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家国情怀

首页 > 散文 > 家国情怀

人民,人民……

作者:厉彦林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588      更新:2015-09-10
文/厉彦林

作者简介:厉彦林 山东莒南人,诗人、散文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业余创作,前期以散文诗、诗歌为主,近些年着力散文创作。著有诗集《都市庄稼人》《灼热乡情》和散文集《春天住在我的村庄》、配乐散文集《享受春雨》等。组诗《老区沂蒙》获《诗刊》等七单位举办的第三届乡土诗大赛一等奖,诗歌《沂蒙圣母》获中国作协创联部等单位举办的诗歌大赛一等奖,诗歌《草鞋篇》获《人民日报》诗歌大赛一等奖,组诗《走近农民兄弟》获《国风》诗刊乡土诗一等奖,《民族伤疤》获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大众文学学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诗歌征文一等奖。散文曾获冰心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大奖赛一等奖等,大量作品被各种选集、年选、《读者》、《散文选刊》、《青年文摘》、《散文(海外版)》、《新华文摘》选登和中高考试题、写作教材选用。


“人——民——万——岁!”
这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操着纯正湖南口音,郑重喊出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宣言。话音刚落,30万军民脚踏平坦的天安门广场,举手向祖国敬礼,亿万双眼睛涌出幸福与喜悦的泪水。这宣言,如一轮朝日横空出世,刺破青天,纵穿历史,震撼世界……
一撇一捺,脚踏大地、互为支撑为“人”。人民,普通得像大地上一株株的小草,平常得像大海里一朵朵的浪花,平凡得像天上一颗颗无名的星辰……每每写下“人民”这两个字,我顿感神圣凝重!每每读到“人民”这两个字,我立刻肃然起敬!

角力人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民”这一概念注入新内涵。
人民很多时候指平民、庶民、百姓。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内涵。无论在什么国家、什么历史时期,普普通通的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的主体。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南湖红船给神州大地抹上一缕希望的霞光。那时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相互角力。当年毛主席把中国共产党跟群众的关系比作鱼与水、种子与土壤,要求十分力量要拿出九分去做群众工作。共产党在国民党重重围剿下走向成功,美国军事观察组给出答案:“国民党占有着大片的土地,而共产党则占有大片的人心”。真可谓“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其中淮海战役规模最大,斯大林评价说:“奇迹,真是奇迹!”傲慢的美国人说:“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开战时,正值山东解放区迎来土改完成后第一个丰收年。广大农民兴奋地收割完自家的秋季粮食,便扛起扁担,推起独轮车,顶着敌机的狂轰滥炸,毅然加入支前队伍。540多万支前民工高喊着:“队伍打到哪里,支前就跟到哪里!”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随处可见。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了不让红色苏维埃政权的一枚公章落入敌手,苏区人民甘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沂蒙红嫂用自己的乳汁,救活的不只是一位战士,她哺育的是党的一个希望!为了掩护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伤员,为了保护党的地下工作者,不知道多少群众以生命相许!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老百姓为什么会最后一粒米交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娃上战场?那是党和人民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生动写照!
中国人民可敬可爱!三年饿肚子的岁月,尽管挖野菜吃树皮,百姓没有怨言。河南林县人民忍饥挨饿,硬是在悬崖绝壁之上凿修出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文革浩劫十年,多少家庭被迫害连累,一张张薄薄的平反书,换回无数感激的热泪;改革开放初期,千万职工下岗、待业、再就业,为改革牺牲个人利益,勇敢地擦干眼泪从头再来……
近20多年来,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一直颇有市场,有人多次预言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甚至一段时间,中国经济陷入危机的声音越传越厉害,这种唱衰中国的声音居心险恶。诚然,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但自2010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之后,一个个事例,一组组数字,一幕幕图景,撼动人心。事实昭显了制度的优势、国家的实力和人民的威力!
