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籍成为澳洲公民是双向选择,有少数人能入,自己不愿意入;多数人想留但留不下来。对普通百姓来说,每一种入籍方式,都要脱层皮。另外,申请人必须拥抱澳洲价值观,不能一边反对澳洲一边移民澳洲。宣誓了,不照着誓言做,就是骗子!不是骗新乡,就是骗原乡。总之,违规爱国,骗了一国。当然,口是心非的人不少;他们只看重澳洲福利,别的不要。
需要参加入籍考试。考题涉及澳洲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我觉得考题比较简单,简单得,好像坐直升飞机,可以立刻原地升空。几十分钟的题,十分钟做完,立刻收到结果,满分。并有提示,告诉我如何走程序。正常上课的留学生,复习复习都能考过吧。当然也有人整场抠鼻子摸脑袋结果不及格,挂了人生最大的一科。甚至有英语为母语的人,比如印度人,考几次都过不了关的。觉得奇怪。一想,华人中文好吧,但考语文还那么多人牛头不对马嘴呢。一笑,就想通了。
在原乡,我觉得自己英语很棒。进了悉尼大学,发现无论哪个国家的留学生,水平都不差。很多华人从小进双语学校,英语好得不得了;要不就是儿童时就出国读书,原乡的口音很少;水平最高的当然是移民二代。
2014年,我到澳洲8年了。好快!
9月17日,是一年一度的澳洲公民日(Australian Citizenship Day),即将成为澳洲公民的人,当然要庆祝这一节日。我们那一批,入籍仪式定在14点开始。大家准时来到政府大礼堂。秩序很好。澳洲不论什么活动秩序都很好。就我的体验,原乡驻澳领事馆,秩序要差些;室内不差,室外差;人们进门之前差,稍差。
参加入籍宣誓典礼的人大约六十名。应该是附近片区集中在一起的吧。那么有的人就已经等待了很久。门边有个接待处,我递上确认信和驾照签到,领取座位号,然后进入礼堂。座位上有宣誓流程、宣誓词、国歌歌词等小册子。前来祝贺和围观的亲朋占比较大。亲朋里面那个“朋”字要注意。我觉得华人圈整体还是不错的,尤其年轻人,多数都有爱心,很热心,不那么自私。个别老移民和老年新移民就难讲了,坏的专坑同胞。
新移民在前排就座。
台上有公证官、法官;还有小乐队。在音乐声中,典礼开始了。由一位政府官员主持,讲话,全体起立,坐下。不知道起立做什么。接着主管官员讲话。当然并没有作出什么重要指示,就是贺词,省去也可以。然后新移民起立,引导员一排排地带着大家上前,主管官员念一句誓言,大家一句句跟着念,有的人还拿着小册子呢。多数人把手放在左胸上;男的按,女的像是在捧,很神圣的样子。有装模作样的没有?我认为是有的,只是没看出来。誓言当然包括效忠澳洲之类的词句。大意是:从即时起,我宣誓忠于澳大利亚和它的人民,我认同他们的民主信念,尊重他们的权利和自由,支持和遵守他们的法律。宣誓完毕,官员念姓名,大家一一上前。服务人员赠送了一棵小树。小树约一尺多高,现在还在我们家后院里。官员递上公民证书,像奖状,我们接过来,然后签名,和公证官握手。从此成为澳洲公民了。有人给我们拍照。领证完毕,全体起立,唱国歌。
澳洲有两首国歌,一首是官方国歌《Advance Australia Fair(前进,美丽的澳大利亚)》,你知道吗?国歌!第一句居然是“全体澳大利亚人,让我们快乐吧!”然后是“我们自由年轻;沃土多产,供人拓垦,大洋围绕全境;遍地富含稀世资源,处处丰饶美景;让历代累积的步伐,使美丽的澳大利亚前进。让我们齐声欢唱,美丽的澳大利亚,前进。耀眼的南十字星下,我们并肩打拼,为了使我们的联邦,举世闻名。这里有无穷的原野,给远来的移民。让我们勇敢地连手,使美丽的澳大利亚前进!让我们齐声欢唱,美丽的澳大利亚,前进!”非常好听,抒情,温暖,没有杀气,不需要冒着敌人的导弹前进。暗想歌词作者是谁?被澳洲人整死了吗?你看,不知怎么就想到了田汉。还有一首“非官方国歌”《Waltzing Matilda(丛林流浪)》,几乎每个澳洲人都会哼唱;大街上也有人唱。歌词是描述一个流浪者偷猎的悲剧故事,感觉有点喜剧成分。比官方国歌好听。
历时约一个小时,仪式结束。然后去做选民登记。要将“选民登记表”上自己的信息,包括联系方式、驾照号码等,核对补填后交给工作人员。
最后一项,那就是小吃小喝。在澳洲,连国宴都是小吃小喝。免费点心比较丰盛。亲朋都涌上典礼台,留影纪念。
听到大伙在交流“经验”呢!“一群人唱衰原乡有什么好?唱衰了,大家都抢着移民,原本你能移民,结果被挤掉了,各国的移民配额毕竟有限。”“要帮助维护原乡稳定,宣扬大国崛起,减少移民数量。”……
接着,是胜利大逃亡!
