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人感慨,想当初我是下嫁给我老公的。我是如何的貌美如花,又是怎样的才情横溢。他费尽心机终于娶了我。可是到头来却还对我不好。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抱怨。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下嫁]一词的。旧时地位高的女子嫁给地位低的男子。古代特指帝王之女出嫁。普遍用于地位高的女子嫁给地位低的男子,如孝庄皇太后下嫁。
那个时代,女人没有权利和自由选择男人和婚姻。所以就完全依赖家长或媒婆。根据男女双方的家庭地位、经济条件来匹配姻缘。尤其象太后再嫁,或者公主嫁人。所以衍生了[下嫁]一说。
现代社会,人们有着完全的自由选择伴侣。何来[下嫁]?难不成省长的女儿嫁给市委书记的儿子,亿万富翁的女儿嫁给百万富翁的儿子,或者科长的女儿嫁给下属的儿子等等, 依此类推。当然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
问题是[下嫁] 一词本就带有委屈、将就的意思。如果从婚姻的最初就有委曲求全的心里,那么何来婚姻的平等和幸福?
同时[下嫁] 一词也带有高高在上的心理优势。同时也潜藏着委屈将就的心理暗示。因着这种心理,婚姻生活里,或多或少的会有一种不如意不满足的下意识。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或许是趾高气扬,也或许是哀叹抱怨。
也许有人会说,我是下嫁的。因为我们家比他们家的社会地位高、经济状况好。不求别的,只希望丈夫能对我好。可经历过婚姻的人知道,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相反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从一开始,两个人就没有平等的关系。女人或许会认为对方理所当然的对自己好,因为我们家的条件这么高贵, 或者我本人的条件这么优秀。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势,或多或少的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表露出来。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另一方的自尊心和情感。
况且所有的外在条件诸如地位、金钱都会随着时间有变化的可能。或许,当初的家庭优势随着父辈的离职退休而消失,原来的万贯家产也因为天灾人祸而失去。当所有的原来引以为傲的东西散失后,剩下的是否就是无尽的怨和恨?
或许有人会说,我年轻的时候如何的美,追求者甚多。所有追求者的条件都比我老公好。我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条件不好,所以一定会永远的百依百顺。且不论是否真就倾国倾城,还是一厢情愿,就算真的赛过西施貂蝉, 但当初的貌美如花,经历过岁月的洗礼,脸上也同样会写满沧桑。既然美貌已然不再,另一个人又怎可能百依百顺一如当初呢?
婚姻是男女双方共度一生的承诺。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弹奏出来的交响乐。是需要互相扶持、彼此顺服的良好关系。是相互珍惜、不离不弃的一世相守。
婚姻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因爱而组成家庭,共度一生。不是两个家庭、两个人的较量比较后形成的联合共同体。
所以,姐妹们,不要委屈自己[下嫁]男人。要找到真情, 平等的嫁给真爱。拥有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才能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不必委屈求全,也无须趾高气扬。平平安安、平平淡淡的与伴侣度过此生,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