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又一个春天已成为过去,感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惜春,是此时的心情。好在还在五月,好在夏花也盛。
如今越来越赞同的一句话就是:生命是用来体验的。
体验可以有很多形式,看花就是其中一种。
人生最长不过百年,但是体会微小细腻的感觉就可以增加它的广度吧。若这体验是愉悦的,那人生就丰盛起来了。
今年立夏后第二天,我们四位陆续退休的发小也是同学好友相聚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大家一起包饺子做饭,谈天、看花,虚度了一天的好时光。相信这是生命的一次特别的赠与。
我想,应该感恩。感恩岁月,感恩健康,感恩友谊,感恩无愧工作和社会责任后的退休生活。
午饭后的下午茶时间,我们相约讲述一段与花有关的经历见闻,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想起,有好多次,与母亲一起赏花的情景。
想到母亲,是从想到那条回家的路开始的。
那时我每天中午几乎都去离我工作单位很近的母亲家吃饭,那是上下班必经的一条小路。短短的,不足200米,沿路多树,樱花,梨树,紫叶李,梅桃,春天是从这里的花红叶绿开始的。夏天午间,走在绿荫里,总是蝉噪亮烈,偶尔还可以看见一只悠然散步的戴胜鸟。秋风也是从这里开始吹的,某个雨后时刻,几片叶子带着雨滴洒落在尚着凉鞋的脚面,若留意,就知秋了。冬天,树叶落尽,小路变得爽净而孤寂,那些随着家人上学的小孩,在卵石路面呼啸奔跑,到尽头再规规矩矩走到车水马龙的街上去。
每天午间下班,我从这里去母亲家,饭后再经过这里去上班。
每天从此经过的这二三分钟,太平凡,可又略有不同。现在想来,那条小路也是对母亲、对家的一个记忆通道啊。
有一年四月的午间,我回家吃午饭,正是姹紫嫣红的时节,满目鲜花盛开,我就先在院落里看花拍照,看够了刚要上楼,抬头见母亲在楼上厨房做饭,也在看着我看花,她微笑着指着一个方向的远处喊:那边!我看过去,果然看到一株火红的贴梗海棠还没拍到。还有一次,母亲说看到了一种从来没见到的花,要带我去看,然后我就随着她去了般阳小区的最北边,看到了一棵红色的木槿。
那时总以为可以这样一直走下去,好像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一病不起,她会离去。
岁月是一条河,河水会流逝,河边的母亲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2017年春天,我母亲那时76岁,半个身体已经不能行动,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有一天,轮椅上的她目不转睛地看向窗外那一树树美丽的晚樱,忽然伸手做出写字的样子,在旁边陪伴的弟弟会意,想到前几天为了辅助她的表达,买来的写字板,递给母亲,母亲接过去,用仅能行动的左手,吃力地写下了好像早就打好腹稿的三个字:花开开。
这是她一直到五年后的离世,唯一的一次书写。
从那以后,我时常在想“花开开”这三个字的意思,“花开”是一个意思,“花开开”是更深一层的意思,她是希望花继续开下去啊。
我忽然理解了一种心情叫做:悲欣交集。那应该正是她当时的心情。
弘一法师写下的这四个字,我突然在那个情景里有了一悟。
生命如花,喜悦她的美丽而悲伤她的短暂。
有一时家里长寿花开得盛,吃饭时,轮椅上的母亲望向阳台,指指那些十分足色的红花,又转头看看我,我会意,去拍花。拍回来给她看,看了好一会,她笑,仿佛说拍的好,就应该这样继续开在手机里。
还记得2022年春天,她最后一个生日,正是鲜花盛开的人间四月天,但是由于疫情管控人员流动,家人没能像往常那样聚会给她过生日。中午,我从花店买了一束红色的康乃馨回家看她,当我把鲜花放到她枕边那一刻,她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一个微笑,继而又流下了泪水。嘴中喃喃诉说,虽然含混不清但我看得懂那种表情和语言:她在感慨我是真的懂她。是啊,生命如花,花也如她,在我眼中母亲所有时刻都美,哪怕病痛卧床,那怕衰弱之极,那束花就是生命永远的体面和尊严。
七个月以后的一个冬夜,母亲含笑睡去,去了另一个世界。
如今母亲往生两年半,我还时常拿出那天她坐在轮椅上抱着那束花时,我与她的合影,感受她当时的所思所想,每当看到她那感动的表情,我会流泪,但又欣慰,我庆幸自己那天没有偷懒没有拖延亲手给她做了一碗长寿面,给她献了一束鲜花,做了一件无比正确而意义非凡的事情。
母亲走后第二年的五月,我梦见她写来长长的信,醒来信的内容不记,但仔细回味,字里行间是喜悦的,如同看花的心情。当天我画了一幅蝴蝶兰,作为礼物送给她。我想,我学画画这事,母亲是不知的,若有知,喜欢花的母亲也一定喜欢我画的花,我想那幅画就作为给她的回信吧,若有感应,在她的梦中也一样可以收到。
五月的花园里,夏花盛放,我们四友人相聚赏花,置身传说中的好时光。看看吧,月季明艳,蔷薇娇美,铁线莲说着今日晴朗,海棠是旧时光里柔软的爱心……这是属于我们的自己的花,每一朵都是永远的康乃馨,充满母亲般的温馨和力量。作为母亲、作为女儿,这些颜色这些芳香是我们生命中最恰如其分的自我展示。
写完此篇正是2025年5月11日,母亲节。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