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非虚构

首页 > 非虚构

回故乡 

作者:李越秀 (马来西亚)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1627      更新:2020-06-08

    我母亲和所有回故乡的兄弟姐妹们在祖屋前合照

       那年春天,我和定居香港的母亲及兄弟们相约,在清明节一起回故乡,为先父扫墓。这是我远嫁南洋以来难得的家庭聚会,我们将分批从各自居住的地方返回故里福建南安梅山。三月的最后一天,我终于盼来了回家的日子。

       从槟城国际机场,我乘搭新航飞往狮城,再转机到厦门,抵达厦门高崎机场时已是晚上七点多了。当我推着行李走出闸门时,一眼就看到母亲和三弟,我难掩兴奋和喜悦,紧紧拉着妈妈的手,三弟拥着我把行李推了出去。

       阿妈早已帮我安排好了行程,四月二号好友秀姐陪我往福州探望久别的二姐一家。在榕城两天,受到二姐和姐夫盛情招待,在福州著名的百年老店聚春园品尝名菜“佛跳墙”等美味佳肴。都说到福州若不上鼓山,就等于没到过福州,犹如去槟城不上极乐寺,就等同没到过槟城,如出一辙。隔天,二姐与外甥带我们前往,我初访名山,即被那古朴的庭院,郁郁葱葱的禅林,雕梁画栋,暮鼓晨钟,还有那群石中的碑帖所深深吸引,真是美哉啊!  

 

我及弟弟,弟妇,嫂子在母校门前合照

 

       离开风光明媚的西湖宾馆,二姐和我一起回故乡,同行的还有福州的一位堂兄。巴士经泉州驶往梅山,一路上大家畅谈着别后的一切,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到站时,从车窗望去,四哥和侄儿已在那里等待了。大伙儿钻进一辆迎面而来的小车,摇摇晃晃的经过老街场,经过母校,很快就转进“后壁沟”(家乡话),只见前后都是屋子,以前那片空地不见了,只有那棵老龙眼树还枝繁叶茂的守在那儿。当我走下那几层石阶梯时,才意识到我们真的回到家了,这两个老阿姑。一切都那么熟悉,家,始终是不变的,变的是人。三十多年前,祖屋就已人去楼空,只是托付堂侄一家留守。当我离家22年后第一次回乡,是在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看完回归后,母亲说我也该回归了,其实那正是我多年的心愿。於是母女俩匆匆走了一趟老家,让我经历了一次永生难忘的故乡之旅。如今,再次回到祖屋,已不是当年残旧斑驳的老屋。妈说年前兄弟们出钱出力修复了老旧的屋子。如今,墙壁雪白,窗明几净,屋后养鸡鸭的地方也铺上了“红毛灰”,整洁宽畅,每个门都贴上烫着金字的春联,亮丽耀眼。这次回家,多么幸运,能与母亲及家人在祖屋小住几日,留下了多少令人难忘的故乡情怀啊!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客厅了,一踏进李家的客厅,总能让人感受到一阵陈暖暖的浓得化不开的人情味。我不禁忆起父亲在世时的每一个新年,从初一到十五,那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父亲与母亲在客厅招待来拜年的亲朋戚友的热闹场面。30多年了,都不曾再感受到这样亲切浓厚的迎来送往的乡情。那些画面,在我返回大马后,时常跃出脑际,声情并茂的展现在眼前,如梦如幻。记得有天早晨,客厅迎来了四位老婆婆,她们穿着黑色系的衣裤,黑鞋银发,我没有忘记当年看着我长大的邻居阿姨,只是如今鬓已斑白,虽然有人柱着拐杖,但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嗓音清亮,她们那么慈祥,那么开心的围着我,摸摸头,拉拉手,问长问短,仔细地端详这个离家远嫁的女儿归来了。霎时间,那些熟悉的家乡哩语,几十年后突然又在耳畔响起,久违了的乡音透露着那么随意的亲切,直达心灵,很温暖,甚至有些儿令人鼻子发酸,又有点儿令人忍俊不禁。随着陆续来访的亲友,使整个客厅仿佛沉浸在一首美妙的古典音乐里,有女高音,有男中音,有童声,有铿锵三人行,还有四重唱;有当年和我一起上学,一起下田,一起在宣传队跳舞的儿时伙伴,有老师,有同学,有亲戚,有乡邻,从客厅到中厅到厨房,都是声音,虽有些嘈杂,却又是那么温馨和谐,就似一首醉人的乡村交响曲!阿妈,二姐,四哥四嫂和我真有些应接不暇了,那纯朴的真挚的乡情,深深的感动了我。我在心中呼唤着“我可爱的故乡,我可爱的家啊!”回家的感觉真好!

