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权利被仰视_杂文时空_文狐网

当权利被仰视

李武恒|32500次浏览|个人主页

       协调电厂的基金征收事,说来事情很简单,去年省政府发了一个令,改煤运公司设卡收取煤炭出境费,为税务局直接从煤矿征收,谓曰源头管控。这事似乎很合理,很科学,从根本上杜绝了一路煤检的跑冒滴漏。但是,就是这样一桩好事,由于部门间协调不好,实实地把企业折腾个半死。

       政府令是去年三月发的,四月执行,而税务局作为代征单位,四月发文,五月执行。一个月的执行准备时间,当时代表省政府的财政,对税务的发文也是认可的。一年来,就这样以税务的规定执行下来。而今年又横空冒出个煤监局,据说这是以省财政为主成立的新单位,人员大多来自财政厅子女。煤监局开门三把火,浩浩荡荡下来稽查,一查一个准,电厂四月的基金没有缴纳,全省许多电厂如此算下来,成绩大大的,上亿的漏征。哈哈,煤监局兴高彩烈地向省政府汇报一番,得到省府赞许,并再次实锤了成立煤监局的重要性,正确性,兼大欢喜。苦不堪言的是电厂,明明是你未征,偏要定义为未交。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再三说明,无济于事。必须补交,还要罚没滞纳金。税务局心知肚明,但又不能隔了财政向省府反映,那样不就是告了财政了吗?而财政呢,由于煤监局已经向省府汇报过了,不好再说纠错的话,强调以政府令为准。事情一直拖延未果。接下来,电厂的帐户被封了,再不启封将连工资也发不出,煤款也付不出,还发个鸟的电。于是又协调,放行两天,办完再封。嗨,这些高高在上的官僚!

  工作需要,常常与企业打交道,耳闻目染,见惯了企业对政府的仰视。如果是从敬仰的角度出发,也还算好。但这样的仰视,往往是出于畏惧和求情的心理,这就有些可悲了,它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民主建设进程,标示着一个政府管理质量的好坏。毫无疑问,企业是创造经济效益的,企业对政府处处畏惧,时时存有求情心理,那败坏的不仅是风气,也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好进步。​ 

     政府门类齐全的庞大部门,到企业执法也好,检查也好,那叫下企业,是从高处下到低处,身份自然是高高在上,被企业捧着、供着,吃吃喝喝自不用说,有的还要稍带些“好处”回来,方显其作为和能耐。而企业到政府办事,那是一副有求于人的面孔,一趟一趟地跑,还得小心翼翼,陪着笑脸,甚至还得“出点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格局出现,这要从双方面讲。一方面,各级政府从制定政策到组织实施,掌管着绝对的权力,权力被不正当地利用,就变成了权利,有利就办,没利不办,那管应该不应该,企业哪会知道那么多,就是知道了又去那里讲个明白?等你讲明白了,什么都误了,损失的还是企业,倒不如“出点血”来得痛快。另一方面,是因了执行政策法规的不严肃和漏洞所在,企业明明知道这样办与那样办的不同,于是主动使出种种招数,求得网开一面,获得好处。如此双方面作用,权力便被企业仰视了,仰视的结果是,政府个别人和企业做到了双赢,都得好处。而践踏的是民主廉洁的环境,破坏的是政策法规的严肃性。​

  政府与企业的这种关系,虽然不是绝对的,大面积的,但还是很严重的。究其根源,一是封建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的封建观念,在人们思想深处仍然存有衙门至上的残余,平等民主的理念薄弱,管理与被管理者,以一种不平等的,怕着的,求着的,供着的关系出现,不管行为对与不对,首先在姿态上就表现出了屈从的嘴脸,民官间的奴性始终不得清理。二是利益驱使,缺乏监督。由于人治的成份仍然偏大,反映在政策法规的执行上,人为因素多,漏洞多,大家都去讨好处,你不这样做便吃定了亏。因而常常是好端端的政策走了样,好好的事情办不好。徜若企业都能按章办事,理直气壮行为,怎会有官员的趾高气扬,怎会有执法者的索贿受贿。徜若执法人员都能一视同仁,同样也就没有了这样那样的不规行为。几个徜若的不存在,关键的又是缺乏有效监督所至。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建立服务型政府已经叫喊了多年,可是真正伏下身子转变作风,一心一意去服务,全心全意去尽责,实心实意搞透明,差距太大了。仍然是以行政管制为主要手段,以官本位、权力本位为基础,其它的好听词,只是说说而已。

  企业的活力和效益,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可以说全社会的开支都压在了企业的头上,许多企业已经是不堪重负,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又直接影响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这种政府奴役企业的行为,不仅是可悲的,长此下去,也是十分危险的!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