

 

       父亲蔡邕的《汉书》残片

       遗失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马蹄下

       最卑微的诉求

       只是想如太史公一样完成《史记》

       哪怕黥首刖足

 

       然而血染的《汉书》残片

       在乱世中散失

       从此五千年的中国

        少了一部珍贵的史书

 

        女儿文姬

       孤雁哀鸣  无枝可依

       她的命运

       被匈奴人拆成两半

       一半种在大汉的山河里

       另一半随马群游牧在草原上

       她深藏在骨血里对故土

       深浓的乡愁

       随大漠上无助摇曳的小草

       流淌成哀婉的《悲愤诗》①

      《胡笳十八拍》

       打在时光的背脊上

       拍拍都是流血般的生痛

 

       草尖上的露水是未干的墨

       文姬的哀怨冷暖

       是开在草原上血色的花朵

       十二年的游牧生活

       被南飞和北归的惊鸿倏然划过

       她默默低首

       用胡笳吹出好听的旋律

       令膝下两个孩子欢喜

       每个音符

       都在缝补着破碎的版图

 

       当曹操的使节撕开风沙

       她已数过了十二年轮

       每一轮都是卡在喉间的痂

       孩子的啼哭比刀剑更锋利

       深深刺痛她的心

       骑在回乡的马背上

       她频频回首

       骨肉分离

       耳畔是孩子的哭泣

       藏了十二年的汉字卷轴

       在胸口焐成胎记

 

       归来  

       故乡的土地结着薄冰

       她的影子比风还轻

       只有熟悉的焦尾琴认出了她

       哦,是的

       齐桓公的“号钟”

       楚庄王的“绕梁”

       司马相如的“绿绮”

       蔡邕的“焦尾”

        ——“四大名琴”之焦尾琴

       系出父亲蔡邕之手

       此刻  在声声哀鸣

       声声喟叹

       琴弦上簌簌掉落的

       是文姬支离破碎的思念

 

       月光

       掠过她眼角的皱纹

       而她的情思

       始终在弦上活着

       在诗行里呼吸

       剖开时间的茧

       让每个走调的音符

       在岁月的长河中

       谱成命运的流觞

 

注 ①:《悲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长篇五言叙事诗。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