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山水田园

首页 > 散文 > 山水田园

禅茶禅意生禅定

作者:金兰仁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906      更新:2017-09-04
文/金兰仁

偶然的原因,到庐山定慧寺。在此之前,也不了解定慧寺,只知道庐山森林公园里有几座寺院,其中之一就是定慧寺而已,但隐约听闻定慧寺僧人医术、禅茶、莲社及画苑远近闻名。
  定慧寺背倚双剑峰,面朝笔架山,群山环抱,幽静恬淡。规模及定制不大。高约六米的金色大佛、名号碑及依山而建的照壁就是山门,拾级而上,就可以见到定慧寺的建筑群了。虽说没有珈蓝七制的建筑,但是佛家的基本设施还是完全的。一对石狮子守护着山门殿,天王殿高两层,紧随的大雄宝殿是仿宋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飞檐翘角,青色土瓦、古朴端庄,是古寺的重要建筑。念佛堂两层,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傅和阿弥陀佛。除了山门南侧山沟正在建设的七层海会寺塔外,其余建筑简朴,清洁,但简洁之中充满庄重。
  寺院周围散落着八处历代高僧古墓塔,悦缘、福山、志高、隆钵、文石等法师古墓塔保存完好。不过,虽说称为墓塔,实为墓丘。墓丘总高不足两米,由基座及立于其上的约半米高的石雕塔组成,两侧护栏,简朴无华,可见历代僧人建寺及护寺的艰辛。元末明初,赤脚僧人曾在此清修,始建定慧寺,因荐药治好明太祖之疾,圆寂后赐葬庐山。明末清初,文石和尚,修大佛殿,时僧人九百,香火极盛。至隆钵和尚,朝奉者万计,盛况可及东林寺。清顺治十七年(1660),刑部主事送“定慧禅林”匾额,乾隆十六年(1752)显亲王感其幽谷松啸,亲题“松风临水”金匾,寺庙名噪一时,住持隆钵法师因此称“听松和尚”。清末,寺宇及佛像毁于兵火,金匾遗失,僧人遣散。民国五年(1916),福山和尚重修寺院,维持香火。新中国成立后,僧人恢复早晚课诵,静坐参禅。文革期间,僧人再度被逐出山门,主持只得混迹于林业工人之中度日,寺内经书、法器等皆被损毁。1971年始,住持释观行及释从阳,复(拓)建佛殿、寮房等寺宇建筑,逐年修建至今规模。
  在佛教寺院林立的庐山,无论从建寺历史,还是从体量来说,定慧寺都不在大寺之列,能坚守数百年实属不易。而且这来之不易的坚守,源于历代僧人具有不同于它寺别僧的慧根。
  历代僧人精通医术,医治好无数僧人俗众的疾病,使定慧寺在人们心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传说,当年宋太祖朱元璋患疾,太医穷尽医法,不得治愈,访天下名医无果,后求救于开山觉显大师,才将宋太祖治愈,获赐住庐山,开始建寺。由此,历代主持继承开山祖师的传统,善医术,广布施而深得周边百姓爱戴,称药王菩萨再生,从而定慧寺又赢得药王庙的称呼。即使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僧人们仍继承了精湛医术和广布施的传统。如今,寺内建有药兰苑,为求医者治病。寺外有药圃,种植三七、白术、银杏等名贵药材百余种,供寺院及患者使用。定慧寺僧人医术在附近乡民中享有盛誉,特别是前些年圆寂的观行法师,禅净双修,又深通医理,不时走访民间,布施医药,口碑很好。信众说,真正大病还是到医院治疗好,庙里不能包治百病,但是寺院中医水平高,用药又有与众不同的路子,往往有意外的治疗效果。日常病症,中医是很有效的,即使身患绝症病人求医到此,也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安乐离去。而僧人精通佛法,用佛家的理念,劝恶扬善,倒是治好了不少人的心病,不少人本身没有多少肉体的痛苦,是浮躁的心灵导致精神的不安。由此看来,游离于科学之外的宗教,有时可以帮助人充分认识自我,帮助人坦然面对人生顺境逆境,发现人生的乐趣,享受人生的快乐,这也许是定慧寺佛医结合,赢得良好口碑的主要原因吧。