我们的民族多灾多难。建国以来,人民始终感激党和政府。2013年5月我携妻儿陪同种了一辈子地的爹娘坐高铁去游览天安门。老父亲凝望着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说:“自从有了毛主席,中国人才不挨打,才直起腰杆子呀!”
“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破解国难、化解民族危难,还是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归根到底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点中命门

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参加延安中央警备团普通战士张思德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下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从此,“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连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中华大地。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最通俗、最经典、最大众化、最温暖人心。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无论城乡、无论大人孩子都能背诵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立党宗旨,凝聚起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社会精英,把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和勤务员作为人生最高目标和价值追求。
记得“文革”时期,学习、背诵《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当时县、公社、大队的三级干部会,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习毛主席的“老三篇”。1967年夏天,当时的莒南县大山公社在我们村召开学习“老三篇”经验交流会。由于天气太热,会议地点改在村后的树林里。最后由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我,代表村民背诵“老三篇”,展示我村的学习成果。我年龄小、个子矮,是村干部把我抱到主席台的桌子上背的,我眯着眼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篇一篇地“背”。当第二遍背诵到《愚公移山》中“赫尔利已经公开宣言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这段时,中间有些打顿了,于是在掌声里被抱下桌子。午饭前,我们全家又虔诚地站在毛主席像前,把这件事情认真汇报了一遍。其实我当时只是死记硬背,只记得村里人死了要开追悼会、加拿大大夫白求恩给中国人看病、愚公领着子孙在挖山不止,真是囫囵吞枣!
中国共产党人尊崇人民、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和政治追求,不仅是政治理念,更是思想和行动的自觉。上了些许年纪的人,都会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无论城市乡村,商家店铺、机关、职业大都贯以“人民”二字……当硝烟散尽、枪声渐远,战争让位于和平,发展取代了生存,却有少数干部的心离群众渐远,与群众的感情渐淡,群众在心中的分量渐轻。当发展进入关键期、社会处于转型期、改革步入深水区时,更须坚实地脚踏生养自己的“土壤”,倾听“人民声音”,真心“为人民服务”。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市会见“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等模范人物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
记得山东籍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诗歌里写道:“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中国脊梁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
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人尽其才、英雄辈出的新时代,应验了抗大校歌歌词:“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优秀儿女的子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中国农业走向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如何增加粮食和农产品产量,解决人民吃饭问题?莒南县的厉家寨村,地处县城东北的大山脚下,世世代代靠天吃饭。1951年底,村党总支书记厉月坤开始带领互助组以“一把撅头一张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举,深翻岭地,到1956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不足百公斤递增至276公斤,提前10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计划纲要的目标。1957年,毛主席在莒南县委工作组的报告上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从此,这个小山村名声鹊起,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陈永贵曾两次考察厉家寨,谦逊地称厉家寨是大寨的“老师”。以农民、工人为主角的大寨、大庆,成为上世纪中国农业、工业的旗帜,曾经开创了“三年困难”之后中国经济和时局发展的新局面。
