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杂文时空

首页 > 评谈 > 杂文时空

重拾警句格言美文

作者:梁文政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5794      更新:2014-05-22
尝试用文学的力量 呼唤积极的情感与信念

文/梁文政
   
  今年以来,响应党中央关于“中国梦”、“正能量”、“群众路线教育”的有关号召,开了一些沙龙式的讲座。在此,写一点粗陋的体会。
  A、不避浅薄,一鼓作气讲了33场
  “警句、格言、美文”是人类文化殿堂的珍宝,人类总是一代又一代不间断地从它们那里受到启迪、开启智慧、获得力量。今年年初以来至十月底,我以“重拾警句、格言、美文,用文学的力量呼唤积极的情感与信念”为目标,为多个单位和团体的朋友们开了33场讲座。
  一位听讲的外科医生说:“当我在手术台操作八个小时还下不来时,我一定会想起你朗诵的马克思博士论文结尾的那段话。”
  一位报社的记者说:“你讲到的那些警句、格言、美文,有些我以前也读过,可我当时没觉得这么感人啊!”
  一位机关干部说:“您的讲座又燃起了我读文学作品的欲望。”
  一位青年学生说:“我内心一直很痛苦,因为我对当今社会有着太多的怀疑和迷茫,您的演讲很震撼,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一个单位的领导说:“你讲得很感人,希望能多点来。”
  B、是警句格言美文唤起我尝试这次讲座的冲动
  我是一名纪检干部,以前还当过团委书记、党组书记兼局长、民族宗教局处长,与干部群众交流、沟通,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马克思曾感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这话是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演讲中说的,她演讲的题目是:《在怀疑的时代仍然需要信仰》。她是北大中文系88届的本科毕业生。
  “日本人侵犯我们,是因为我们出了很多汉奸……谁将会成为未来中国的汉奸?在座的诸位很大一部份都会是。因为你们嘲笑爱国者,崇拜权势和金钱,鄙夷理想与志气。”这话是浙江大学教授、现任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先生在浙江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的。
  对上述的话,我有同感,更深感忧虑。
  光忧虑不是办法,我得做点什么呀!
  我“人微言轻”,我能做点什么呢?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话是诗人艾青说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地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样炬火或太阳,因为它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做喉咙嘶哑的小鸟,做发出微光的萤火虫!
  这是我该做的。这也是我能做的。
  于是就有了33场不揣浅陋的“沙龙式讲座”。
  C、我以我口说我心
   时下的宣传教育,有时会令人感到“囧 ”:有的宣讲人信心不足,有的组织听众近似“拉夫”。我设法避免了上述的“囧 ”。
   那方法之一,就是“以我口、说我心”,换言之就是“说真话”。我的一位师长表扬说:“你以你口说你心,避免了假话、空话、废话,发乎情、达乎理,直往听众心里去。”
  我讲座不带一个纸片,所引用警句、格言、美文,或长或短,长的达一、二百字,有的甚至超过500字,我都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听众感到很吃惊,他们问,你为什么有这样惊人的记忆力?为什么背得这么熟?我说我不是“背”,我是“化”,因为那些警句、格言、美文,一直对我人生的各个方面发生着影响。长期以来,我反反复复地思考它们、体会它们、运用它们,还时时向别人推介它们,它们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份,我在把它们落实到实践中时,它们也就融化进我的血液中,铭刻在我的记忆里了。
  所以我在演讲中,一边向听众复述它们,一边讲它们如何支持我树立起了“坚定的信念”,如何指引我有了一个“积极的人生”,如何帮助我树立了“崇高的志向”,如何激发我产生了“澎湃的激情”,如何鼓励我敞开了“坦荡的胸襟”,如何陶冶我孕育了“浪漫的情怀”,等等。当然,我还会时常讲述这些警句、格言、美文对大家熟悉的名人、乃至伟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听众觉得,我似乎不是在演讲,而是在与他们进行朋友式的谈心,说的是“掏心窝子”的话,所以他们能听进去,会有所震动,有所感动。
  我所讲的33场讲座,都是别人邀请我去的,避免了“拉夫”似的“囧 ”。
  D、故事性、接近性、画面感
