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的风景游廊,以青龙背一段最险,险在登空欲坠的感觉。感觉有时会欺骗人,人眼望不到的地方,才扇扬想象力,欲尽其高烟霞锁其腰,这是绘画的手法,不是走读风景的妙诀。尧山离市区只百余公里路程,而初次游历却是在我不惑之岁,朋友嗔怪说,在工厂呆傻了,我竟一时无语。我老想着壮年远行,看了别山,咫尺景致留做日后大宴,谁曾想观景与年纪存在莫大关联,少年心有另一番感悟。
也许迟到问候更具温暖——她缩小了春天的距离,这是失误的成绩,但不能把自己的过失看做成功的秘诀,因为歪打正着的几率很低。这段话便是我第一次到尧山写下的感慨。
尧山位于伏牛山腹地,在河南平顶山市境内,其险胜于泰山,其俊不让黄山,峨眉见之俯首,武当比之逊色,虽非五岳之列,而集诸山之风采于一身,尤其近年景区开发梯次逐山高,省城郑州至尧山高速公路开启,打造了远道客人飞临的双翼,让如织的游人观景不厌,释尽情愫,而走过青龙背的人,大都视为旅游生涯的一个坐标。
走青龙背有两条道,一条坡缓而拉长旅程,另一条行险却纳风物于眼底。得耶失耶?唯行者知。青龙背脊黑褐色铁环扶手,被把得溜光发亮,两侧深壑间灌木丛密,宛如龙之鳞羽,于秋光山风里泛着烁波,诱人不时驻足,使仅容一人走道的石坎路,竟似漫漫征途,原本陌生的面孔,互道起安全祝福,温馨着这一片天空。走下青龙背歇脚孤峰六角亭,开阖心窗,道不尽个中滋味。山野予人以旷达,只闻鸟鸣不见兽影,神怡中稍感失趣,不由浮想到故乡山崖狼洞的说辞。
儿时,听村上人说,那穴里有条母狼,昼出暮伏觅食乳一窝崽。一打草少年撞进去后,用镰刀将其尽兴屠戮,母狼回穴见狼崽身首异处,嗥嚎着寻仇报复。打草少年惊惶之下,爬上高树躲避,孰料母狼兽性大发,扯开嘴张獠牙撕啃树木,于山溪里漱去口血渣屑后,复又啃伐。少年眼见树危命绝,灵机一动,搭着树冠攀上邻树。次日天亮山民进山,母狼方罢战遁去。于是,这只被描摩得神灵活现的母大兽,便成了大人吓唬哭闹幼儿的招数。男孩子好奇心,曾驱使我约伙伴去探狼穴,终因胆怯半途而归,遂留下思维空间,去想狼府的模样,狼的形态,断断续续了几十年。
金山秀水育人性温良。尧山四棵树乡西南一山巅庙宇里的和尚,为免野狼骚扰,不是高筑门庭,而是将外厨剩饭锅盖打开,翌晨,再把狼舔食过的灶具,打理干净。就这样人睡狼来,餐后而去,默契如许。日子久了,狼在和尚外出时,便蹲到庙院门口守护,见来香客摇尾隐去。不少进香的人以为庙里的看门犬,遂不在意。山中奥妙自有山人揭示得了,我们无法循常理秤衡,然而常情因袭于生命的源头,存在乃灵魂附着的躯壳,它反过来推移心智燧火的走向,大凡弃恶于一时或一世,概因自己得到某种救助而褪去兽性之恶吧。看来,佛道之行最可取处,在于施恩布德不求回报,却有所得。佛者之心,尚能启明,度化人性之魔。
同凉亭遥峙的石林,似刀削一般兀然冲天,其一峰尖倩松招摇映目,为鸟儿衔来松子生根的杰作,至于石峰开裂成林可信的说法,乃太阳曝晒后雨水激变的结果。先人们受启发后燃木烤石,以泉水浇之剥落多余部分,采石镌碑,筑殿造坊,风雨千年不灭。山空妖怪多,人闲林子嚣。没有了笨拙的开山器具,山的眉发疏了起来,盗伐的号子由稀落而密集而高亢,再由铿锵而低沉而神兮。于今一次性筷子在禁令下仍招摇在餐饮酒肆的柜橱,成为山的一道伤。在大自然空间为人类一片片窃据中,山林之子的生命被压缩了。幸而,尧山守护者的悯物情怀大于伤风化之心,依自然天性而展现自然画卷,为自己为后人保留一处圣山圣水。
踏寻尧祖放牧打柴的足迹,天光似在解说当年的风致。黑云压来而细雨,忽又乌气散,白云团卷。时正初秋,山间无人采摘野果吐着翠色,馋渴的游人指点着,把成熟的年纪度化成一颗童心。或许,这才是山之巅那位“张半仙”人长寿的秘诀吧。据说,这位食人间烟火者,住山已久,难得见其真面目,却又的确是个存在,且在独居天地里活得耐烦。林子里的鸟,各有亮羽,飞高飞低,不全由别人判别。
尧山景区的路曲径通幽,又豁然开朗,林掩百折,恰与人生契合,却多一分启迪。自然在造化石缝落子成大木的时候,也在她与人之间设置了栅栏,阻隔出一块块处女地,激起人心中的情愫,生出冲破的欲望,便不去留意脚下的艰曲,不觉中已跨过了那道栏槛。人胸中都有一颗启明星,星辉强弱不打紧,在于照在该走的那段路上,路也变得坦平轻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