我的童年,几乎是在“战斗”中度过的:课本里学的是战斗故事,课余玩的是战斗游戏,晚上看的是战斗影片……那时文化生活单调,常常追着电影放映队“跑片”,从前村追到后村,从乡村追到城镇,影幕正面人多看不着,便转到银幕背面,《小兵张嘎》、《鸡毛信》、《八女投江》等电影不知看了多少遍,小侦察员嘎子、儿童团团长海娃、视死如归的刘胡兰都是我们羡慕崇拜的英雄。记得东北抗日联军领袖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无不为之震惊。
中国进入新世纪,一系列重大民生举措全球瞩目:抗击非典、尊重保障人权入宪、取消农业税、农村免费义务教育、青藏铁路通向雪域高原、收容遣送办法废止、物权法出台、中美共建核安保示范中心……在城镇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全面实施,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工作正在推进。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迈上全面小康的门槛。
建国以来,我国涌现出了雷锋、王进喜、石传祥、欧阳海、王杰、焦裕禄、孔繁森、吴仁宝等千千万万英雄模范人物;在土地革命、国家工业化、改革开放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界作战、南疆自卫反击战中,在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抗击非典、打击贩毒走私、维护社会治安中,在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几十次抗击洪灾、旱灾、冰雪灾害中;在北京奥运会、残运会、大运会、世博会和进军文化、教育、体育强国的进程中,在原子弹、氢弹、卫星试验、神七上天、玉兔登月等科学技术进步中,涌现出的林巧稚、梁思成、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苏步青、袁隆平、王乐义和张海迪、邓亚萍、杨利伟、罗阳、许振超、钟南山等无数有名和无名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个人及各行各业的骨干、带头人,他们共同筑就了中华魂,擎起民族精神,挺直共和国的脊梁。在汶川抗震救灾的大悲壮、大爱心、大行动,使国家精神和人间真爱在一夜间直观、融和、鲜活起来。这种凸现,是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长期积淀的精神迸发,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国力、人民素质的一次彰显、检验。
毛主席在《愚公移山》中教导我们:“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鲁迅先生概括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上帝就在中国大地上,人民群众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精神高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满怀自信,开辟了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新纪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的这句话,成为2013年全球最温暖人心、最响亮的政治宣言,点燃中国人的梦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走过65年的光辉历程,依然属于年轻的国家,正在成长、成熟,自然也包括国民。几千年来,中国宗法氏族社会,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在家族、血脉、传承观念方面几乎是先天性的。国人成功后回报的,首先是有恩于自己的父母、亲人等家族个体。封建王朝“存天理,灭人欲”的方式不可取,但过度刺激人们的财富欲望更是最危险的。再伟大的政党,再强有力的政府,再富足的国家,都不可能满足人们无度的欲望。一个社会如果没有道德和信仰的力量来约束膨胀的私欲,就不会有长远的预期,就没有前途和希望,就会是道德沦丧的社会。中国的某些区域和人群正落入这样的陷阱。平衡物质欲望,走出精神沼泽,重塑精神高地,已十分迫切。
几千年的传统中国与现代文明相遇时,必定会有一个相识、相容、磨合,甚至是碰撞、冲突、斗争的过程,有一个改掉不良传统和习惯的过程。带些山东口音的外国传教士明恩溥先生在《中国人的素质》一书中,点出中国人缺乏公德、不守时间、不懂礼貌等诸般弱点。遗憾的是,我们的不文明行为仍比比皆是。人类精神,主要包括宗教精神和政治信仰精神,革命者的牺牲精神一直是取胜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赢就赢在精神。共产党人的信仰,堪比“精神原子弹”。 邓小平早就警告:我们不能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
“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从梁启超到孙中山再到中国共产党,无不把“国民素质”作为根本。所谓“素质”,并不仅是会英语、会电脑的现代技能,更不是会穿衣、会玩乐的现代生活,而是价值尺度、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的与时俱进。官员贪腐,实质是精神弱化、思想蜕化。可叹的是,一些令人反感的陋习,甚至被视为不可侵犯的“权利”。殊不知,个人权利是有边界的。大声说话固然是你的权利,但安静显然是更多人所需;开车打远光灯能看得更清,但对面来车也要有同样视野。视恶习为权利,恰恰是弄反了权利的概念。“人人相善其群”,才能涵养公共意识。在个人之外,谨记还有社会;在私人领地之外,敬畏公共空间。在国家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之际,如何坚守文化基因,注重培育规则、法治意识,提升文化品位、涵养公共精神,培养现代国民和更好融入世界的行为规则,重塑文明古国的时代尊严,更自然、得体地与世界“坐在一起喝咖啡”?