       有一天的早餐,我们吃“麦糊”,并非要忆苦思甜,只想找回那些美好的生活片段。这是正宗的家乡麦粉,香甜,幼滑,比起那驰名的“桂格老人麦片”可口多了。而“麦馃”和’地瓜粥”是另一个早餐,只见饭桌上摆满了各式小菜,我忽然发现有一小蝶白色的东西,那么眼熟,却叫不出名字,一问之下,才知是四哥特地去街市买的“咸奶”,那滑溜溜的,暖暖的,用新鲜牛奶炖出来的散发淡淡奶香的,就是我小时候常伴白粥的“咸奶”我一阵惊喜,赶紧夹了一小块,送进嘴里,轻轻的咬下去时,全是童年的回忆,真甜蜜!

       二姐虽定居福州,却和我一样,多少年都未回家了。这次,倒是我这小妹带她去逛梅山街。走出家门,一会儿就到母校国光中学,走下去就是街市了。只见一整排的商店,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店铺一间连着一间。有美容美发,手机电脑,钟表行,金店,玩具店,新华书店,各式时装,鞋店,中西药行,餐厅酒楼,杂货铺,音响器材,布店, 照相馆,路边摊有补鞋,车衣, 卖肉等等;而菜市就在街的另一边,短短的梅山街,一片欣欣向荣,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摩托车充塞着大街小巷,拥挤不堪;人们精神焕发,容光满面,在这山乡小镇里过着自由自在,丰衣足食的生活。我们姐妹俩手挽着手,漫步在春天温绚的阳光下,呼吸着改革开放后故乡不一样的气息,我的心中充满着一种既熟悉又亲切的陌生感。走过医院,走过大礼堂,走过小学,我们参观了“光前别墅 ”,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接待了我们。走过校董会,走过图书馆,我们在芙蓉桥畔拍了照片后,已是十一点多了。阿妈说必须在十二点之前回到家。还剩最后一个目标是幼儿园,我们都挂念着’莲花池”,那是我小时候上幼儿园的必经之路。我们询问了街边的一位老人,才找到通往幼儿园的路。穿过一条乡间小道,绕过几座豪华洋房,我看到了建筑高雅,设计新颖的校园。孩子们正在吃午餐,黑豆饭加一小碗清汤,白白胖胖的小脸,个个睁着好奇的眼光望着我们。我寻觅不到一丝儿时校园的痕迹,全是更新更美更现代化的设备。小时候,我总觉得我是最幸福的女孩,一直到成长的过程,我的家,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我的故乡,我的学校,我的朋友,我的所见所闻,在我生活的周围所能感受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真善美一直环绕在我的身边。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我在想着,假如能够回到童年,该有多好啊!走出校园时,我们询问了传达室的工作人员,“去莲花池该往哪里走?”那位先生很有礼貌地告诉我们,“莲花池已荒芜多年了,那里杂草丛生,已无路可走“。他突然问:’你们是要去五香婶那里吗?”奇怪了!他怎知道呢?我们告诉他“我们是五香婶的女儿”,没想到他竟然说“我知道,我是远荣的同学”(远荣是我三哥,此行他与三嫂因事缺了席)。当时我和二姐都目瞪口呆,站在那里傻傻的相视而笑,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与他挥手致谢。

    

我在幼儿园门前留影

 

       回到家时,刚好十二点。祖先枱上已摆满了供品,点燃了蜡烛,各人点上香,拜祭开始了,阿妈念念有词,鞭炮劈噼啪啪的响起来了,金银纸也烧起来了。今天是清明节,仪式虽简单,最重要的是大家带着一颗真诚虔敬的心回来了,而上山为先父扫墓更是今天的重任。大弟与二弟将从香港飞往厦门和三弟会合一起返家,他们是第三批回家的游子。他们赶不上拜祖先,大家都在等着。时间在默默的流着,家人走进走出,不时的仰望时钟。“到了到了,来了来了”有人大声喊着,一时之间,整座屋子忽然沸腾了起来,大弟夫妇,二弟,三弟像一股旋风般卷了进来,拜见了母亲,大家叫着二姐三姐,满脸的兴奋与激动。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一种手足之间的深情,一种血浓于水的牵连,在刹那间表露无遗,我看见二姐的眼眶湿润了,她不知有多少年没见过弟弟们了,那是一种最自然的真情流露。大家都在互相问候着,寒暄着,每个人的情绪在瞬间高涨着,家,洋溢在一片欢聚的喜悦中。人都到齐了,阿妈在催着,该上山了。天色突然暗了下来,而且起风了,外面的树叶沙沙地响,我们深怕下雨,赶紧拿着伞,各人提着早已准备好的祭品,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很快到了父亲的坟前,堂嫂一家早就到了,大家站满了墓地,七手八脚的排着祭品,在坟墓上铺满各色冥纸,侄儿拿着一小罐红漆,用毛笔小心奕奕的描着“李五香之墓”。好生奇怪,天色转瞬晴朗了,顿时阳光普照,气温升高了,新漆在金色的阳光下闪着红光,两旁两只精雕细刻的石狮子像威武的守护神一样望着我们,大家轮流上香拜祭,各式金银纸堆满一地,小山似的,大家点上火,旺旺的烧起来了,艳阳下轻烟缭绕升腾,灰烬随着微风飘上蔚蓝的天空,仿佛在轻轻的诉说着游子对父亲的思念,每个人的脸都被火光映得红朴朴的。我默默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强忍着泪水,脑海中浮现出父亲那慈祥的音容笑貌,相信父亲今天一定特别高兴,他一定知道,我们回来了,他的孩子们回来看他了。下山后,家里的饭厅已摆好了两张桌子,一顿丰盛的家宴在等着我们。几十年后,大家能这样的相聚在祖屋吃一餐,是多么难逢的机会,是多么的不易啊!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文字去表达团圆的滋味与心情。

