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山水田园

首页 > 散文 > 山水田园

苏堤

作者:高安侠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073      更新:2016-10-03


  杭州的道路两边,树冠长得瓷丁丁、茂腾腾,到处是稠密的绿。坐在车上好奇地四下里望望,同伴的衣服、脸面都染成浅绿色,相视而笑,牙齿也绿了。抬眼望,浓荫蔽日,人仿佛在幽谷一线天中行走。
  虽是中秋已过,但毫无凋零之气,我怀疑秋天走得慢,还没有走到江南。
  晚秋的西湖,丝毫没有肃杀感,相反,湖岸的树还是夏天密密层层的样子。天气是凉了,不过凉的刚刚好,走路不至于出汗,空气像丝绸轻轻滑过面庞。在陕北,一场秋风之后,空气里似乎藏着无数小针,扎着皮肤,一下一下的微微发痛。那树也就清减了很多。
柳是树中的女子,苏堤的柳那么柔美,而黄土地上的柳却活得泼辣,我上班的路上,两排垂柳在凛冽的朔风里挥舞着巨大的扫帚,好像在奋力清扫天空,扫出来一片辽阔无垠的深蓝。一种无由来的肃杀感。
  苏堤总是令人想到苏东坡。36岁的盛年,贬官来到杭州,心情当然是相当地不爽,此刻的西湖也是同样不爽,淤泥堵塞将近一半。早没有当年的风致。紧接着发生大旱,城内缺水,老百姓走亲戚带的礼物居然是一瓶水。整个城市都在张大着嘴喊着渴啊渴。苏东坡顾不上自己的不爽,立即着手治理西湖,湖底的淤泥无处可用,便筑成一条大堤,这就是后来的苏堤。这是天才的举动,既大大俭省了人力物力,又沟通了南屏和北山,方便了老百姓。同时,作为一个文人,他当然是不肯漏过任何一个审美创造,在苏堤两边种植垂柳,为西湖增添了一处格外动人的景致。
  很多人想象中国古代文人,似乎整天诗酒,不理时务,其实远不是那么一回事,一旦步入仕途,用世思想使得他们身上天然地有一种担当,很多人勤于政务,功勋卓越。北宋年间,和苏东坡几乎同朝为官的范仲淹在我们陕北延安戍边,左手持剑,右手执笔,写下著名的《渔家傲》,而北方大夏国也因畏惧范仲淹威名,不敢轻易犯边。
  当然,人们喜欢苏东坡,首先在于他是一个生动的人,不玩深沉、不装高雅,文章里有着浓浓的烟火气。爱吃爱喝爱山水,信手涂抹便是锦绣文章,拍拍肚皮满腹不合时宜,典型的巴蜀性格,豪放但不粗粝,多舛却不抑郁。一生栽了无数跟头,爬起来还是笑呵呵的。他将一生的不快、失败隐藏在了宽袍大袖之下,凸显的是豁达放旷的可爱。我们记住了大江东去的洒脱和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同时也格外放大了这一面。
  其实,他的一生并非没有苦痛,只是他不允许那些苦痛覆盖人生。
  在他看来,来到世上就是为享受活着的乐趣,天天苦恼得吃不下饭,活着有什么意思?这种人生态度成为了一种文人样板,从他身上,我们看见快乐是一种能力,并非取决于际遇。
  此后千百年来,文人们行走在他所开辟的通幽路径,出入儒道之间,最大限度地消解了人生的失意,获得内心的安稳。

上一篇:小村秋韵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