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亲情悠悠

首页 > 散文 > 亲情悠悠

母亲

作者:韦启文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341      更新:2015-12-01
文/韦启文

那年冬天母亲得了一场大病,到县医院治疗以后,就一直住在县城珍妹家里。母亲能通过电话与我说话,这是母亲最高兴的事了。
我一直计划着全家回去看看母亲。临到春节,我与珍妹通过一次电话。我说邻儿寒假时间太短,加上春运人太多,交通不方便,今年春节我们就不回去了,等到放暑假再回去。暑假时间长,交通也方便,我们可以陪母亲多住一些时候。珍妹说她问问母亲的意见。
邻儿读初二时,我们回过一次良才村,现在邻儿已经上大学一年级,母亲有五年没见我们了。
过了两天,珍妹传来母亲的话说,春节搭车的人太多,你们夏天回来,那时好搭车。母亲的话完全在我意料之中。
大年三十,我打电话给母亲拜年,母亲可高兴了,她先同小孩们说话,再同妻说话,最后才与我说话。她说,等夏天你们回来了,我就跟你们一起回良才村。阿昌的小孩没有人管,我放心不下。回到良才村,我每天还可以到菜园子去看一看。母亲还说,邻儿考上大学了,我还没有奖励她呢,等你们回来了,我才给她发“奖金”。
母亲晚年与昌弟住在良才村。福弟曾把母亲接到南宁一起生活,住了一段时间,还是回良才村。她说不习惯城里生活,不愿进城。说实在话,母亲已经离不开她的良才村了。
这么多年来,平时我和弟弟妹妹们给母亲一些钱,母亲总不舍得花,一部分给昌弟的小孩买了些东西,一部分用来奖励考上中专、考上大学的孙子们。不分内孙还是外孙,更不分孙子还是孙女,都一视同仁。每当听说哪个孙子考上什么学校,那是母亲最高兴的事了。母亲没有读过书,子女们能读书,孙子们能读书,她感到这是新社会给的,是共产党给的。
从小我们就知道母亲很能干,田里地里的活她能干,回到家里还有干不完的活。挑水做饭,喂猪养鸡,样样都要经手。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人很看重的节日,母亲都要张罗着做五彩饭。她提前几天到村外的山上摘来不同的树叶和草根,分别捣出汁液,用这些汁液把糯米泡上一夜,糯米就被染成了红色、蓝色、黄色、黑色,加上白色,一共五种色彩。我还记得,用嫩枫叶的汁液染泡过的糯米是靛蓝色的。
母亲把这些糯米蒸熟以后,看起来一颗颗晶莹剔透,像五彩缤纷的珍珠。母亲撒上一些糖,叫我们把手洗干净,抓成团来吃。又软又糯,又香又甜,那真是又好看又好吃又好玩。至今想起,那糯米香,那树叶草根香,那独特的风味,简直叫人流口水的。
三月三人们还要去赶歌圩,有时对歌要唱三天三夜。母亲不赶歌圩,但在家里偶尔也唱一唱几句“欢”——