自出国始,就跟移民局打交道,从学生签证到TR到PR到入籍,各种狗血手续,吐血整理出来,交出去,烦死人。虽然说难度越来越低了,还是烦。以后移民局基本没什么事烦我了,这一点非常值得哈哈哈!
回头再说选民。我没有见过选 .票。爸妈都没有见过我当然没见过。但是,我现在是澳洲公民了,并且完成了选民登记,有选..票了!越想越激动。已经失眠快一个月了。少壮不买房,老大徒伤悲。睡在自己的房子里,踏实。今晚可得好好睡。还是思绪万千,停不下来。突然想起几句段子:我要去放牛,没有生活压力,没有爱恨情仇,没有江湖套路,只关心我的牛。它吃草,我睡觉,这样挺好!
今年大选我去投票点,一群竞选代表围着我,看阵势,恨不得把我的选票抢去填上他们的名字。当然不敢抢。我选的什么什么animal party(动物党),因为他们的竞选纲领中,有一句“本党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个通过选举进入国家权力机构的,致力于动物权益保护的政党。”我认为这样很好,就投他们。我自己定!后来想,应该珍惜手中的选票,好好考虑,不要再选这种,连脚趾头都能想到不会当选的党。
我把父母也办过来了。年轻的新移民应该算人才吧!大致情况是,人才办了移民,人才的父母也跟来了。人才对发达国家有用;其他人对发达国家基本没用。原乡某些老人最看重“不工作,也发钱”这一点,认定这条最符合自己,于是渴望出国。从来没想过,一个人,首先要为社会创造财富,社会财富丰富了,才能让确有需要的,符合条件的人,包括老年人,“不工作,也发钱”。所以澳洲人不喜欢这部分老人。噢,原乡大妈大叔旅游团最恐怖,财不一定大,气一定要粗,吵闹,吐痰,抽烟,插队;抢自助餐,抢到盘子里又吃不完。原乡那套全部照搬。不像我父母。年轻人要好得多。日本人比较受欢迎,他们既要工作,也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抗战初期,澳洲是中立国,但仍然遭到日寇攻击。如今澳洲人不恨日本人,反而喜欢日本人。他们认为你是战败国我长期恨你做什么!你文明了我就喜欢你!无.眠女士说,“哪有胜利者,念念不忘仇恨失败者呢?”……我们一家人,早就开始积极学习日本人了。又不是学他们入.侵别国!父母移民,当然由我作担保。
其实第一代移民吃的苦最多,真是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背井离乡多年,拼来的是当地人一出生就拥有的一切。文化语言冲击巨大,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将来小孩的教育背景,相差甚远。处理不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我只遵循四个字:入乡随俗。生活得越久觉得自己不知道的越多。很多东西,当地人在成长过程中就能学到,我们第一代移民,却得在十几岁甚至成年后不断地慢慢补,很随机,某些东西补得厚,某些东西补得薄,不均衡。没法,总要有人来当这个第一代。
以前我在原乡读初一背英语单词时,觉得澳大利亚很长,背了很久记不准,印象深刻。没想到十多年后会成为澳洲公民。
老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当“海龟”?我反问为什么要当“海龟”?这件事说不清,但可以说说。对普通留学生而言,留学几年不拿绿卡不入籍就算吃亏,留学费用在原乡的大多数城市都可以买套房了。如果回去,自己上班不吃不喝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挣回来;而留在澳洲,从经济上说,比较容易扭亏为盈。在陌生城市用陌生语言从头开始,留学就是大写的苦,就是在海里挣扎,移民成功就是挣扎上岸,就得救了,自己的世界都被改变了,会越活越好。以前我顿顿吃青菜那叫寒酸,现在我顿顿吃青菜那叫养生;以前我讲道理也是放屁,现在我放屁都有道理。听起来很夸张,但一针见鬼,一针入骨,厉害!我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人人都行,普通劳动者也行。关于永居权,唉,靠学位申请的先不说,以工作经验作为本钱的有个怪圈,移民局需要你有工作经验,才有资格申请永居,但是大部分用人单位是你得有永居,才给你岗位。简直是死循环。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为什么就要我有工作经验!
