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名家访谈

首页 > 名家访谈

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

作者:admin      阅读:54668      更新:2020-07-20

 

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

——专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

 文/魏锋

 

 

  "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像柳青那样深入生活,像他那样为农民写作,力争让新作品有筋骨、有温度、有情怀、有高度。”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90年代从通俗文学转型走上纯文学守望乡土的道路。在“一边写作一边到农村里去”的写作方式中,以乡土作家的敏锐触角捕捉着时代的风云变化,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不断发现新乡村、新事物、新农民,笔下一次次塑造出惊天动地的农民新形象,反映农民精神诉求、谱写农民命运,与何申、谈歌一起被称为河北文坛“三驾马车”写入当代文学史。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关仁山的创作世界。

 

    农民可以不关心文学 但文学不能丢掉农民

 

  “劳动使农民具备了土地一样宽容、博大的胸怀,他们永远在土地上劳作,像是带着某种神秘的使命感,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不曾失去希望和信心。”关仁山说,一直以来,他对柳青小说《创业史》里的“梁生宝”怀有敬意,也一直在寻找今天的“梁生宝”的形象。从“中国农村三部曲”到“绿水青山都是金山银山”等创作中,关仁山一直坚持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不断致力于给农民、给土地立传,探索时代在农民身上留下的印记。

       在文学创作中,关仁山一直践行着自己独有的创作理念。以大学生回乡创业为蓝本的中篇小说《红月亮照常升起》之后,关仁山创作了一系列农村题材文学作品,从越挫越勇的“种粮大户”鲍真,到探索农民新出路的金沐灶,再到新时期向青山绿水要“金谷银山”的范少山;从渤海之滨的“雪莲湾”,到广袤的冀东平原,再到雄安新区安新县王家寨(三卷本长篇小说《雄安、雄安》),关仁山的创作始终与时代同步,扎根人民,为时代而歌。一部部巨著描写了传统与现实的冲撞、文化间的冲撞、人性中的冲撞。
       继“中国农村三部曲”创作之后,关仁山偶然获得一个故事素材,讲一位农民寻找家乡失传的金谷谷种,历经曲折甚至不惜从家里老人的墓中掘出了随葬的谷种,拿到北京农大孵化成功的经历。他深受触动,并由此创作了描写和反映当代中国北方农村改革发展和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现实题材精品之作《金谷银山》。

      “这是谷子本身的价值,更是包含着我们民族不屈的力量。”关仁山说。文学批评家孟繁华认为,《金谷银山》用大红大绿的色彩描绘了中国北方一幅绚丽的画卷。“金谷银山”,是乡土中国的梦幻,“披金挂银”是乡村吉祥的福音。主人公范少山是新时代的农民英雄,是新时代的“梁生宝”。残酷的生存环境与美好的心灵图景形成巨大的落差,不同的是,他在白羊峪建构的不是一个虚幻的文化乌托邦,而是一个巨大的、触手可及的金谷银山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同时也是精神的世界。

     《金谷银山》出版后数次再版。该作品入围2017年“中国好书”,并人选2018年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2018年12月获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大奖,也将被拍摄制作成45集的电视剧搬上荧屏。
      “作品只有写了人民的心声,连接了这个时代人民精神的连接点,才会有共鸣,才会有读者。你的作品离他们越远,读者越会背叛你、离弃你。尤其是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文艺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这样的高度下,如果中国作家对现实冷漠回避,都在写以前的事,都在写历史或者写小生活,写咖啡屋,对现实没有热情,将来谁来记录这个时代?”关仁山如是说,文学创作不能只停留在“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这一主题,要为他们找到精神的出口。作家最重要的是通过重建的方式写人物,写人物的灵魂、人物的观念、人物精神的变化,打通传统与现实、历史与当下、“离开故土”与“回归故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作品才更有力量。而对农民,要怀有敬畏感,这样创作者的作品才有可能感动人,才有共鸣的基点。

 

        抒写大时代,反映大时代

 

       从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关仁山的每一部叫得响的作品,都与改革开放、时代变革息息相关。