鲁迅先生曾言,“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在五千年中华迈向现代社会的关键节点,“立德树人”之要在于培育公共精神、涵养公共文明。提高公民公共意识,才会在“现代性”进程中重塑民族的精神高地。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教化和精神培养,过于原则和空洞,与现实社会和人群的复杂性、多样性脱节。每位中国人无论老少孺妇都应成为有良知、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公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领跑者更不能腿缺臂残。
这是一个普遍焦虑的时代,年轻一代在高房价、高物价面前失望,在二胎、户籍面前迷惘。北上广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许多年轻人选择逃离。民生成为实实在在的实用、方便。某县创环保卫生城,笔直的大道两侧没建共厕。一农民来县城赶集,内急时找一僻静处方便,却被城管逮住,责备“你在这里方便违规,罚款”,农民却急中生智说:我没方便,我自己的东西,掏出来看看,也碍你的事?是呀谁说拉撒不是民生大事,谁能背着厕所出门?人类已进入了缺少天真童年和农耕乡愁的年代,因而诗人海子祈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一个文化堕落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民族!文化,可以让一个民族麻痹、失钙,可以为一个民族保健、疗伤和警醒。日本人正热火朝天地涂改着罪恶的历史,我们却急于把《狼牙山五壮士》从语文课本中撤掉。上海雕塑家竟然为秦桧和王氏塑了立像,认为跪像的存在,无助于普及“人生而平等”的理念。眼下,韩剧迎合了部分国人心理需求,尤其是许多女性成为超级“韩”粉。韩剧现象让中国文化人汗颜。没有文化和道德,仅仅靠钱去和别人、别国做生意,长久不了。必须有一种更宽容、更博大、更合理、更趋近的价值认同,用精明而友善的方式,去处理周边国家关系。
在举世言欢、娱乐至上的时代,道德、文化和信仰的危机触目惊心,神圣而庄严的崇高之美弥足珍贵。正能量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细数改革面临的硬骨头,多数都与人们的“公平焦虑”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崇尚自由、平等,经济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追求公正、法治,社会生活才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社会信任才会蓬勃生长,公民美德才会蔚为风尚,个体的绚丽人生才能绘入中国梦的美好图景,福祉千秋万代。幸福不是用物质、金钱的数字垒砌衡量的,而是内心的淡定、从容、满足和处处充满的人间之爱为标志。当大家热议道德、焦虑于价值观、倡导正能量的时候,应当从家训、家风起步,进而净化党风、政风,涵养社会风气,破解“破窗效应”,重塑民族精神高地。

“赶考”路上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同年10月底蒋介石“搬家逃亡”。
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建立新中国政权的考卷上答出好成绩,画上圆满句号。
面对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民主化涌动的大潮和现实严峻的重重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率领全党同志保持冷静、清醒头脑,发扬老一辈“赶考”精神,全力求解历代王朝“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这道“生死考题”。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苦难、挫折和失败。今天,我国应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挑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大变局仍处进行时,我们虽然拥有巨额物质财富,但也面临前所未遇过的复杂问题: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高速发展带来的城乡、地区失衡问题,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脱离群众的官僚特权问题,侵蚀执政基础的腐败问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减少愚鲁盲动、急功近利,动实招,降虚火?如何坚守民族传统文化,尊重自然生态,不吃子孙饭、不断子孙路?如何崇尚文明,和平崛起?中国共产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更加复杂和严峻的考验,面临重重“考试”,“赶考”正在路上……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现挂于河南内乡县衙博物馆三省堂前的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中央领导用对联揭示官民关系,告诫官员善待百姓、为民造福,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其实就是执政党生死存亡这道历史考题的标准答案。