  我清醒地认识到,这类演讲不同于宣读学术论文,除了发乎情、达乎理之外,还得有“故事性”,而且“故事”还不能是“一般的”故事,还得是“紧贴听众”的故事。再者,“艺术的天堂在细节中”,所以还得在简洁明快的叙述中呈现“画面”,这样才能吸引听众,打动听众。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西方,也有这么一句广为流传的格言:“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公共的”。说的是任何公民(包括穷人、富人、达官贵人各式人等,甚至入境的外国人),谁都无权浪费公共资源。
  早在1881年,一个名叫史密斯的外国学者就写了一篇题为《缺乏公共精神的中国人》的文章,说中国人还称不上“公民”,因为他们对社会“麻木不仁,缺乏公共精神”。130多年过去了,国人的此种顽疾似乎没有得到怎样的医治。因为缺乏公民意识、缺乏公共精神而出现的大量浪费公共资源的丑陋(甚或是罪恶)现象仍比比皆是、层出不穷,一部份中国人甚至还把这种丑陋带到外国去了。
  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一群“气宇轩昂”的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馆用餐,点了一桌子菜,吃不完,剩下很多。买单正要走,服务员请他们留步,说已通知警察来处理。其中一位问:处理什么?服务员说,在德国,点了太多的饭菜吃不完要被罚款的。警察来了,开出了罚单。另一位说:“钱是我的,我乐意点这么多菜!”警察说:“钱是你的,但资源是公共的。”那群“气宇轩昂”的中国食客只好接受罚款。回国后,他们中的一位发了微信,讲了这件事,以及自己的反省。说到这里,我留意了一下听众,我发现有人在低头沉思。
  “这个军队具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慨,它要压到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这是毛主席语录中的一段话。它曾经鼓舞中国军队和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也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我想,这段话的巨大鼓舞力量和巨大震慑力量至今没有过时,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因为一旦中国人确实表现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任何敌对势力就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这就是“骨气”,这就是“威力”,这就是“尊严”。有了这些,足以让任何敌人“丧胆!”
  在对这一格言进行发挥时,我讲述了电视连续剧《亮剑》中那位八路军骑兵连长血拼日本鬼子的场面:
  连长挥舞马刀,一马当先,高喊着:“骑兵连,冲啊!”,便勇猛地杀向敌阵。
  鬼子成片地倒下。
  白刃战越来越激烈,搏杀也越来越残酷。
  骑兵连只剩下一个排。
  骑兵连长也已负伤,但他继续挥舞马刀,大喊着:“骑兵连,杀啊!”便更凶猛地杀向鬼子。
  骑兵连只剩下一个班。
  骑兵连长再次高喊着:“骑兵连,冲啊!”与鬼子作殊死的搏斗。
  骑兵连最后只剩下连长一个人,而且被鬼子砍去了左臂,但这位连长依旧挥舞马刀,双眼圆睁,高喊着:“骑兵连,冲啊!”杀向鬼子,手起刀落,又一个鬼子人头落地。
  面对蜂涌而上的鬼子,我们这位血染征衣的独臂英雄,傲然挺立在天地之间,向鬼子发出轻蔑的一笑。
  讲到这里,我再次留意一下听众,我发现他们无不动容。
  E、我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很早我就留意到,国外从政的人,几乎都曾研修过演讲课,有的还下过苦功夫。
  在当团委书记、党组书记期间,为了做好工作,我也曾向大学的演讲学教授请教,拜他们为师,在他们的指导下练习演讲。
  “艺不压身”,在今年开讲座时,我真正享受到了在这方面投资所得到的回报。
  工作之余阅读时,我给自己规定:为精神饱满而读书,读精神饱满的书,以饱满的精神去读书。
  这次讲座,我选择警句、格言、美文时,除了它们的真理性、哲理性之外,我还特别注重文中的激情,尤其是在选择其中的“美文”时更是如此。
  文字本身有激情,作为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激情,这是一回事。然而,你能否用声音传达出这其中的真理性、哲理性,以及那澎湃的激情,这又是另一回事,这就是“体验”和“体现”这两个不同的方面。
  平时的阅读习惯和平时的朗诵、演讲练习,弥补了我原先的不足,所以,我在传达和发挥那些警句、格言、美文内涵时,声音没有拖后腿、帮倒忙,有的听众还夸我的声音有“激情”、“有磁性”、“有震憾力”。我想可能也是。33场讲下来,我不但不为难,不紧张,而且很享受、甚至很“陶醉”,我想,这不但与听众的鼓励有关,而且可能还与平时在朗诵、演讲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因而临场多了一点自信有关吧。
  最后,我想仍然借卢女士在北大演讲中最后的一段话作为我这肤浅的心得体会的结束语,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读者诸位的期望:
  请记住——无论中国怎样,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就更加光华灿烂!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