       在采访中,一口唐山丰南话的关仁山一再强调“为人民写作,为时代鼓与呼”。他说:当下的现实,既复杂难辨,又变动不拘。直面这样的现实,其实难度很大。难点在对时代生活的认知上。如何深刻认知当今变动的现实与复杂的乡土,是作家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难题。
     “作家的内心要不断调整,要有激浊扬清的勇气,还要有化丑为美的能力。自己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还要在反思中给人民以情感温暖和精神抚慰。这其实是精神层面上双向互动。作家所需要的这些精神力量,要经常补充,不断更新,办法就是要到时代的洪流、基层的民间和普通的大众中吸取精神力量。”关仁山认为,对于作家来说,要有面对现实写作的勇气。
       从唐山地震的幸存者到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他一开始就将创作的视角投向这个行进中的、急剧变革的时代。“那一年我只有13岁,被埋在废墟里4个多小时,幸亏柜子顶住了房梁,才没砸住我。”关仁山说,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永难忘怀,他也以此为题材相继创作了短篇小说《非常爱情》、中篇小说《北方图腾》,并与作家王家惠合作创作了长篇小说《唐山绝恋》。
     “汶川力量就是中国力量,唐山精神就是中国精神。”2008年汶川地震叩响每位国人的心弦,关仁山深入震区、不眼不休,连续18天夜以继日写作,写就了32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深刻挖掘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中发人深省之处,比如政府对生命的重视,对生命个体的心理治疗干预,高科技救援手段等,视角更加开阔,思考更为深刻,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和抗震精神的延续,荣膺“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如何概括新时代,怎么直面现实、直面灵魂,同时把握好讴歌与批判的尺度,将时代改革的话题转化为艺术话题,这都是作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关仁山说,对一个时代的表达,不能是直接地喊“大悲喜”,而是要用形象的血肉来表达它。写时代并不一定要写黑暗、写堕落,极尽批判,而是要深刻感悟时代的现在进行时,写出时代的正面照。
      关仁山指出,作家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变动不居的生活中,人们面临的精神困境是新的,问题是新的,人的精气神是渐渐变化的。同时也要重视历史的逻辑、注重文脉的传承,过于强调其新,容易滑入猎奇的反艺术轨道。在考察新事物时,还得细致考量心灵、道德及文化层面的内涵。在这个层面写新生活中人的命运,那些新的特殊东西便有了普遍性。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体验生活也是品读生活,品读生活就是品读自己。”多年来,关仁山先后在故乡唐山挂职村副主任、副县长等体验生活,在北京昌平曹碾庄和燕山深处长城脚下的白羊峪体验生活,新时代农民的创新精神深深感染了他。由此,关仁山开始对农民进行深入采访。半年时间里,关仁山实地走访了50多位农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

      《金谷银山》就是一部代表作,它是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大背景,描写衰败的乡村如何在新时代下艰难地复活,新时代农民如何融进城市发展的长篇小说。书中塑造了范少山等一系列勇敢坚强、勤劳致富的新农民形象。关仁山解释说,“之所以称它为转型之作,是因为一方面,小说中所书写的是党的十八大之后至十九大召开这段时期中国农民的创业奋斗史,这五年是我国社会转型最为关键的五年;另一方面,原来我写‘农村三部曲’时笔触有些沉重,这部作品以轻写重,以实写虚,语言接地气,读起来轻松有趣,是一部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农民也能看得懂的书。”
       在《金谷银山》创作谈中,关仁山认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充沛的感情积极拥抱现实生活。有了深厚的生活积累,对时代生活进行了充分认知、理解和提炼,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书写中国经验。他坦言,塑造当今时代的“梁生宝”一直是他的理想和目标。
     “心中装着人民,写出精品力作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的创作离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多不足,为此要不懈努力,以精品力作回报时代和人民的期待和召唤。”在文学创作中,关仁山把艺术生命的“根”深扎在现实生活的厚实土壤中,脚踏大地去创作。“作家要通过写作来安慰自己、温暖别人,给自己增加一点点信心,减少一点点疼痛,这是我们的责任。要唤醒潜伏在体内的情感,替失去尊严的人找到尊严,替绝望的人找到希望。文学要有这功能,如果没有这功能,就失去了艺术价值。”

       关于今后的创作,关仁山说,他会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继续前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020年5月1日《新华书目报》

 

作者魏锋,陕西省彬州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微风读书会”微平台主编,“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入选作家之一,《中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代表作品:《春天里放飞梦想》《微风轩书话》《俯瞰文学高原——评论家李星文学评论生涯与陕西“茅盾文学奖”三大家》等,评论文章曾入选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分析,文章曾在《人民文学》杂志海内外游记征文、全国报告文学征文、全国职工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