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亲情悠悠

首页 > 散文 > 亲情悠悠

成长、快乐一个都不能少

作者:顾艳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7765      更新:2014-06-27

       我的长篇散文新著《孩子,你如此优美》,这部属于家庭教育的书,一出版便赢得了不少读者的谬爱。他们发邮件或打电话来与我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让我备受鼓舞。在我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优美,而优美的孩子,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爱。


美的气质要由岁月陶冶


       我在书中着重阐释“母亲情怀”式的教育,也就是品质和心性的教育。在我教育孩子的理念中,美学、教养、品德和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美的气质,并非天生就有,而是由岁月养育和陶冶出来的。
       美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女儿小时候,我让她吃饭时嘴里别“吧嗒吧嗒”发出声音。并告诉她,女孩子不能不洗脸、不梳头,穿着拖鞋和睡衣睡裤往大街上跑。穿衣服要注意色彩搭配,头发要梳得干净、清爽。平时说话不能“叽叽喳喳”像麻雀似的,也不能几个女孩子勾肩搭背地在马路上行走,不能没有礼貌,不懂规矩。我时常和她唠叨这些,久而久之,她就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但是,真正的美的熏陶和引导,并不只是这些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举止教育,还有一种关乎性情素养的情怀教育,以及一种精神的培养。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学习了打腰鼓。腰鼓队有4套动作,视每个队员学习进度而定。也就是说,越早学完4套动作的同学就越早参加演出,早带徒弟。于是女儿每天下午放学后,就多了一项练习打腰鼓的任务。女儿一个学期就学完了4套动作,是班里女生中第一个学完4套动作的,也是第一个参加腰鼓队演出的女生。演出的那些天,她常常把漂亮的粉红大襟绸缎演出服拿回家来,家里就响起“咚吧咚吧咚咚吧”的鼓声,让我十分欣喜。
       除了打腰鼓,女儿还学习打队鼓。队鼓一般都是男孩子打,女孩子打队鼓就格外神气,令人向往。打腰鼓、队鼓,让女儿既开心又满足了她的表演欲,而且玩得也多了。有一次语文期中考试考得不够理想,只得了62分。这是她得过的最低分数。一向得90多分的女儿,当时在教室里就哭了。那天她回家,眼睛红红的。我问:“怎么啦?”她向我说明了情况后,我就跟她说:“这有什么关系?当班长也有失误的时候。这次62分,下次就100分了。每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只是看你如何面对。”
       女儿听了我的话,就停止了哭泣。她看我这样安慰她,心里涌出一股温暖。仿佛有一种依靠,她感到有了力量,情绪一下就好了。晚饭后,我与她一起分析考卷习题,并告诉她失误后要学会承受。
 

自由飞翔,才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作为母亲的我,生孩子、养孩子,最希望看到孩子学会自己飞翔。只有自己飞翔,孩子长大后才能感到真正的快乐。因此,我并不要求孩子样样以我的标准为标准,她应该有她的习惯。但我必须让她知道,妈妈是最爱她的,也是最理解她的。一个孩子明白了爱和理解,那么她就容易与你沟通,并且滋长出内心的力量来。
       因此,假如缺乏母亲情怀,家长式的教育给孩子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代沟和隔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有意识地教她要懂得自身的价值、懂得对自己负责、懂得尊重他人和守法、懂得人该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观念。我不是说教,通常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给予她点点滴滴的引导,在具体事物中让她得到智慧的启发。
       当然,我也一直认为父母及时向孩子指出不对的地方,告诉他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做个聪明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父母一味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又不给予正确、智慧的引导,那么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并且不愿和父母交流,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就会越来越深。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美国时,感觉到美国孩子无论家里多么富有,他们从小在潜意识里就有一种想要独立的渴望。这的确是一种被环境熏陶而成的自强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孩子仿佛有了动力和目标。我们的孩子,确实需要培养这样的自强精神。
 

真正的爱,是精神多于物质的爱



       渐渐地,我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从教育孩子,到反过来我向孩子学习,这也许是一种家庭教育发展的趋向。只有这样,孩子走到天涯海角,也与你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和孩子一起成长,也就是作为母亲的我不断学习的过程。因此,我和孩子之间才有了真正的互动。也就是说,我们都在追求一个制高点。追求是一种过程,过程有苦有甜,即使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只要我们努力过了,就是对人生交了一张及格卷。
       我是一个女人,更重要的我是一个母亲。母亲的责任就是教育孩子,使其在德、智、体各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母亲不仅有哺育孩子的责任,更有教育孩子成长的责任。通常在孩子小时候,母亲总是兼着哺育和教育的责任,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母亲在教育方面远远落后于父亲了。作为母亲的我,总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摒弃世俗的陈旧观念,引导孩子拓宽视野,放眼世界,争取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如今女儿已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回想那么多年的辛苦养育,让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奉献爱。孩子最需要父母之爱,父母的爱会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然而那种爱不能是溺爱。真正的爱,是精神多于物质的爱;那爱才能让孩子在清贫中,保持独立、自尊、谦逊的品格。

上一篇:三叔
下一篇:父亲节忆父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