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美术品读

首页 > 评谈 > 美术品读

芳菲只与春风知

作者:刘迪生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582      更新:2017-04-26

       一个男子的名字,如此端丽脱俗的书艺,我便想到了“易安居士”的旷达与雅趣。王荣宝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门第,于南洋风雨颠沛流离之中,严慈庭训的使然吧,竟然傲世而卓行,好古而探幽,从小便对商殷甲骨、钟鼎铭文、秦汉篆隶深深着迷,描描写写,孜孜不倦,终于自成大家:毛公鼎铭文,这一中华瑰宝,让数千年来多少刀笔才俊望之兴叹的恢弘古典,在她的尺素寸楮之间揭去了神秘的面纱,彰显人间。
       记得晚清集文豪与书画于一身的著名艺术家李瑞清老先生说过: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未读《尚书》。
       毛公鼎文近五百字,据说是汉文化“散文”的开山之作,鱼虫蟠会,艰涩诡秘,成为华夏祖先第一章佶屈聱牙的生存纪事。一个青春秀嫚的小姑娘,乐此不疲地赏玩其中而不知凡几寒暑。她,以其独慧异悟,与数千年前的古贤对话,诠释成我们今天有幸读到、看到的焕然锦绣——这便是王荣宝书法。
        女艺术家,应是始祖女娲娘娘的嫡传吧,但在人类史的艺术苍穹上,却可谓寥若晨星。她们留存在世间的文化建筑,又总是让我等须眉们深自汗颜。古人苏若兰的“回文织锦”、湖南永江的“女书”,应该是东方女性文化的杰作了。而日本女性将汉字草书改造成“平假名”,以为“闺蜜”们的密码,曾经达到了男、女文化“势不两立”的地步(见《国语辞典》)。
       王荣宝给钟鼎铭文的古篆一口生气,让一颗颗史前的古莲子开出了灿烂的繁花。
       我国书画界有“书、画同体”之说,据说以苏轼、文与可为宗师,即所谓“文人画派”,亦即今天随眼可见的“写意”国画,无非用墨的干、湿、浓、淡,构图的疏、密、轻、重而已吧。王荣宝先生的书法,走笔处完全是写意“国画”的意趣与要诣啊:大篆天姿的“象形”,在王荣宝的挥毫泼墨之下,或浓墨重彩,彤云列阵;或清流如洗,竹影婆娑;或飞白空灵,烟云出岫;或肥瘦相济,两仪翔来……龙蛇起雾,万灵朝宗,幻形幻影,扑朔迷离,雅然都趣——若非胸有一方锦屏、九重玄机、万斛珠玉,安可天成耶?
       有人对我介绍说,王荣宝先生为写好“毛公鼎”,曾查阅大量古籍文献资料,研究中国古汉字的演进、笔法、蕴含,结合岭南当地的书画艺术传统,从岭南派书画名流,尤其是近代谢熙、高奇峰、黎雄才等的书画作品,从中博采众长,杂糅诸家,融会贯通——信以然也。
       书法之道,自古各有其说,各成其派。然在中国传统博大精神的文化精髓之中,有一句话简单却有力地矗立于各种艺术形式之林:初心不改。此话贯穿于哲学、艺术、文学、书法甚至于生活之中。对于这一点,中外大家皆有共识:克罗齐在《心灵哲学》中提到,艺术即直觉。我们的知识领域与生活不可能永远停留在“童话”这一片单纯的乐土,当我们经历成长、经历受伤和收获,我们会有第二双不一样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然而,无论我们的第二双眼睛如何老练、深邃、苍老与世故,自然纯朴的童心永远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底色。
       王荣宝的书法,立足于岭南古粤文化,奇倔高古、朴拙雄壮,将象形书法的字形变化与岭南文化地域特色自然结合,将书法中的秀丽婉约和遒劲雄健有机融合在一起,随意赋形,气象万千;字如其人,遒劲跷拔,颇具士人风骨,深得岭南书家的钟爱。
       书法《乐山乐水》横幅,字形圆润饱满,浓墨重彩,苍拙而不失灵动,潇洒中不失沉稳,布局和谐自如,有一种秀美凛然之气隐现。山水二字寓形于象,翼然于纸,仿佛从心底流出的灵动之气。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在谈论书法创作时说:“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以此来评价王荣宝的书法,可谓恰如其分。
       唐代书论家张怀谨在《书议》中谈及书法的寄寓时,曾经这样说:“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认为不同书法写作产生的根源在于书写者不同的心境、志趣、情怀。怀素张狂,为书法亦放纵不羁;颜体谨严,自《家训》可见一斑。他认为,每一种不同的书体背后都寄予着书写者与众不同的人生状态。
        王荣宝的书法源于古代榜书形式与符号构建,颇得钟鼎铭文的简约拙朴之风。多年以来,她泛舟于书海,通过“甲骨文”演变的“毛公鼎”书法寻根溯源,从而真正体悟篆书的严谨,她的书法异于众家,虽习各家之长,亦在不同的书法形态之中学习、参悟,但她在各家之中的行走,是研究与顿悟,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在参透各种章法之后,她才有底气而不去追求书法演进之后的规整与章法,努力向上溯源而又不拘泥于古法,得其妙谛而随心任意变化,力图展示书法诞生之初的原始之美的同时,自成一家。
      “夫质者朴也,有崇尚太璞之意。”在中国玄而秘的道家体系之中,人与社会、自然的相处应是遵循着古拙、璞朴法则的。王荣宝的书法,字里行间浸淫的正是这种“璞朴”的意境,她的书法如同一枚从遥远时空穿越而来的未经打磨的璞玉,因其古朴,所以动人;因其自然,更显芳华。
       40多年书画创作坚持,使她充分汲取书画艺术精华,笔耕不辍,逐渐达到“悟道”的境界——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悟。“毛公鼎”的笔划与章法、字形、结体在她的笔下完美融合,别出心裁,自为一家。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天真、质朴、自然、初心,成为她典雅朴素人格的另一种彰显。她那高怀雅趣,正如“万绿丛中红一点,芳菲只与春风知”。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