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一个追梦者的清澈心语

作者:李武恒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16001      更新:2024-12-16

 
----读费秀华《梦从这里开始》有感

 

       收到费秀华的《梦从这里开始》是五月份,几月来未曾开读,近日挤出时间和精力,从容打开,一头读入,便不能罢,一口气读完八十篇文章,连同介绍、序言、后记,凡能搜到的字都读过,掩卷闭目,深为感触。
        秀华无疑是个追梦者,如她所说,“我的命运我要做主,我的青春我要有梦。”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就业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那是个万马奔腾的年代,长期压抑人们不敢想不敢为的局面,被改革开放的大潮决堤而破。解放思想,畅所欲言,文学事业也掀起一股热流,怀旧的,揭伤的,呐喊的,如滚滚洪流席卷中华大地。此时,秀华的文学梦只在生成的初期,她要成家,她要立业,她要更多地考虑生存,她靠着自己的勤奋和执着,自学成才并赢得工作岗位。然而,九十年代的下岗潮,再一次将她打入失业的洪流中。这一次,她在短暂观望后,毅然选择了自创事业。她仍然靠着学习充电,顽强拚搏,聪明选择,巧妙而大胆地创立了合乎当地需求和自我能力条件的事业雏形,并逐步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这期间,她不时有过文学冲动,有过写作梦想,但都让位于其它,一概蛰伏下来。当衣食无忧之时,秀华已到不惑之年,她有了充裕的时间爱好文学,同时,也有了丰富的人生做铺垫,再加勤奋阅读和好学的习惯,让她在文学创作路上一发而不回头。
       多数人都有两层梦想,一为生存之梦,一为理想之梦。秀华一个文弱女子,自创事业,并取得成功,此为圆了生存之梦。在此基础上,始终蛰伏于她心底的文学之梦,卯足了劲走上前台,大展拳脚,且初有小成,此为她的理想之梦。秀华是有志的,有才的,也是成功的。我佩服她把握自己命运的心性和顽强的意志,这些都缘于她正确的灵魂做指引。她说,“我悟出一个道理,每一个人来到世上,都有一个‘立命之学’,需要你自己去体悟,去解析,去创造。而命运的钥匙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的多舛,其实是赠予你智慧和财富,是在考验你的意志。”有这样坚实的灵魂作指引,战胜一个个困难,取得一步步成就,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也正是有这样的灵魂,秀华不仅是有志的,也是有才的,有德的。她是药师,会计师,身兼数职。她还是文学社团的骨干,坚持不停地创作,只要与文学沾边的采风探访活动,她有往而不退,她的勇气远远超过她文弱的体质。她阳光,向上,善良,真诚,一身的正能量。
       《梦从这里开始》分为四辑,有对家乡故地、人物、河水、小桥、树木的描写;有对亲近自然、山水和对名人、旧居探访的记载;有对品读书卷的体会、感悟和议论;也有以记人记事为主的部分获奖作品。这些文章,句词准确流畅,读来朗朗上口,既大众毫无造作之嫌,又秀美足见文字功底。每篇文章虽短,但观点明了,叙述清楚,首尾呼应,真诚阳光。在作者笔下,活跃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呈现出一处处或优美、或古老的精彩地域,也展现了作者明朗、真诚和善良、向上的写作态度和人生心地。看那个分湖文学同道的领头人张舫澜,总是走在文学社团的最前面,让人想象到他应该是个高大伟岸,勇往直前,且满腹经纶,痴迷文学的倔老头。本家长辈费阿虎,平时不苟言笑,谈起文学来,他的眼睛就会突然发光。