日常生活里,你别犯法别裸奔之类的,没人管你穿什么打不打耳洞文不文身,结不结婚要不要小孩;没人问你年纪成绩工资房产,之类之类的;没人认为你移民就是崇洋媚外等等。每个人都有选择居住地的权利,只是刚好选在国外就该被人鄙视吗?你到底是羡慕还是鄙视?管好自己吧,少操别人的心。再说女孩子在澳洲很捡便宜,多数时候有人帮有人让;小孩老人亦然。男人比较惨,承担得多些。
还有,我觉得澳洲最大的吸引力是自我空间大,和“自由、尊重、平等”。我最喜欢的是这里汇聚的各种思潮、立场和意识形态。人生原来有那么多的选择,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定义幸福,可以自由思想,谁也不会干涉你,不会强加给你一个主义,除非你愿意自学。你不用深入学习领导人的讲话,不用紧密团结在联邦政府周围。你可以支持政府,也可以毫不留情地批判政府;可以公开支持总理,也可以公开反对他;可以公开支持某个组织,也可以公开反对某个组织,绝没有危险。整个国家从来都不管控分歧,更没有团体企图控制个人的内心世界,因为谁都没有这个权力。还可以放心住在家里,法律会保护你的住宅地,谁也不会来强拆强占。
世界上的国家只有两种:单轨制国家和二轨制国家,单轨制国家只有一套规则,人人服从这套规则;二轨制国家有两套规则,一套用于老百姓,而特定人群使用另一套。不同人群走不同路径。澳洲不会把人分成某级、副某级,部级、副部级,厅级、副厅级,处级、副处级,最低级的可能是其组织成员吧;没有级别的是平民。然后按级别享受待遇,分配财富。在澳洲,你和市长、州长享受同样的社会福利,总理的社保和垃圾工的社保是一类,医保也是一类。养老金的性质是养老,与劳动报酬不同。无论什么人,除了工龄年龄有差别以外,一律平等。医保同样。不用操心生老病死。政府官员不能选择公民,公民有权选择政府官员。医疗靠国家,教育靠国家,环保靠国家,养老靠国家,食品安全靠国家。都靠国家,纳税人养个政府就做这些,谁做不好谁就下去。
总体来说澳洲很棒。活着轻松啊!幸福在于选择。我们在为上一代的选择付出代价,但为了下一代总该有所行动。否则那么多新移民也不是有病,非得背井离乡,还要跟父母子女长期分离,拼命想要一张永居,一纸国籍。这里总有吸引人的地方。我现在持澳洲护照,有187个免签国,包括所有发达国家,通行太便利了。去旅行时,看着世界地图做选择,跨越半个地球已经是平常事。但恰恰澳洲护照原乡不免签,它给非洲国家免签,不给澳洲免签,也不给澳洲华人免签(已有改变)。另外一点我很满意的是,房子大啊,人平几百上千个平方米的人家,多的是。“澳洲穷人300平”啊!好爽可以养好多宠物!就是打扫卫生时,老是怀念原乡蜗居。
还有更关键的!记得有位老师说过,在原乡,“能够公开说话的地方,宣扬的是一种信息和规范,是受鼓励和赞扬的规范。但是私下里运行的,是另一种不可宣扬,不受赞扬的规范,是秘密运行的规范,是实际和真实的规范。一个社会同时运行两套规范,小孩从小学到大学学的是明规范,毕业后实际生活和工作运行的是秘密规范。那么学生在人生的前半段所学的,几乎是无用知识,然后在人生的后半程,要重新学习有用知识,学不好,失败将是必然。这和西方社会完全不一样。”我的后代,人生前半程学会了,后半程直接用,不用从头学。而且童年不用比成绩,青年不用比对象,中年不用比金钱,老年不用比儿子,去世不用比葬礼。总之,不用活到老,比到死。我的后代,出生在“番邦”,不必回到“礼仪之邦”,受我或我父母受过的怠慢。这是我移民的最大动力。想想原乡同学朋友的焦虑和不安,虽然感同,虽然理解,但只是旁观。庆幸自己出来了,子女铁定是第二代移民,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痛,高呼淡定淡定!
现在移民更难,澳洲大幅提高入籍标准,雪上加霜。要移民的快抓紧。找我咨询移民政策的原乡朋友激增,每天都要讲好几遍。从来没觉得我会有这么受欢迎。新到澳洲的朋友,有的在苦苦挣扎拿永居,基本都是周光族(实行周薪制,少有月光族)。他们问我拿到没,我说我已经入籍了。他们就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最后憋出一句:“你运气好!”所以别人不使劲追问,我从来不说。对于我们第一代留学生移民来讲,一纸入籍可不止十年寒窗。
发表于2024年第二期澳洲《南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