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山水田园

首页 > 散文 > 山水田园

绿水仙踪

作者:金兰仁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749      更新:2017-11-13
--多彩贵州行之四

文/金兰仁
  
  荔波是贵州高原绿色的裙边,是“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山水出佳韵,纯净出传奇,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及茂兰原始森林等风光带,是荔波山水的剪影,被誉为“山水贵族”。其中的小七孔景区,细致婉约,佳景如梦。
  黄后河(又称小七孔河)是小七孔景区的灵魂。先由东北向西南,在鸳鸯湖折向东南,成反式“7”字形。时为地表明河,时为地下暗河,流水仙踪,从高空看,三段地表明河,似是三条互逐的蓝绿色丝巾,飘逸在山谷绿林之中。
  卧龙潭位于黄后河上游,是黄后河由地下暗河转地上明河的第一次出水点。潭水成椭圆形,不足百米见方,静卧谷中。
  潭边怪石林立,古木森森;潭外弧形人工瀑布,水声轰鸣,雾雨蒙蒙;四周环峰欲合,山谷如城;潭水为鲜艳的蓝绿色,并且随着视角不同,太阳光线强弱,而呈淡蓝,明蓝和暗蓝等色。潭水透明,水面如镜,映射着青山,绿树,人影。水深如渊,潭底及潭周的崖底,升起发丝般的水线,补给水潭及卧龙河水。工作人员说,这里是卧龙河的源头,不管天气及季节如何变化,水量都保持一致,即便到了山洪暴发的季节,潭面也平静如镜,甚是神奇。
  黄后河上游的明河称卧龙河。卧龙河谷是罕见的生态走廊。激流哗哗,植被葱茸,漫步其间,心旷神怡。走廊的尽头就是鸳鸯湖。鸳鸯湖为典型的喀斯特盲谷湖,水域面积约20公顷,最深处40米,由上、下两个大湖及附属的四个小湖组成。湖中并列生长着一大一小两颗重阳木。大者为雄树,树围过丈,雄壮挺拔,小者为雌树,纤巧秀丽,二者枝叶在空中交握,人称鸳鸯树,湖因之称鸳鸯湖。
  湖面幽静,水道四通八达。开阔处如山野中的明镜,映照蓝天白云;狭窄处如林荫中的水巷,长约700米的“水上林荫”,宛如水上迷宫。泛舟湖上,水亮如油,碧绿凝重,船行色变。向湖中披拂倾斜葱茏树木,多彩的叶色和五彩的花朵映入水中,湖水吸收、反射和折射而成七彩颜色,美不胜收。
  湖畔浓荫环绕,秀木枝蔓成棚,湖中绿岛几座,水中古木耸立,水鸟相呼,境界幽绝,置身其间,胜似仙境。有人说,这里负氧离子高达十八万个(每立方厘米),适合洗肺养生。倒不如说,如此恬静幽深的湖泊,更适合洗心养身。
  美景是肯有尽头的,愕然的是,湖水会在寸土之间遁于无形。也许只有位于鸳鸯湖南侧的天钟洞知道她们的踪迹。因为,洞里有一石笋,状如铜钟扣地,称其为天钟。天钟上形态各异的钙华,宛似蝌蚪文,无人能识,猜测记载着黄后河的前世今生。
  天钟洞长约700多米,洞厅高大,道路平坦,廓道迂回。象形钟乳石众多,鳄鱼,金鸡,犀牛等百兽。贴耳于洞底洞壁,以石击之,地下深处,有咚咚的回音,甚至有人说,听到了地底下潺潺水声,也许脚下就有鸳鸯湖水流向彼岸的仙河?
  黄后河水潜入地下,汲取大地精华之后,在努内吉海湿地探头。“努内吉海”是瑶语,即“最美丽的地方”之意。湿地为典型的高原喀斯特洼地中形成的滞留湿地,河湖纵横,流水潺潺。水草旺盛,灌木丛生,鸟飞鱼跃,花儿朵朵。
  汇集翠谷瀑布后,湿地之水,慢慢成河,进入了长约2公里、以“树在石中长、水在石上流”特征著称于世的“水上森林”。河水奔流在喀斯特槽谷河床之上,河床及河岸生长着树木,树木的根均扎根在河床岩石缝中。树木竹草,虽被激流长期浸没,许多地方甚至找不到任何泥土,仍然郁郁葱葱,林密如屏。丛林带绿树成荫,拉金湿地草长莺飞,苦竹沟茂林修竹。穿行其中,扶枝踏浪,妙趣无穷。回头再望,说不清,这儿的美,是一林树,还是一片水?
  到了石上森林,黄后河又潜入地下。河床仍在,但河水细流。脚下的土地,岩石裸露,灰灰一遍,找不到巴掌大块的泥土。然而,漫山立着野生龟背竹,沿河生长着原生林,林间绽放着野花。原来,植物的根系顺岩石的节理裂隙展布,盘根错节,根石交融。树据石而生,石拥树而立,树因石而挺拔,石因树而稳固,是罕见的“石头上的森林”。
  黄后河第三次从龟背山脚露头后,称响水河。长3.5公里,落差314米。原来,地层平缓的高原,晚期强烈抬升,河流下切,横截河床的多级裂隙显露出来,构成高低不等的台阶,水流石阶,形成壮观的68级跌水瀑布群。有人统计,全长1.6公里,分布着大小68级瀑布,总落差110米,最宽处约40米,举世罕见。行走在河边,看瀑布时宽时窄,水流时急时缓,水色时蓝时绿,内心随水跌宕起伏,难以平静。
  拉雅(美丽姑娘的意思)瀑布是附近地区最大的瀑布,位于68级瀑布的下游。神奇的是,瀑水从响水河北岸的崖缝中迸发而出,自30米悬崖上翻滚而下,留下美丽的身影和如雷的声音,汇入响水河,直奔涵碧潭。
  河水在涵碧潭趋于平静,依偎着横卧涵碧潭小七孔桥。小七孔桥长40米,宽2.2米,高5.5米,桥体取拱形,结构玲珑,工艺精妙。因桥腹七孔,俗称“小七孔古桥”。桥由本地的灰石砌成,桥身生满藤蔓,桥下的涵碧潭,水平如镜,绿似宝石。两岸群山绵延,树木葱翠。桥头青草漫生,远处鸟声回旋。踯躅桥上,虬枝凌空,树荫蔽日。俯瞰潭水,山影桥影互衬,树色水色交叠。
  小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古为黔南通往广西商旅交通要道。桥首原存石碑两座,分别为《修碑》和《万古兴桥碑》,后者上刻“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联句,表达当时人们美好的愿景,如今,已经不是愿景,而是事实,幽蓝深邃的卧龙潭,水林相嵌的鸳鸯湖,鸟飞鱼跃的努内吉海湿地,神奇绝妙的水上森林及石上森林,瀑潭相间的68级瀑布,小巧玲珑的七孔古桥,特别是三隐三现、三明三暗的黄后河,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得到好的保护。黄后河那让人心颤的蓝绿色河水,如宝石一般,将永远镶嵌在美丽的贵州高原。
              二0一七年八月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