枊亚子纪念馆的李海珉老师,原以为他是个研究历史的老学究,见面后却发现,他原来是个谦恭的年轻人,总是微笑着,而一旦开口,便旁征博引,口若悬河,经典珠玑,文采风流,学者智慧,倾泻到大小玉盘中。这些人物记述得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此外,家乡母亲河,故乡小路,老家银杏树,门前香樟树,变迁的中桥,小街雪景,美丽大渠荡,河桥街路树,无不散发着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灼然情怀。妈妈的手工棉鞋,奶奶的如烟人生和父亲的宝物三篇,折射出作者浓浓的亲情,尤其是父亲的宝物,让我们看到,秀华祖父、父亲和弟弟,三代共产党员,代代传读毛选五卷,可谓是根红苗壮。残疾人宝兰,善良而坚强的小四川,苦命女人的幸福生活(同学全珠),患难生真情的阿六和小英,吴江好人张金奇,工委书记费春华等几篇人物特写,表现出作者同情弱势的善良之心和颂扬先进的正义情感。文苑陆宅,张家老房子,前厅的厚重历史,烈士张应春,毒蛇浜袁黄,三里桥顾公,吴文化发祥地鸿山,老街盛家厍等文章则是深层次记述家乡厚重的人文历史,反映出作者敬畏先贤,热爱英雄,醉心文化文学的心性。
       我们再看,作者的足迹遍布之处,或大海,或高山,或村野,或水乡,或名人旧地,或布衣小庄,甚或是越洋出国,秀华她总是兴高采列,劲头十足,她满眼看到的都是微笑欢乐,所以她报以别人的也是微笑和欢乐。她独辟蹊径,竟然第一次垂钓就钓到花斑鱼,真是喜出望外,一切疲累全抛到九霄云外。她念念不忘老上海风情,抓着机会,便去拜访鲁迅、丁玲、茅盾、郭沫若等文化名人聚居地。吴越是文化名人聚居地,秀华她每到一处总能寻访到文化的脉络和圣贤的遗迹,就是到了国外,首先关注的也是大剧院这样的出名文化建筑。在海边玩到最爽时,她又想到诗人海子,还颂读一首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们还看到,秀华孜孜不倦坚持写作,同时她坚持阅读的习惯可谓时间更久,她的案头最不缺的应该是书籍。她说,我固非士大夫,固非文化人,但也无三日不读。由是,义理虽不求高峻,语言或仍少滋味,然面目尚不至可憎。皆因书中常见圣见贤见教诲,有智有慧能达人,除此以外,我更寻求一片可以存放我心的斋室,茶样淡定,禅般安静。我们看到,秀华从小喜好读书,买来读,借来读,偷藏下来读。读名著,读哲理,散文,小说,诗歌,无所不读,爱情,交友,做人,做事,无所不涉猎,正所谓见圣见贤见教诲。所以,作者她能修得一身品德也就不足为奇了。
       合上书本,除了自序,后记外,我最想推荐的两篇文章是《梦从这里开始》和《创作自己的命运新歌》,如果再推第三篇的话,就力推有点象小说意味的《双宫茧》。这三篇文章意韵最深,值得反复读,慢慢品味,不再赘叙。
       每一辑辑首的文字非常精辟,无疑这是她出版前精心书炼的。我知道,在出版前她留出充裕的时间,反复加以修改,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因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无可挑剔的佳作。这都是我应该学习的。
       初识费秀华是在几年前网易博客的交流中,十分欣赏她文章的朴实流畅和真情书写,为此,我于2010年6月写过一篇人物评论《博友俊秀旻儿印象》。那时博客和博客圈正兴旺,写的人很多,圈内很热闹。之后不多时,我带儿子去苏州办事,一起见到了秀华,受到她热情的招待,还给我夫人带了礼物,让我很是感动,及至以后常说出来炫耀。这一次读过她的书,再一次让我见证了秀华身上那股子阳光,向上,善良,真诚的品质,这些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作者秀华的文学之梦才刚刚开始,照这样的劲头发展下去,她的作品会不断出版,当然也会更加的炉火纯青,我们期待着见教诲。
       以上所言,只为个人见地,不当处敬请批评指正。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