       清明节过去了,我们全家结束了短暂的故乡之行,前往厦门三弟家。临行前,亲人及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来送行,由于这是母亲离家后回来住得最久的一次,她与乡亲们相处融洽,大家都依依不舍,送别的场面异常感人。我们陪着母亲,就这样再一次离开故乡和老家。不知哪年哪月,何时何日能再有这样的相聚?十号中午,四哥四嫂及大弟夫妇结伴同往上海旅游,二姐返回福州,二弟也将独自返港,大家在厦门分手。十一号,阿妈带我去码头乘渡轮往鼓浪屿,这个我童年曾经住过的地方,三嫂的家乡,名闻遐迩的“音乐之岛”。她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着“海上花园”独特的魅力,为身心疲惫的旅人洗却尘心。轻松悠闲的漫步在一尘不染的小道上,你会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慵懒与宁静。这也是我在离别前与母亲同享只属于我们母女俩的美好时光,牵着母亲的手,走在幽静的日光岩下,走在美丽的淑庄花园海边沙滩上,母亲的叮咛像海浪轻轻的絮语,一遍又一遍透过耳际,印在我的心坎上。已是半百的人了,可在母亲的眼里却依旧是个孩子。

       我飘洋过海嫁到南洋,一转眼40多年过去了。我这大马媳妇在赤道边上的岛国相夫教子,渡过了平凡的岁月。如今,终于媳妇熬成了婆,两个儿子已婚,有一个可爱的孙女,女儿待字闺中,外子也已退休。这些年,一路走来,就是离不开自己的家庭,走不出厨房。当年,初来乍到,於我来说,有多少的惊奇与惊喜,就有多少的激动与激励,原来我远嫁的地方,竞和故乡如此的相似,从语言 ,文字,风土人情,文化习俗都令人倍感亲切。每天可阅中文报纸,书店里有自己想看的书,影音商店有自己想听的音乐。记得有一天,我在南洋商报被一幅中国花鸟画深深的吸引住了,即刻拿着报纸给先生看,并告诉他,待孩子长大后,我一定要去找这位老师学画画;也是在报章里,我看到厦门大学的海外函授招生报导,即刻决定报读喜欢的中文课程。在外子的支持下,我在柴米油盐和奶瓶尿布中,为自己圆了一个人生中最美好的梦。而今,我从不敢吃马来咖喱,不敢吃榴梿,不敢吃槟城福建面和拉沙等,成了最爱吃这些本地美食的馋嘴。

      “孩子都已长大了,你该多出去外面看看世界,和先生去旅游”母亲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告诉她我这些年,除了照顾家庭孩子外,我也学到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她老是提醒我,不应一辈子困在厨房里,我真想告诉她我是越来越喜欢厨房了。但我没说,我知道,她老人家是不会明白的。我靠近她的耳边,轻轻的说“妈妈,我会记住您的教诲的,您放心吧”。

       十二日中午,阿妈和三弟夫妇送我到机场,我背着弟弟为我捆得扎实的画卷,拖着母亲为我整理好的行李箱,在茫茫的细雨中,挥别了祖国和亲人。马来西亚,那是我的第二个故乡,那里有我另一个温馨的家,有我的先生和我可爱的孩子们在等着我。“妈妈,您要保重!弟弟弟妹,再见了!我的眼睛瞬间模糊了,我赶紧转身向前走去,不敢回望……此时此刻,吴碧霞那深情柔美的歌声,悄然在我的心中升起,那熟悉的歌词是我对故乡所有的印像与回忆。

      故乡雨,雨纷纷,轻轻为我洗风尘。

      多么亲切,多么温存,好像一片慈母心。

     我的眼,像田野一样湿润,

     我的心,像绿叶一样清新,

     我真想光着双脚,走进我故乡的雨中,

     去寻找,去寻找,寻找我儿时的天真与梦境。

     故乡雨,雨纷纷,轻轻为我诉衷情,

     往日思念,今日欢喜,点点滴滴难诉尽/

     故乡雨啊,像溪流一样缠绵,

     游子心啊,像细雨一样纯真。

     我真想变成雨滴,融进我故乡的雨中,

     去拥抱去拥抱,拥抱我眷念的土地和乡情。

     故乡雨啊!雨纷纷,

     啊!……

 

    (註:最后一段摘自艺术歌曲《故乡雨》的歌词,是作词家赵越的作品)    

    2020年6月8日 (责任编辑朵拉)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