三月清明雨绵绵
树上鹧鸪叫连天
一把嫩叶蒸糯米
人人吃了笑连连
母亲的歌声细细的,带有外婆家那一带的口音,很好听。有时她还唱“好”字歌
——
好笋等到三月发
好花要看三月花
好坡种树长得快
好儿读书人人夸
这是一段老山歌,但最后一句是母亲随口现编的。
壮族山歌中,有一类是专门考验人的智慧和知识的,母亲也会唱——
什么生蛋万万千
什么生蛋叫半天
本来下面还有两句答歌,但我们往往都抢有着叫起来:“那是鲤鱼和母鸡!”
一直到现在,每当我想起母亲,我就会想起那好听的歌声。
母亲还会纺纱织布,裁衣服缝衣服。往往都是小孩们睡着以后,母亲还在前厅的月光下,摇着纺车嗡嗡地纺纱。往往也是小孩们入婪以后,母亲还在豆大的桐油灯下卟哒卟哒地织布。有时一边织布还一边断断续续地哼着山歌。为了抢时间,经常鸡叫头遍了母亲才睡觉,第二天一大早又得起来做早饭。小时候我和姐姐穿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的。一般都是做的唐装,母亲用布条盘的纽扣,很好看,现在一般人是盘不出来的。
那时,母亲织好了布,往往还要用蓝靛来染。把白布放进一口大缸里染泡几天,然后捞出来挑到河边清洗,回家再挂到竹杆上晾晒。往往这个时候,母亲会对小孩们说:“你们看太阳这么鲜嫩呵,快出来吧!”我们会很快跑到屋外,嘻嘻哈哈、天昏地暗地在晾着新布的竹杆下跑过来跑过去,让水滴嘀嗒在头上和身上,快活极了。母亲说:“这样多跑几次,晚上就不会尿床了!”这是大人们的一种说法,是否灵验谁也说不清。现在想起来,就像昨天一样又好玩又亲切。
母亲还会织带有彩色线条的布,那线条有红的,有蓝的,有黑的。这种有线条的布往往不用染,可以直接用来做夏天穿的衬衣。
母亲历来不愿意子女们知道她的苦痛,她宁愿自己独享这种苦痛。当年母亲娘家比较殷实,但父亲这边却很穷,算命先生把八字一对,母亲就嫁到良才村了,以后就一同过起了穷困的日子。有时青黄不接,她还回外婆家挑一些粮食过来,一家几口才能度过春荒。这些事母亲历来不对我们说,是村里伯母婶母们说了我们才知道的。
21年前父亲病重,按母亲本意,是不要告诉我的,不要我看到撕肝裂肺的一刻。是三叔背着母亲给我发了电报,我才赶回去良才村,在父亲临终前最后见了一面。母亲经历了靠工分养活一家人的全部历史,那时候她无法给子女们提供稍为好一些的生活条件,有时母亲也认为这是命里注定,她无法改变这种命运。但大人的苦痛不要子女们来分担,她是可以做到的。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同别人的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着。
大年三十母亲在电话里说的话,又一次给了我愉快的心情。我在千里之外,祈盼母亲健康长寿,祈盼即将见到母亲的美好夏天早日到来。
清明前夕,我又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很高兴地告诉我,每天她都下一次楼,自己在院子里走走,然后又自己上楼回家。我深受鼓舞,说:“过些时候再来武汉住一段时间好吗?”母亲笑着说:“好啊!”声音爽朗亲切,我心里高兴极了。邻儿刚出世的时候,母亲曾经来武汉带过她几个月,后来得了一场病,我便把她送回良才村,距今已有十八年了。
那年清明节是4月4日。4月5日凌晨4时,忽然床头的电话铃声大作,是宁弟打来的。母亲神志不清,已经送进了医院!我再也无法躺在床上,穿衣起床,考虑着如何尽快回到母亲身边。为此,吵醒了好几位朋友,他们为我张罗着机票,与我经历了那个揪心的早晨。那天正好有一班飞机飞南宁,下午四时,飞机降落在南宁吴圩机场,南宁朋友的车载着我直奔上林县。
南方的清明雨断断续续,时下时停,飘洒着一种难言的迷惘。桑塔纳轿车带着我冲过一路泥泞,赶到县医院,已是昏沉沉的傍晚。三叔领我来到母亲身边,母亲已经静静地睡着了。只听到大姐和珍妹嘤嘤的哭泣,母亲那亲切爽朗的话音和笑声再也听不到了。我肝胆欲碎,长跪不起。
我真该春节回来看看母亲的。哪怕只住几天,甚至一天,甚至只看上一眼!至今想起,这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了。
珍妹对我说,每次接过电话以后,她都对母亲说,怎么不把你的病情告诉大哥呢?母亲只说,你大哥从19岁就一个人去了那么远的地方,我帮不了他,怎么能再让他担心我呢?
我在读高中之前,从未出过远门,19岁那年考上大学,便提着父亲用几块樟木板钉成的一个小木箱,只身来到武汉。在良才村父老乡亲的眼里,那可是比天边还要远的地方啊。那时我正值年少,不知愁滋味,只知一股劲地乐着,但母亲却是很担心的。后来我才知道,一直收到了我从武汉寄回的第一封信,母亲才放下心来,逢人就说,我的儿子没有走丢,他到武汉了!这些年来,母亲常说,一想到我有一个儿子在武汉读大学,我就感到很幸福,有什么难什么苦不能克服的呢?
后来我大学毕业,到部队农场锻炼后,又分配到大城市工作,几年后又成了家,母亲从心里感到十分高兴。那时城里物质匮乏,买不到肉,也买不到菜。母亲知道了,家里杀猪的时候,特意留下最好的几块肉,用盐腌好、腊好,还晒了不少萝卜干,有人回上林探亲,就托他们带到武汉给我们。这些东西在今天年青人眼里,都是不值得一提的,或者是令人笑掉牙的事情,但在当时的我,离家这么多年,在千里之外吃到母亲亲手腌晒的腊肉和萝卜条,内心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母亲没有文化,也不知道什么是诗,但在母亲生前,我还是为母亲写过好几首诗,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
小时候,星期六回家
妈妈说我的儿子瘦了
后来,寒暑假回家
妈妈说我的儿子长高了
现在,每年春节
寄照片回家
妈妈说,我的儿子老了
几十年了
变的,是妈妈的话
不变的,是妈妈的心