  定慧寺自建寺以来,每天都提供斋饭,延续到今天。不管你是来寺的信徒或是饥渴的路人,或是好奇的游客,恰遇开饭时间,都可以用餐。素餐是免费的,但可以随意交功德。斋饭全素简单,男女分开,可以管饱,在今日,似乎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在饥荒之年,看似简单的善举,救下不少性命。前些年腊八日,在市区设置施粥点,祈求安康,接济困境之人。许多人从吃斋饭开始,到念佛信佛,最后成为信徒,包含于素餐斋饭里的乐善好施的品德吸引了众人。
  庐山合适的气候,氤氲的云雾弥漫,特产庐山云雾茶。寺周好环境,每年生产的云雾茶更是上品,手工采集,古法制茶,口味绵长;群山环抱,清泉流淌,溪声,虫叫,鸟鸣,松涛,风啸,竹影,在定慧寺晨钟暮鼓伴和下,顿生禅意。于是,历代定慧寺僧人,顺势而行,提倡天人合一,创立禅茶;禅茶入口,心中就会多一份宁静,禅茶入脾胃,心灵就会少一份浮躁。僧人深知禅茶的功效,于是定慧寺在山门旁建怡心亭和五味居,供来客休息,喝茶及交流,这在宗教场所里,是不多见的。很多人都有过多次饮用禅茶的经历,都说禅茶能治病。更有人绘声绘色地说,来此求医的人,饮一杯禅茶,如醍醐灌顶。然后,休息片刻,定下心来,猛然间发现茶到病除。于是,愈者觉得神奇,口口相传,殊不知,是愈者心中开始生有禅意,只不过这一切生于无形之中,不为人知罢了。
  也许是这禅意的吸引,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达官显贵也是云集于此,听坛讲法,修心养气。古时,隆钵法师有“听松和尚”雅号,足以说明寺内僧人亦佛亦文,说弥勒之佛法,抒松涛之情怀,山清水秀,世外桃源。如今,寺内建有莲社,设有爱莲文化论坛,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传承周敦颐,陶渊明等先辈遗风,说莲之高洁,闻茶之清香。寺内创办了庐山佛教书画院,力图弘扬佛法,光大民族书画艺术。每月初九,远近书画名家及众多书画爱好者结伴而至,留下瑰丽的墨宝和诗篇。在此之地,品茗挥毫,论山说水,实是民间幸事。于是,许多信徒说,这儿是今生与来世,现实与天堂的交汇点,常来此地,会有别样的感受。
  出寺门,南可望双剑峰。晚唐诗人来鹄作《题庐山双剑峰》:“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梦呓厌恶战争、发展生产以及国泰平安的意愿。几百年后的元末明初,虽人世间仍不太平,但人们心中愿望始终不弃,于是奠基定慧寺。站在高处,北眺隐约可见九龙沟,内中有“龙门第一关”等古迹,以及定慧寺下院归元寺等建筑。沟内外奇峰高耸,怪石林立,争奇斗妍,姿态万千,而且后人附会了许多明太祖朱元璋的传说,如南侧山坡上的“鼓儿石”,并有“朱家作帝王,鼓儿敲得响”的传说。朱元璋在庐山东麓的鄱阳湖里摆过战场,但肯定没有现身定慧寺和九龙沟,定慧寺只因觉显大师的药方而与其结缘。觉显大师用何种良药治愈朱元璋的病症,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倒是让人心存疑虑,万人之上的皇帝,哪里会在山野之中寻找到治病的药方?是不是觉显大师用定慧寺的禅茶一杯,佛经一本,让征战南北,杀戮无数的朱皇帝,放下内心的执着、霸气、贪婪和妄想,大彻大悟,从而心生一缕禅意,所患之疾,自然祛除了呢?
  
   二0一七年四月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