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狐头条

首页 > 文狐头条

用心陪伴 静待花开----亲子教育公益沙龙在京成功举行

作者:cnwenfox      阅读:34090      更新:2025-05-20

 

文/张波

 

       华人家庭的陪伴智慧,藏在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里。汇聚教育智慧,共话亲子成长新篇章----2025年5月18日下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文狐网主办的“用心陪伴,静待花开”亲子教育公益沙龙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海内外教育专家、华文作家与家长代表,通过线下主题讲座,线上跨国连线,互动分享等形式共同探讨新时代亲子教育办法。  

 

中国华侨出版社杨伯勋社长致辞

 

       中国华侨出版社杨伯勋社长在致辞中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教,通过言传身教,也就是亲子教育方式,把优良品德和良好祝愿,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继承优良品德和养成良好习惯,成为国家、社会优秀成员。“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就是亲子家教的典范。杨社长还提到,中国华侨出版社是国内唯一一家重点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专业国家级出版社,很重视教育类图书出版。已出版的一批精品教育类图书,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出版社今后会继续出更多的精品书,为提升教育质量做贡献。 

        接下来,会议主持人、文狐网总编辑方敏介绍了活动背景。她给大家介绍文狐网从六年前关注家文化,并持续推动着家文化系列的非虚构征文,已经完成“跨国婚姻”、“反家暴”等选题。今年三月,网站启动了家文化系列“亲子教育故事”的非虚构征文,通过全球华人家庭的亲子教育故事交流,汲取智慧,共同为亲子教育贡献力量。方敏强调本次讲座旨在回应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迫切需求,倡导“用心陪伴”的教育观,呼吁家长以科学方法陪伴孩子成长。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主旨发言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以“家教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为题,提出了世界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和国家正在迈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历史性的交汇点,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思考。杨会长强调,今天家庭教育的文化和思想,是中华民族家风家教历史文化经验和智慧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在一定时期家庭教育基础上伴随社会改革发展而呈现的。她结合学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阐述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内涵与特点,强调为家教子与为国教子的有机统一,家庭教育的核心要义是立德树人,家长需承担起主体责任,并给出一些尊重差异,平等交流,相互促进等一些具体方法,尤其是杨会长提到” 掌握家庭教育五六九”更是受到与会家长们的好评。

 

朝阳区凯文学校田敏校长主题发言

 

       作为本次沙龙的主讲嘉宾,北京朝阳区凯文学校田敏校长以“学校视角下良好亲子关系的建构”为主题,结合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关于陪伴的话题、案例与数据,剖析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强调孩子成长目标从“三好学生”到“五育并举”,再到新时代通过五育融合塑造“大写的人”,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对教育发展的推动。同时还提出了一些亲子教育的原则:陪伴在先,教育在后,少用权力、多用规则,设计策略、培养习惯,随时鼓励、定期反思,多帮少管、供给资源,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等。为家长提供了多维度可落地的方法及颇具建设性的教育举措建议。田校长还就作为新时代的家长,怎样做到“放心,但不放弃,放手但不放纵,放下而不越界“这样的深层次话题,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基础教育专家视角下的青少年身心灵成长课,现场的分享以优质内容与创新形式助力家庭教育生态建设,传递科学教育理念,引发了全场共鸣。

 

海外作家安静视频发言

 

       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跨国(地区)连线,让作家代表线上分享教育智慧与文学里的亲子密码。

       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协副会长、作家杨慰慰在连线时说,她在美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看到中美在教育体系以及亲子关系方面的差别。她认为评价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除了关心他们的学科分数之外,还要综合考量孩子其它的能力,比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才能、人格提升等,这些方面都是华人家长应该关心的特质。亲子教育也需要社会的参与,特别是学校和社会对孩子成长的关心和实际的支持很重要。

       中国香港儿童文学作家潘明珠分享她策划不同的活动,文学、语文项目进校园,其中有“广播剧工作坊”项目。学生通过广播剧聆听,分享讨论,可以有多元思考,德育培养,体会广播剧的乐趣和深义。对亲子活动及沟通,潘明珠认为聆听非常重要。“听”在香港繁体字是写“聽-耳王加四一心”,即是耳朵有如一个王者,我们要十分的投入去聆听、细听,并从四方八面摘取材料、资讯,活动中一心一意,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欧洲华文笔会会长、奥地利华文作家安静通过在对女儿的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讨论了数字全球化时代下少儿心理健康面临的普遍挑战,以及跨文化家庭在子女教育过程中遭遇的双重文化冲突,指出海外学生在身份认同与教育期待方面的特殊压力,呼吁在东方的高期待与西方的自主性之间,寻找一条平衡心灵的道路。 

 

宝妈晓媚在现场与专家交流

 

       在沙龙互动时间,多位学生家长就亲子问题向现场的杨会长、田校长咨询。有些家长在反馈中提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降低期待,欣赏成长的过程”。 现场气氛热烈,金句频出。正如活动主题所言:“用心陪伴”是教育的姿态,“静待花开”是家校的共同信仰。

       会议结束后,嘉宾们对“亲子教育”依然有说不完的话。这场有特殊意义的对话不是答案,而是开启了一扇门。愿为人父母者都能守护好人类天使的翅膀,而非修剪翅膀的人。教育不是一场抢占高地的战争,而是一场共同成长的修行。希望这场春日里的思想盛宴,为万千家庭播撒下科学育儿的种子,静候未来繁花满枝。

 

会后部分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