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永远的兰亭

作者:管用和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131      更新:2016-12-01
文/管用和

一道曲水,从苍翠的会稽山下流出,一千六百余年绵绵不息。流出一地碑林、石刻,流成了兰亭。当学生时,诵王羲之《兰亭集序》,文采风流,如诗如画。对那里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的美景十分向往。今日有幸造访,得以瞻仰心仪已久的书圣遗迹,好不惬意。
自绍兴西行二十余里,到达兰亭所在地兰渚山畔,以为还得向前走。因为眼前的景象并非我想象中《兰亭集序》里所描写的崇山峻岭,只不过是一些并不太高太大的山峦而已。但的确山山披秀,层层叠翠,满目青葱。自山口走进,入一道篱门,便是一片竹林。清风阵阵,绿荫婆娑,顿觉幽深空寂。山林中隐隐地现出楼台亭阁,却不是金壁辉煌溢彩流红,房舍水榭也简洁素淡。一切显得恬静幽雅,将天然的景观与人工建筑十分和谐地统为一体。真乃好一个静心修身之处。沿着精心铺设的鹅卵石小径,行行走走,漫步于青山、银流、碧沼之间。竹林滴翠,草木溢香,水声“淙淙潺潺”,鸟儿“唧唧啾啾”。爽风扑面,清气萦怀,使人感到犹如置身世外,心神怡然,好不愉悦。亭台楼阁,错落于山水之间。一路寻来,可见鹅池、鹅池碑亭、兰亭碑亭、流觞亭、御碑亭、墨华池、墨华亭……古雅的建筑,精湛的碑刻、楹联和匾额,无不散发着儒雅的翰墨风韵,无不搏动着中华文化的血脉。诸多景物,都使人流连忘返。
公元353年春,东晋的一群文人,在此举行一次修禊活动──也是众多文人讲文论德、辩论玄理等活动中的一次──兰亭便成了书法中人心里的一块圣地。传闻千古绝唱的《兰亭集序》,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写成的。晋人在书法中倾注了无比的心血,开拓了崭新的审美空间,精心营造出他们的精神家园。他们投射在书法艺术上的生命之光特别强烈,其穿透力也就特别的强大。以致历代的文人墨客,无不对兰亭顶礼膜拜。清康熙年间,重建兰亭遗迹。这几年又加以修葺,更加增添了它的风采。诸多的游人来此,无不要去看看那墨华亭的碑廊。其中唐宋以来的书法家临摹的《兰亭集序》就有十余种。从苍古到灵秀,从拙重到轻巧,从朴厚到洒脱,一笔一划,都挥洒出充满个性的线条,展示出百种玲珑,千种风情,万种姿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这些作品,通过文字的书写与结构,所创造出来的是一种天地万物客观之美与主观审美感情相结合的形态,律动着整个宇宙生命之美和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审美情感的体验。它既是一种抽象的高度概括,又具有特有的具象意味。我和一群游客久久地观览,从丰富多变的笔法和造型中,所体现出的那种风骨、神韵、意态、气势,那种富有音乐的旋律,饶有诗歌和绘画的情趣,的确充满引人入胜的魅力。观之令人产生笔跃神驰,墨舞气振,满目星云,烟流风动之感。其妙处、奥处,难以言表。游人们或欣赏,或赞叹,或钦佩,或询问,兴味十足。更有钟情于书法的人,临摹者有之,探求者有之,考研者有之。那种精神愉悦,身心陶醉的情景,委实令我为之感动。
兰亭景物中,最为牵动人心的,当然就是当年流觞的曲水了。我来到这曲水流觞之处,没想到这水竟是如此的瘦。与其说是一条溪流,不如说是小小的水沟。它沿着长满翠竹的小山丘蜿蜒而下,于石畔草丛中缓缓流来,又从容地流去。有几位游客,也在水边仿效古人,流着碗盏,饮酒作态,以歌代诗游戏取乐,不时引起阵阵哗笑。我伫立在水边,望着那滚滚清流欣然而往,一去不回。想岁月如斯,淌尽千古人物。追思王羲之于永和九年的暮春三月,邀约诗友谢安、孙绰等40余位名流,列坐曲水之边,羽扇纶巾,手执拂尘,儒雅倜傥,谈笑风生,曲水流觞,饮酒吟诗抒怀,是何等的光景啊。和风吹拂,修竹清嘉,峻岭碧翠,山泉泠泠,溪流潺湲,空气清新润泽。雅士们逸兴湍飞,一时诗思涌潮,临水挥毫畅抒胸臆。于是,那醇香的酒和纯净的水,便流成一首首动情的诗章。然而谁又料到,这一次雅集的活动,竟使兰亭名扬天下,历久不衰。
我默默地站在水边,仿佛还闻到酒的醇香和翰墨的气息。就是这一股瘦瘦弱弱的细流,流得多么的鲜活,它所浇灌的何止是千竿翠竹万茎小草,当年,它动情地触发那么多人的灵感,诗情潮涌,文采纷呈。千百年来,又滋润了多少文心灵智,淌不尽的情思,流不完的才气,塑造出中华民族辉煌的书法艺术长廊。尽管,变幻着的岁月如白云苍狗,而今,人们之于兰亭,其深层的书法意识也许有所淡化,它只不过是一个旅游的风景点。然而这会稽山下的一曲细流,永远是中华文化的一脉清泉,兰亭永远是书法中人的心头情结。青山不老,曲水长流,那翰墨的醇香将飘拂千秋万代。

七律 兰亭曲水流觞

兰渚山中竹树芳,
文人雅集此流觞。
诗情相伴醉情发,
酒兴更催诗兴昂。
修禊心同云鹤远,
作序思与碧溪长。
悠悠一线兰亭水,
淌出千年翰墨香。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