人民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日子无忧无虑,身体没病没灾,心情舒畅愉快。第一代农民工背的是“蛇皮袋”,“包吃包住,给足工钱”就满意;新一代农民工穿着西装、拖着拉杆箱,“体面就业,同城待遇”才满足。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繁杂社会拼图中,期盼提高、梦想升级的何止2.6亿农民工?城市居民对蓝天的渴望、餐桌丰盛后对安全的期许、“富了口袋富脑袋”的需求……“发展起来以后”的各种期盼,在13亿的基数上排列组合,真可谓是大数据时代的大数据民生清单!做到“国无弃人”,何其艰难。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民以食为天”才真正有了塌天的感觉。
除了解决民生的“更高”与“更多”,还要思考与群众如何“更亲”与“更近”。让“安泰”真正根植大地,保持蓬勃生命力,这是当今共产党人自我净化、革新与超越的命题。
我国已走过了35年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每一项改革都紧扣“人民”,重民生、谋福祉是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从“寒门难出贵子”的喟叹,到农民工“城乡两无依”的惆怅,再到“不怕苦,就怕没机会”的担忧……折射出社会的“公平焦虑”;基层民众产生改革疲劳、焦虑和冷漠症。公平正义,引领每个人的追梦路。这是现阶段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人民支持改革的“动力源”。 个性发展,社会公平,政治清明,是老百姓最直接、最迫切的改革梦想。更好的教育,更高的收入,更稳定的工作,更完善的保障,更有尊严的生活,这是老百姓心中现实版的“中国梦”;平衡好权利与福利,是政府的本事。
大树的腐朽是从烂根、烂芯开始的,日积月累,外面看起来依然强大,可是遇到狂风暴雨,就会面临危险。纵观全球,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一场不见硝烟的反腐战争,逐渐摸索经验,开始以法治国、以法治贪,推动社会走向廉洁、透明、公平。香港社会曾经就是一个浑身长满癞疮的重症患者,腐败横生,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大手术、痛苦地治理,变成了一个被世界公认的光鲜靓仔。自古淫靡歌舞消磨斗志,切莫“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腐败对党的事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中央勇于打虎拍蝇,既扬汤止沸,又釜底抽薪,扎“笼子”管住权力和金钱。这给我们极大信心和希望!
世界是一个村、一盘棋。每个国家、每个人的事,都与整个地球休戚相关。美国本土的“911事件”,是当今世界最惨烈的恐怖袭击,彻底摧毁了“美国安全”的傲慢神话,使已经疲软不振的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让全世界的人都感到颤抖和恐惧。马来西亚MH370航班与地面失去联系,杳无音讯,全世界人民揪心,渴求真相。《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让我们如此近距离感受了那段沧桑巨变的历史,仿佛是一个亲历者的悲怆泣声。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重温邻国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心灵受到震撼。鲜血淋漓的教训:没有法治的无序的所谓民主只能是民族灾难。纵观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落入某些大国为建立世界帝国而设置的政治迷魂阵,面对乌克兰内外的“反”民主、“被”武力的现实,有人说美国“民主”并不“美”。世界称道的是,中国元首的欧洲之行,在自信友善的气氛中推动了欧洲梦与中国梦的交汇对接。世界多极,民众日子才安稳、平衡。
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和现代人的生活形态。智能化时代到来以后,人类应当如何成长?人与人之间如何感情沟通与交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一是曾经最强大的秦朝,一是曾经最富有的隋朝。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不是在它最衰弱的时期,而是在资本主义工业蓬勃兴盛时期。中国历朝历代,上演了无数气势磅礴的历史大剧,最精彩的剧幕莫过于东周。《东周列国志》结尾一言亮谜底:“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纵观中国历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曾为无数士子开辟了实现人生理想的通道。封建士大夫柳宗元处逆境仍心存高远,他始终抱定积极的人生态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人才的“大磁场”,将迎来归国人数超过出国人数的历史拐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共产党为民而生,为民而兴,为民而强,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待,承担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靠两条:一靠凝聚和释放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二靠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打铁还需自身硬”,党把自身问题解决好,人民就跟党铁心贴肺,即使有百个考验也如履平地,千个风险也会化险为夷。
转眼又到了硕果累累的深秋季节,中国人民正面向蔚蓝的大海,凝吸天地之灵气,翘首期待明天的精彩与辉煌……
上一篇:养马岛走马
下一篇:山河的痉痛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