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浸泡着母亲的爱。一位诗人朋友读后说,这首诗朴实无华,都是母亲说过的十分寻常的话,但它所表现的母爱是伟大的。2002年秋天,我到波兰出席第31届华沙诗歌之秋国际诗歌节,在几次诗歌朗诵会上,我都朗诵了这首诗。先用汉语朗诵,再用壮语朗诵一遍,会上用波兰语翻译。我说,我之所以特意用壮语朗诵一遍,是为我母亲朗诵的,我母亲是中国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只能听懂壮语。此话刚出,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波兰朋友说,你的母亲太伟大了。这首诗已被翻译成波兰文字,收进了那个诗歌节出版的一本诗歌集,被参加诗歌节的各国诗人带回了他们的国家。
我们连夜陪护着母亲回良才村。那几天一直下雨,有几里山路车子进不去。良才村的弟兄们早已在路口等候,大家用担架抬着母亲回良才村。
几十年前,母亲第一次到良才村,是坐着花轿来的。在这里她耗尽了自己的青春和血汗,扒心扒肝地养育着自己的儿女。后来子女们长大了,成家立业了,她也还为儿孙们操劳着——为他们的每一件喜事每一件难事,不论多大也不论多小的事。现在,当她再一次被抬着进村的时候,母亲已经走完了自己漫长而短暂的、苦难而幸福的人生之路。
一路泥泞,我在前面打着火把。人们都不说话,只听到长统雨靴踩着泥水走路的声音。路边的树木影影绌绌,像是低头致哀,山野的夜弥漫着一股肃穆的气氛。
珍妹说,母亲专门作过交待,不要哭。
听珍妹这么说,我心里更难受了,母亲明明知道自己时间不长了,但还是不忍心告诉她的长子。
我的泪水像决堤一样,不停地流着。
按家乡习俗,凡是老人逝世,都要请师公做道场,但母亲不要,她喜欢唱诗。按照母亲的遗愿,三叔叫来一帮后生和妹子不停地给母亲唱诗,朗朗的,娓娓的,凄哀中带着平和。
母亲历来非常知足,她对生活,对世界所求不高。千辛万苦把几个小孩拉扯大了,有读大学的,有读中专的,有当干部的,有当农民的,都成了家,而且有了下一代,这不就很好了吗?当一群大大小小的孙子吵吵嚷嚷地拢到她的跟前,那是她最高兴的时候了。她常说,我有还在玩泥巴的小孙子,我也有上大学的大孙子,我还求什么呢?是的,母亲含辛茹苦一辈子,也许这就是她所希望得到的报尝了。
朗朗的娓娓的唱诗还在继续着,母亲一定很喜欢的。祈盼母亲在天国里得到永恒的快乐。
上一篇:大爱至简
下一篇:父亲,歇歇吧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